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化学   23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79篇
综合类   105篇
数学   362篇
物理学   23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俊波  苏显渝 《光学学报》2007,27(7):1279-1284
利用传统成熟的偏振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由偏振光分束器、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反射镜和四分之一波片构成的3×3光开关。该光开关具有结构紧凑规整、功能的实现与信号光的偏振态无关以及可以完成双向交换等特点。根据其路由控制表对该3×3光开关交换模块功能的实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各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状态的调整,控制通过其信号光的偏振态,完成信号光的路由,该交换模块可以完成输入信号光的全排列无阻塞输出与交换。同时,该交换模块具有一定的扩容和重构能力,对于构建大规模的交换矩阵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一种用于衍射光元件优化设计的快速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晗  吴丽莹  张健 《光学学报》2007,27(2):19-224
讨论了傅里叶迭代算法对初始相位敏感的缺陷机理,提出用伪随机相位编码作为傅里叶迭代算法初始值的改进算法来克服相位敏感缺陷。改进算法具有加快迭代收敛速度、提高恢复图像强度准确性的优点。将该算法产生的任意期望图样的相位全息图写入纯相位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在远场成功地再现了期望图样。算法迭代10次可产生衍射效率接近85%的一幅相位全息图。作为一种快速相位恢复算法它在相控阵激光雷达以及光束敏捷偏转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  相似文献   
24.
诱导空间非相干技术是面向激光驱动惯性约束核聚变的一种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束匀滑方法.然而直接使用诱导空间非相干方法将引起强烈的近区强度空间调制,这将威胁装置的运行安全,并严重限制装置的最大输出能力.这也是该方法应用于聚变级高功率激光装置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双透镜滤波系统对诱导空间非相干束匀滑技术导致的近区空间强度调制进行匀滑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在保留诱导空间非相干束匀滑方法的先天优势(更好的远区匀滑特性)的前提下,获得均匀、稳定的近区强度分布,从而避免高功率激光系统在使用诱导空间非相干束匀滑技术时,因为近区强度不均匀、不稳定导致的器件损伤及输出能力受限.在理论建模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以近区调制度、软化因子和透过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方形、圆形、高斯型等3种滤波孔在不同尺寸下的近区输出效果,最终给出了一种典型的优化结果:16×16诱导空间非相干分割数、0.8倍衍射极限宽度、方形小孔.此时近区强度分布均匀,同时保证了较好的远区匀滑效果和高的能量利用率.在此基础上,针对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准直误差对近区强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准直误差小于0.1倍衍射极限便不会影响输出的近区质量.对诱导空间非相干束匀滑方法所得焦斑的模拟分析表明,滤波系统的加入能进一步改善焦斑的低频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5.
向列相液晶中强非局域空间光孤子传输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学文  胡巍  张涛  郭旗  兰胜  高喜存 《物理学报》2007,56(3):1397-1403
对向列相液晶中非局域空间孤子的传输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非线性液晶孤子传输方程,采用Gauss形式的试探解,不仅得到了空间孤子的解析解,而且还在临界功率附近得到了呼吸子的解析解.通过数值模拟证明我们的结果比Conti和Assanto等人的结果更合理.同时,对液晶中的非局域孤子模型和Snyder等提出的强非局域孤子模型进行了全面的比较.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空间孤子 非局域非线性 呼吸子  相似文献   
26.
Ultrafast (UF) 2D NMR is a very promising methodology enabling the acquisition of 2D spectra in a single scan.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UF 2D NMR has been highly increased, consequently maximizing its range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use by non‐specialists are far from being straightforward,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UF NMR. To make this methodology implementable and applicable by non‐specialists, we developed a simple routine capable of translating conventional parameters (spectral widths and transmitter frequencies) into specific UF parameters (gradient and chirp pulse parameters). This macro was subsequently implemented in a Web page, which is available for external users. Although the algorithm was designed for two widely used 2D experiments, COSY and HSQC, it can easily be extended to any other pulse sequence. The robustness of this routine was verified successfully on a variety of small molecules. We believe that this tool will eliminate much of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related to UF 2D NMR and will make the technique accessible to a wider audience of 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7.
