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5篇
  免费   1670篇
  国内免费   1583篇
化学   2600篇
晶体学   129篇
力学   532篇
综合类   175篇
数学   3556篇
物理学   65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656篇
  2004年   502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技术研究了气相中Ni的等离子体与甲醇分子团簇的反应 .观察到Ni+ (CH3 OH) n、NiO+ (CH3 OH) n、H+ (CH3 OH) n、H3 O+ (CH3 OH) n 四个种类的团簇正离子和CH3 O-(CH3 OH) n(n≤ 2 5 )一种团簇负离子 .详细考察了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作用于脉冲分子束的不同位置时 ,对团簇产物种类和团簇尺寸大小的影响 .发现NiO+ (CH3 OH) n 是由Ni+ (CH3 OH) n 团簇内的脱甲烷反应生成的 ,而H+ (CH3 OH) n、H3 O+ (CH3 OH) n主要是激光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甲醇团簇碰撞电离产生的  相似文献   
72.
 给出了低阻抗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能谱分布及外加磁场对二极管阻抗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即使在外加电压恒定的条件下,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也具有一定的能谱分布,这说明用二极管电压、电流波形计算脉冲电子束能谱分布是不正确的。另外,外加磁场对低阻抗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其阻抗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减小。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改变了二极管中束电子的运动轨迹。当没有外加磁场或外加磁场较小时,低阻抗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束发生自箍缩,此时二极管电流是自箍缩饱和顺位流;当外加磁场足够强时,电子束的自箍缩被抑制,二极管电流是没有箍缩时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束电流小于自箍缩临界电流的二极管其阻抗将不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3.
2MeV注入器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磁分析器和电子束产生的契伦科夫辐射光诊断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的原理、方法及诊断系统,对中物院2MeV感应叠加型注入器的2kA强流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进行实验诊断,并与二极管电压进行对比分析。测得能量约2.2MeV,60ns内最大能量变化为4%。  相似文献   
74.
This paper continues earlier studies by Bhatia and Li on eigenvalue perturbation theory for diagonalizable matrix pencils having real spectra.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creating crucial perturbation equations is developed. With the help of a recent result on generalized commutators involving unitary matrices, new and much sharper bound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75.
将稀土金属钇离子注入到n型单晶Si(111)中制备出钇硅化物埋层.利用x射线衍射、卢瑟福背散射和傅里叶红外吸收谱测量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原子的埋层分布和振动模式.结果表明,Y离子在注入过程中已与基底中的Si原子形成了YSi2结构相.真空下的红外光辐照处理促使YSi2择优取向生长,埋层中Si与Y的平均原子浓度比由24下降为20,与六方YSi2的化学计量比一致.还给出了钇硅化物的特征红外吸收谱.  相似文献   
76.
用密度泛函B3LYP/ 6 3 1G(d)方法 ,对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 (CH3COCH3) nH+ (n =1~ 7)弱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全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 ,得到了该系列团簇的稳定结构及其对应的体系能量 .通过对构型的分析得出了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 (CH3COCH3) nH+ (n =1~ 7)的生长规律 .计算了中性丙酮分子团簇体系的质子亲合能并总结出其变化趋势 .分析讨论了质子化团簇的红外振动光谱 ,发现质子化团簇的振动光谱普遍较中性环型团簇的振动光谱复杂 ,最强的振动峰来源于质子在溶剂壳中两个氧原子之间的振动 ,而且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羰基的伸缩振动峰的数目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77.
吡罗红为底物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荧光反应测定葡萄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罗红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下可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使其荧光猝灭。在pH 7.2中性介质中,稳态催化速率由酶和底物浓度决定,催化体系服从Michaelis-Menten方程,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米氏常数、最大反应速度、催化常数分别为2.4×10~(-5)mol·L-1,2.5×10~(-6)mol·L-1s-1,75.8 s-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荧光F0/F的猝灭程度与过氧化氢浓度在0-3.6×10~(-7)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3×10~(-9)mol·L-1;当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时,可定量检测葡萄糖,线性关系为0-8.0×10~(-7)mol·L-1,检测限为3.4×10~(-8)mol·L-1。方法用于分析人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分析结果与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8.
钛酸钾晶须通常是直径和长度在微米量级的无机晶须 ,可用K2 O·nTiO2 表示其组成 ,n =1,2 ,4 ,6 ,8,[1] .六钛酸钾晶须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纤维拉伸强度高、导热系数小、红外反射率高 ,硬度低的特点 .在民用及工业方面有很多应用 .如催化剂载体、离子吸附交换材料、高温过滤器、绝热材料、耐摩擦材料等[2~ 5] .钛酸钾纳米线的合成尚未见报道 .我们在用电弧产生的N2 等离子体热解焦油时 ,生成了一种直径 9~ 2 0nm长约几百纳米线 .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表明这种纳米线化学组成为K2 Ti8O15,是一种新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试验装…  相似文献   
79.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ome counterexamples which show that there is no theory on the spectrum of homogeneous compact operators which parallels the Riesz-Schauder theory on the spectrum of linear compact operators. These counterexamples also illustrat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study in a unified setting the Fucik spectrum of the Laplacian: -△w = au+ - bu- inΩand u = 0 on (?)Ω, as well as the spectrum of the p-Laplacian: -div(|(?)u| p-2(?)u) = λ|u|p-2u and u = 0 on (?)Ω.  相似文献   
80.
时间分辨红外发射光谱法对自由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 15年中 ,傅立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广泛应用于研究气相自由基反应 .Sloan首先研究了O(1D)的反应 ,随后Leone和Hancock研究了O(3 P)的反应 .此后 ,孔繁敖和朱起鹤等研究了小自由基 ,包括CH、CH2 、CH3 、C2 H3 、C2 H5、C2 H、C3 H3 和C3 H5与O2 、NO、N2 O、NO2 等分子的反应。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各个反应的初生产物和初步反应通道 ,和从头算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这些反应的机理已基本弄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