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3篇 |
免费 | 264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29篇 |
晶体学 | 23篇 |
力学 | 644篇 |
综合类 | 64篇 |
数学 | 1136篇 |
物理学 | 189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66篇 |
2017年 | 218篇 |
2016年 | 269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88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252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311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半穿甲弹设计及穿甲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半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设计了一种贫铀半穿甲实验弹。对实验弹的飞行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实验弹稳定储备量基本吻合,且能够满足实验弹的飞行稳定性要求。采用100mm滑膛炮,开展了贫铀半穿甲弹侵彻装甲靶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弹飞行稳定,与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实验弹在25°倾角下贯穿三层20mm厚GY4装甲钢,且回收到的弹体基本完好。通过对实验后的实验弹和靶板进行分析,认为贫铀半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2.
该文采用赫兹碰撞理论、三维动力有限元方法和自行研制的次碰撞实验装置,研究了钝圆柱头质量一次坠落碰撞简支钢梁过程的次碰撞现象、次碰撞过程的持续时间和次碰撞发生的条件.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均清楚地观察到了复杂的次碰撞现象.研究结果表明:(1)当梁初始处于静止状态时,将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后发现,首个次碰撞过程由局部接触变形主导,并可以采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来描述;(2)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展现了与首个次碰撞过程特征迥异的后续次碰撞过程,后续次碰撞过程的持续时间出现大范围的随机变化;(3)进一步分析发现,后续次碰撞过程由局部接触变形和梁的整体变形运动共同主导,梁的整体变形运动使得碰撞力响应变得异常复杂;(4)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当出现次碰撞现象时,碰撞位移响应中的一阶模态幅值占比会突然降低,相位角发生明显的变化;(5)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次碰撞发生的条件与质量比、碰撞初速度、碰撞动量、碰撞位置、测试梁长度和厚度等有关;(6)次碰撞发生的条件若用质量比来度量,则发现存在一个质量比阀值.上述研究表明,局部接触变形和梁的整体变形运动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耦合效应,使得次碰撞现象呈现了丰富的力学行为.因此,进一步通过理论、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复杂的次碰撞现象,对于深入理解柔性结构的碰撞行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考虑实际运营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根据车辆密度模拟了三种交通流状态,基于强迫振动装置,分别对每个交通流和无车状态下的桥梁气动导数进行风洞试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探究了车辆对气动导数影响的百分比以及气动导数变化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均对直接导数A*2、H*4和交叉导数A*4、H*2影响显著,A*2、A*3变化量随着折减风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虽然不同攻角下不同车流的车辆对气动导数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规律不同,并且车流的繁忙程度对大多数气动导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但是车辆对桥梁气动导数的影响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994.
为对隔水管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研制了能够模拟高液压环境下管柱力学行为的特殊试验装置——深水管柱力学模拟试验系统,并借助该系统对全尺寸隔水管在受内外压条件下进行了力学特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运行良好,能够有效地按照要求进行加载、卸载。试验中通过对隔水管试件进行内外压加载,同时对系统两端的轴向活塞加压,消除了由于内外压产生的轴向力,实现了在内外压条件下的隔水管力学特性模拟试验。通过在管柱外壁粘贴电阻应变片,得到了其真实径向应变与环向应变随内外压变化的关系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试件的真实应力状态。由于隔水管加工制造等方面的误差,真实的应变数据、应力状态与理论推导结果并不重合。为了提高深水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可以借用试验结果对理论推导值进行修正,也说明了用试验方法进行隔水管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该试验系统为深水作业管柱等的模拟试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有效降低深水钻采作业的风险,提高深水钻采作业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水下地震-波流联合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海底管线在波浪、水流和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实验中考虑了有无地震作用、悬跨长度、波浪高度、水深、水流速度以及是否满管状态等因素。通过DDP动态数据后处理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海底悬跨管道的动态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浅海海域,悬跨管线的动态反应受波浪及水深变化的影响不明显,悬跨长度是影响管道动态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悬跨管线在地震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反应与仅地震作用下的应变存在差别;在波浪力作用下,空管时管线的应变要小于满管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6.
根据辽西地区的地震资料和波速测试资料,通过动三轴试验,进行了地震冲击荷载和列车振动荷载两种动荷载作用下辽西风积土地基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风积土的动强度、动变形和动模量等指标与荷载类型、持续时间、振动频率和动应力幅值等条件有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动荷载频率和动应力幅值越大、震动持续时间越长,其产生的动应变越大;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和动抗剪强度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固结比相同时,动弹性模量Ed和动剪切模量Gd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动应变εd的增大而减小,且初始时刻减小速度明显,之后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997.
Zhao Jianfu Xie Jingchang Lin Hai Hu Wenrui A. V. Ivanov A. Yu. Belyaev 《Acta Mechanica Sinica》2001,17(2):151-159
A first experimental study on two-phase flow patterns at a long-term, steady microgravity condition was conducted on board
the Russian Space Station “MIR” in August 1999. Carbogal and air are used as the liquid and the gas phase, respectively. Bubble,
slug, slug-annular transitional, and annular flows are observed. A new region of annular flow with lower liquid superficial
velocity is discovered, and the region of the slug-annular transitional flow is wider than that observed by experiments on
board the parabolic aircraft. The main patterns are bubble, slug-annular transitional and annular flow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on board MIR space station. Some influences on the two-phase flow patterns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9789201),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95-Yu-34), and the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998.
999.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通过试验优化设计的理论建立了Er3+-Yb3+掺杂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回归方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出方程的最优解Er3+、Yb3+掺杂浓度分别为5.60%(物质的量分数)和13.43%。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为单一面心立方Gd2Ti2O7相结构,随Yb3+共掺杂浓度增加,X射线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偏移。在976 nm激光激发下,Er3+-Yb3+共掺杂Gd2Ti2O7获得了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且绿色和红色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研究了最优样品上转换发光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绿色上转换发光具有优良的温度传感特性,对红色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猝灭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水声信道时延扩展较长,频域选择性衰落严重,导致水声通信提升可靠性困难。同时,水声通信实际发送的信源中通常存在残留冗余,传统方法难以利用这部分冗余,从而导致一定的带宽浪费。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水声通信信源信道联合译码方法。该方法根据Polar码的译码结构,以信源状态转移关系为基础构建信源信道联合译码网格图,综合信源转移概率和信道转移概率计算统一的序列后验概率,实现了信源译码和信道译码的一体化联合优化。该方法能够利用信源符号间相关性导致的残留冗余抵抗信道差错,在不降低通信速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水声通信系统可靠性。湖上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所提方法可将系统误码率由传统分离译码的1.9×10−2降低为4.0×10−4;当传输图像序列时,传统分离译码方法的误码率为3.7×10−3,而所提方法则在实验中实现了无误码通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