W. K. Kim 《哲学杂志》2013,93(26):2284-2316
Abstract

Hyper-QC is a multiscale method based on the quasicontinuum (QC) method in which time is accelerated using hyperdynamics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a suitable bias potenti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details of implementing and carrying out hyper-QC simulations and introduces a novel mechanism-based bias potential for deformation processes in face-centred cubic (fcc) systems. The factors limiting the maximum achievable acceleration are discussed.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for nanoindentation into a thin film of single crystal fcc nickel at near experimental loading rates. Speed up factors as high as 10,000 are achieved. The simulations reveal a thermally activated dislocation nucleation mechanism with a logarithmic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and indenter velocity in agreement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28.
杨超  刘大刚  陈颖  夏蒙重  王学琼  王小敏 《物理学报》2012,61(13):135203-135203
本文理论计算了多峰离子源永磁体, 采用二体碰撞模型处理电子之间的库仑碰撞, 运用空碰撞方法处理电子与氢元素相关粒子碰撞, 开发了全三维粒子模拟-蒙特卡罗模拟算法, 并采用此软件对热门多峰离子源JET-60U的两种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探索了两种离子源空间分布特性和体积负氢离子产率相关问题, 提出了负氢离子源设计的基本思想: 适当调整离子源多峰磁场分布情况可以输出均匀离子束; 适当调整引出磁场大小和离子源结构, 可以达到离子束空间均匀性和高产率兼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东亚北部地区气温的冬季-冬季再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娟  乔少博  沈柏竹  封国林 《物理学报》2014,63(23):239202-239202
对东亚北部(40—50°N,100—130°E)区域1953—2012年大气温度的冬季-夏季-次年冬季(简称冬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该区域的气温从低层至高层(1000—400 h Pa)连续三年出现冬季偏冷-夏季偏暖-次年冬季偏冷的典型特征,20世纪50—60年代亦有类似情况;而20世纪90年代则出现了与此相反的冬季偏暖-夏季偏冷-次年冬季偏暖的变化特征.将这种典型的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定义为一种新的变化机理:冬季-冬季再现(WWR).根据1953—2012年的历年变化情况将这60年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负(正)冬季-冬季再现(negative/positive WWR)型和负(正)冬季-冬季非再现(negative/positive non-WWR)型.其中,气温表现为WWR型的年份共计23年,出现概率近40%,并且该WWR特征是相对独立于El Nio-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而存在的.对不同类型年份的位势高度场、垂直速度场及其850 h Pa风场进行的合成分析表明:对于WWR型,高层(500 h Pa)至低层(1000 h Pa)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具有与气温相匹配的冬季-冬季的再现特征;而non-WWR型则没有出现类似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验证了WWR存在的可能性.WWR的提出为进一步开展当前全球增暖背景下冬季低温事件的频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用含时的密度泛函(TD-DFT)方法研究了低带隙的中性和带电的交替共聚芴(Green 1),该化合物是由烷基取代芴和(1,2,5-噻吩基-3,4-硫重氮基)喹喔啉噻吩(T-TDQ-T)单元交替重复组成,对他们的激发态特性用二维(2D)和三维(3D)实空间分析方法做了进一步分析.对于中性的Green 1,分别得到其带隙、键能、激子结合能和核驰豫能.用3D跃迁密度方法对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的跃迁偶极矩进行比较可显示出跃迁偶极矩的取向和强度;用3D电荷差异密度方法显示出激发后的中性和带电的Green 1电荷重新分布和比较,用2D实空间分析方法(跃迁密度矩阵)来研究中性和带电的Green1处于激发态时的电子空穴相干性.中性Green 1的激发态特性分别用TD-DFT和ZINDO两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TD-DFT中)对激发态性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