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6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398篇
化学   1202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1729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577篇
物理学   158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像灰度梯度迭代的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通过使用DSCM测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水压下的局部区域的位移场和应变场,分析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轴向和环向的变形特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一种偏振光干涉的光纤光栅应变测量方法,该方法能解决光纤光栅应变和温度测量时的交叉敏感问题。对于钒酸钇晶体偏振光干涉仪,如果选择两个能使干涉仪产生180°相位差的不同中心波长的光纤光栅,一个用于应变测量,一个用于补偿温度,就能很好地解决光纤光栅应变测量时的温度交叉敏感问题。分析了构成偏振光干涉仪的晶体的厚度对应变偏差的影响。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显示,当晶体厚度为0.5 mm时温度对应变测量的交叉敏感现象被压缩到了1.6%,相当于0.13με/℃。进一步的仿真分析发现当晶体厚度为0.1 mm时交叉敏感现象将被压缩到0.08%,相当于0.0067με/℃。小的晶体厚度有利于减小交叉敏感现象,但小厚度的晶体加工困难,为此分析了双晶体结构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3.
飞行器液压导管受接头和卡箍等约束,在使用的振动环境中,会因弯曲应力而导致破裂,影响到飞行安全.本文对飞行器液压系统通用的不锈钢导管的裂纹萌生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对8 mm、12 mm 无缺陷导管和含U 型缺口8 mm 导管的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导管的最大拉应变-裂纹萌生寿命数据.然后采用基于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估算法的Manson-Coffin 公式来预测导管裂纹萌生寿命.最后引入加载类型修正系数、表面质量修正系数、试样尺寸修正系数、应力集中敏感系数和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使修正后的公式对三种类型的导管均有较好的裂纹萌生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4.
《Physics letters. A》2020,384(22):126516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mogeneous plastic inception of CoCrCuFeNi high-entropy alloy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under uniaxial ten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 with temperature decreasing. A notable softening effect is observed at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the interatomic force gradient. Extrinsic stacking faults and deformation twins are extensively observed, which are formed via intrinsic stacking faults overlap.  相似文献   
995.
氟氧化物兼有氧化物优异的稳定性和氟化物的低声子能量,是上转换发光材料的一种热点基质材料,因而研究六方相LaOF∶Er,Yb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及其温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六方相LaOF∶Er,Yb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上转换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120℃得到六方相LaF3,经800℃和1000℃退火后分别形成四方相LaOF和六方相LaOF。980 nm激发下,六方相LaOF∶Er,Yb中Yb3+与Er3+存在能量传递,通过双光子吸收产生绿光和红光的上转换荧光,并且Yb3+与Er3+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和1%。最后研究了六方相LaOF∶Er,Yb在温度传感方面的应用,其在150~400 K温度范围的相对灵敏度和绝对灵敏度分别为0.037 K-1和0.0043 K-1。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温度传感特性,对荧光温度传感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一种条带束流位置监测器(BPM)的设计与仿真方法。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工程项目中,针对波荡器出口处真空室非正交对称性的问题,设计了矩形真空室和跑道形真空室下的两种非正交对称性条带BPM,并与传统的圆形真空室下条带BPM进行对比。基于边界元法,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对三种真空室下的条带BPM进行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圆形真空室下条带BPM,矩形和跑道形真空室下条带BPM灵敏度提高了30%,阻抗匹配误差相对降低了20%,束流位置拟合误差降低了80%。考虑加工精度,矩形真空室下的条带BPM更适用于该工程。  相似文献   
997.
Dendrite formation is a major obstacle, e.g., capacity loss and short circuit, to the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Li)-metal batteries.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Li dendrite mitigation strategies is impeded by an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in Li dendrite growth mechanisms. The Li-plating-induced internal stress in Li-metal and its effects on dendrite growth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ut the underlying microcosmic mechanism is elusiv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ole of the plating-induced stress in dendrite formation is analyzed through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nd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 (AIMD) simu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posited Li forms a stable atomic nanofilm structure on the copper (Cu) substrate, and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Li atoms increases from the Li-Cu interface to the deposited Li surface, leading to more aggregated Li atoms at the interface. Compared with the pristine Li-metal, the deposited Li in the early stage becomes compacted and suffers the in-plane compressive stress. Interestingly, there is a giant strain gradient distribution from the Li-Cu interface to the deposited Li surface, making the deposited atoms adjacent to the Cu surface tend to press upwards with perturbation and causing the dendrite growth. This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atomicscale origin of Li dendrite growth, and may be useful for suppressing the Li dendrite in Li-metal-based rechargeable batteries.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台架应变测试试验方法,研究轿车车轮在疲劳试验中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车轮的径向疲劳试验时,轮胎会对车轮的载荷产生较大的影响,轮胎与转鼓的挤压变形以及正反转动都会对车轮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时,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辋与轮胎接触位置沿车轮圆周方向,而在靠近轮心位置的应变较小;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时,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辐靠近轮心的位置,最大应变出现在轮辐的长度方向;不同的载荷对车轮应变的变化规律并没有影响,但是会对最大和最小峰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郭惠勇  袁和发  何清林 《应用力学学报》2020,(1):365-371,I0025,I0026
为了解决塔架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应变能和改进云推理算法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描述了云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数字特征,并给出了模态应变能的基本公式;然后分析了X条件云发生器和Y条件云发生器的基本算法和运行步骤,借助灰云模型建立相应的前件云和后件云规则,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利用云发生器生成多组云滴,并利用多模式下云滴的确定度和生成值构建了基本云推理算法及其损伤识别指标。基本云推理算法中常会产生不均匀发散的云滴,从而使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为了降低云滴发散产生的偏差影响,提出了基于损伤模式数量加权的云推理改进策略。计算结果表明:云推理算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塔架结构的损伤识别,其识别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应变能耗散率指标方法;而改进云推理算法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的精度,优于基本云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000.
乔洋  张盛  刘少伟  王猛 《实验力学》2020,(2):287-299
裂纹前端的断裂过程区是引起岩石非线性断裂及尺寸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砂岩开展了三点弯曲梁实验,获得观测区域高精度的全场位移和应变数据,根据断裂韧带区域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变的分布特征,结合裂尖岩石颗粒变化的微观分析,提出采用裂纹尖端水平位移波动性和水平应变突变性所得到的波动系数和水平应变突变值,确定断裂过程区形状和临界尺寸的方法。结果表明:砂岩断裂过程区的形状为不规则的狭长带状区域,断裂过程区的临界长度为11~13mm,临界宽度为1.58~2.36mm。断裂过程区区域内形变在趋向裂尖时呈指数增加,但其单位区域内的形变增量呈波动状态。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岩石断裂过程区的范围,有助于分析岩石的非线性断裂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