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669篇
化学   2867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182篇
物理学   7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Summary Rare earth picrate (RE) complexes with L-lysine (Ly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Elemental analysis (CHN), EDTA titrations and thermogravimetry data suggest a general formula RE(pic)3·2Lys·2H2O, where RE=La-Lu (without Pm) and Y, pic=picrate). IR spectra suggest that Lys is coordinated to the central ion through the nitrogen of the α-amino group.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Nd compound indicated that the metal-ligand bonds are essentially electrostatic. Emission spectrum and biexponential behavior of the luminescence decay of the Eu compound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polymeric species. Thermogravimetric/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 (TG/DTG)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curves of all complexes are very similar, with five events. The final products are the corresponding rare earth oxides and their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are identical to the calcinated oxides.</o:p>  相似文献   
22.
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技术合成路线,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3nm的二氧化钛粉末。采用分散技术,不仅可以改善粒子的分散性能,而且对粒子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采用SDS作为分散剂时,其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分别与水和纳米TiO2粒子相结合,从而阻隔了TiO2粒子的团聚,起到分散作用。(2)以稀土元素La作为分散剂,其独特的轨道结构,不仅扩大了能量吸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与TiO2形成的络合物,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小团体,而它本身很小的固溶度使其难于形成合金化组元,结果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更小的纳米TiO2粒子,起到分散纳米TiO2粒子的作用,并同时抑制纳米TiO2粒子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采用某些特殊的放电和提取方法,如反向放电和甲苯高温高压提取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稀土富勒烯的生成效率[‘,‘’,并已先后成功高效地合成了许多含稀土富勒烯「‘’.对其提纯、表征、衍生和应用也进行了研究[‘-’j.但对影响稀土富勒烯生成的因素研究较少.在石墨律中同时填入La,Y,Sc的稀土氧化物,对其稀土富勒烯生成效率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稀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影响稀土富勒烯生成的主要因素‘’,’‘.Moro等采用激光和热解吸质谱对稀土富勒烯的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氧化态是影响稀土富勒烯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本…  相似文献   
24.
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CHD钢)组织与性能的组织。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变质能细化晶粒,并且随着稀土量的增加。细化效果明显;加入适量的稀土复合变质后,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夹杂物趋于球化并均匀地分布在钢中,形态和分布得以了改善,向钢中加入稀土进行复合变质,能促进贝氏体、奥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形成,细化马氏体板条。当残留稀土含量为0.02%时,CHD钢的硬度、强度变化不大,断裂韧性(KIC)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th)有所提高,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提高了近一倍,抗热疲劳性能也最好。  相似文献   
25.
合成了新型可溶性稀土芳香羧酸类配合物,测定了有机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并考察了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荧光寿命,发现该系列稀土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利用其优良的溶解性,采用高聚物掺杂、旋涂技术将其制成薄膜应用于电致发光研究中,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色纯度的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于ITO/PVK/PVK:Tb(AS)3Phen:PBD/PBD/Al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亮度为32cd.m^-2。  相似文献   
26.
27.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K2Ln2Ti3O10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氢氧化钾和镧系金属氧化物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系列超细K2Ln2Ti3O10(Ln=La.Ce,Pr.Nd,Sm,Eu,Gd)光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光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微乳液法制备催化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900℃),用较短的烧结时间(3h)合成结晶度高、粒径较小(200Mm)的K2Ln2Ti3O10钙钛矿型层状结构化合物。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条件下均具有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紫外光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光催化降解活性,降解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28.
Ni-S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溶胶-凝胶低温自蔓延燃烧法制备氧化镍(NiO)粉末和Ce0.8Sm0.2O1.9(SDC)粉末,并将NiO与SDC按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制备工艺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前身。再用自组装的还原装置将其在820℃经2.5h还原后,采用四端子法测量其电导率值。分析了阳极片电导率与阳极片微结构、Ni的质量百分数、混合研磨时间及烧结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阳极片的电导率强烈依赖于镍含量和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9.
立方介孔相含钇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低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导向剂,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含钇Y MCM 48介孔分子筛材料。XRD测试表明当Y/Si<0.05时可以获得典型的长程有序介孔立方结构相,随Y/Si比的增加,晶胞参数的增大和红外吸收光谱(FTIR)的变化为Y进入介孔分子筛骨架中提供了有力证据。N2吸附-脱附实验给出这种立方介孔材料的BET表面积为1180m2·g-1,BJH平均孔径为3.4nm。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UV vis)证明钇以一种六配位的形式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一步证明钇以三价形式存在于立方介孔分子筛骨架中。  相似文献   
30.
用无水希土氯化物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及四甲基乙二胺,0℃下,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加乙醚后可得到五个含2-甲基烯丙基的重希土元素的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的鉴定,确定该化合物的组成为Ln(C4H7)2Cl5Mg2(tmed)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