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5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00篇 |
晶体学 | 6篇 |
力学 | 988篇 |
综合类 | 122篇 |
数学 | 502篇 |
物理学 | 9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51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355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ulfur K-edg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sequential extraction was respectively used to study the speciation of sulfur in two sulfur-rich soils samples. Sulfur K-edg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analysis obtained a variety of spectra. Spectral fitting of th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a utilizing a large set of model compounds showed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sulfur-rich soil sample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of the soil samples had high sulfur content (8.40 and 11.57?g?kg?1, respectively). Chemical extrac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ulfur mainly existed as organic in the ancient paddy soil (7.37?g?kg?1) and more reduced sulfur was identified in it.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also got similar results. These organic forms of sulfur existed in organic matter across a range of oxidation states. There was high proportion of oxidized sulfur in the sulfuric acid plant that mainly existed as sulfate. 相似文献
32.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in fuzzy systems described by the use of fuzzy equation is considered.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its performance index is also presented. The formal procedure of the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 numerical exampl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or the solution of a control problem is given as well. 相似文献
33.
34.
绿肥对华北潮土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华北潮土上种植不同绿肥,于绿肥翻压前原位采集其地上部及土壤样品,进行56d的绿肥翻压模拟试验。设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黑麦(Secale cereale L.)三个绿肥处理和无绿肥对照处理,分析培养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物(DOM)组分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参数的变化,以探究绿肥对土壤DOM的影响。种植和翻压绿肥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有机酸碳(TOAs)和总碳水化合物碳(TCs)含量,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处理均在培养第1 d上升至峰值后迅速下降。毛叶苕子提高DOC和TOAs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114.01%(培养第1d)和109.10%(培养第14 d)。黑麦提高TCs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323.18%(培养第42 d)。种植和翻压绿肥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与DOC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在培养第1 d上升后迅速下降一段时间后又迅速上升。毛叶苕子提高DON的效果最好,最高比对照增加305.83%(培养第42d)。绿肥增加了SUVA254,SUVA260,SUVA272,SUVA280,SAUC240-400,降低了A250/A365和A240/A420。紫外-可见光谱参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SUVA254,SUVA260,SUVA272,SUVA280间有很高正相关性,A250/A365和A240/A420间亦有很高正相关性,SAUC240-400是这些参数中表征DOM性质的关键因子。综上结果表明,种植翻压绿肥增加了土壤DOM含量,提高了土壤DOM的芳香性、疏水性、腐殖化程度、平均分子量,增加了土壤DOM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未知气体组分进行监测,需要对气体组分进行定性识别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LASSO变量选择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领域。将LASSO方法引入到红外光谱分析领域,提出一种LASSO变量选择技术结合循环线性最小二乘(LCLS)分析的定性识别方法,并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实验采集CO,C2H4,NH3,C3H8,C4H10和C6H14六种单组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吸光度谱以及一组C2H4和NH3混合组分的吸光度谱,结合实验室自建光谱数据库,先采用LASSO方法对采集的光谱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然后使用LCLS方法剔除干扰组分。实验结果表明,LASSO结合LCLS的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光谱中的目标组分,即使是在干扰严重的光谱波段也可以剔除掉大部分的干扰组分。 相似文献
36.
山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石边坡,前期研究表明边坡创面人工土壤受Pb污染,且有中等程度的富集。土壤类型、植被搭配类型是影响Pb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却未见人工土壤及植被搭配类型对Pb迁移特性影响的相关报道。该研究以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为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机制;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进一步考察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在不同植被搭配类型的边坡人工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急速增加,等温曲线呈“S”型,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行为,R2为0.91。二次幂函数方程能较好描述NH4AC对铅的解吸过程,R2为0.96。人工土壤有高岭石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属于高岭石型图谱。高岭石表面-OH、腐殖质表面-OH和-COOH参与吸附作用,置换出H+。人工土壤易将交通运输产生的Pb固定,但又容易再次释放。不同植被搭配类型边坡Pb流失量表现为草本>草本+灌木>草本+灌木+乔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随沉积物相流失是边坡创面人工土壤Pb流失的主体,边坡土壤的侵蚀是导致Pb迁移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边坡植被的恢复,减小边坡人工土壤的侵蚀作用是防止Pb迁移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38.
39.
Abstract An infrared library search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spectral library consists of 608 FT-IR spectra represented with a data point every 4 cm?1 in the 3700–500 cm?1 range. Four different similarity measures for spectral search were implemented. Performanc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identify organic compounds on the basis of their IR spectra. 相似文献
40.
运用光谱技术研究了椎骨组织不同位置的特征识别因子.光谱采集系统由双光纤手钻一体式探头(光纤芯径200μm,中心距离0.5mm)、卤素光源(波长360~2 000nm)、光纤光谱仪(检测波长为200~1 100nm)和计算机组成,可以同时获得生物组织的漫反射光谱和约化散射系数.以猪椎骨为实验对象,测量椎弓根螺钉植入针道上不同骨组织的漫反射光谱和约化散射系数,并对光谱进行特定波长的峰值、面积、斜率分析,获得特性识别因子.研究发现,椎弓根钉植入针道上不同骨组织的光谱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其中峰值的变化比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高1.88倍,面积的变化比约化散射系数的变化高2.05倍.在495~505nm处,骨密质和骨疏质的光谱斜率都为正值;在520~535nm处,骨密质光谱的斜率为正值,而骨疏质光谱的斜率为负值.结果表明,通过光谱特性分析获得的峰值、面积和斜率因子能够有效地区分针道上骨密质与骨疏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