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365篇
晶体学   174篇
力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11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Hydroxyapatite (HAp)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rom Ca(OH)2 and H3PO4,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ly disintegrated silk fibroin (SF). Adsorbed amounts of cations on SF and crystallinity of HAp in the composite were increased by the chemical disintegration of SF higher order structure. Preferential alignment of c-axis of HAp crystallite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ca. 150nm SF fibril was observed. These changes due to disintegration of SF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HAp and SF. The resulted composite with preferential alignment of HAp nanocrystals is a good candidate as a starting material for bone substitutes.  相似文献   
62.
By introducing a flexible component into a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 we present an unprecedented alkyl‐decorated flexible crystalline material with a breathing behavior. Its selective adsorp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breathing effect induced by a guest triggered alkyl transformation. This feature allows the crystal to take up 2.5 mmol g?1 of chloroform with high adsorption selectivity (CHCl3/EA >2000 for example), implying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orption separation and chemical sensors.  相似文献   
63.
朱慧群  丁瑞钦  胡怡 《光子学报》2006,35(8):1194-1198
报导了射频磁控溅射与沉积气氛掺氢相结合制备单层(13~20nm厚)高质量GaAs多晶态纳米薄膜的方法,研究了氢钝化对薄膜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对GaAs薄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吸收光谱、光致荧光谱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衬底温度500℃的掺氢薄膜和520℃的薄膜呈面心立方闪锌矿结构,薄膜的晶团尺寸较大,微观表面较为粗糙,其吸收光谱出现了吸收边蓝移和明显的激子峰,带隙光致荧光峰强明显增加,说明氢在衬底温度500℃~520℃下对薄膜有重要的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64.
赖发春  林丽梅  瞿燕 《光子学报》2006,35(10):1551-1554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BK-7基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和五氧化二铌均匀混合的光学薄膜.薄膜的内部微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比例以及光学性质等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研究;发现制备的薄膜为非晶结构,薄膜的表面平整、内部结构致密,不存在柱状结构或结晶颗粒的缺陷,TiO2与Nb2O5的成分比例大致是1∶1.54.从光学透射光谱计算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显示,在550nm波长处的折射率为2.34,消光系数为2.0×10-4.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是TiO2和Nb2O5均匀混合的高质量光学薄膜.  相似文献   
65.
余亮  梁齐  刘磊  马明杰  史成武 《发光学报》2015,36(4):429-436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nS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分别对所制备的薄膜晶体结构、组分、表面形貌、厚度、反射率和透过率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厚度的增加有利于改善薄膜的结晶质量和组分配比,晶粒尺寸和颗粒尺寸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变大。样品的折射率在1500~2500nm波长范围内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样品在可见光区域吸收强烈,吸收系数达105cm-1量级。禁带宽度在薄膜厚度增加到1042nm时为1.57eV,接近于太阳电池材料的的最佳光学带隙(1.5eV)。

  相似文献   
66.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系列坡莫合金Ni80Fe20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结构、晶粒取向、薄膜厚度、截面结构和表面形态。用4点探测技术测量了薄膜的电阻和磁电阻。结果表明:随衬底温度的升高,晶粒明显长大,膜内的缺陷和应力显著减小,而且增强了薄膜晶粒的[111]择优取向。结果表明,薄膜电阻率显著减小,而磁电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129I加速器质谱(AMS)分析中影响敏度和准确度各种参数的研究,如靶电极制备、压样、靶样中辅助介质(Matrix)的选择及使用比例等,优化了用于3 MV加速器质谱仪的SO-110型离子源的条件参数,确定129I-AMS测量的最佳靶电极材料为Cu,最佳的辅助介质为Nb粉末,Nb与AgI样品的最佳体积比为3∶1。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且持续的I-束流进行测量129I/127I原子比值,实验测得西安加速器质谱仪的129I/127I本底值为1.5210-14。  相似文献   
68.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柔性衬底上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溅射功率和溅射压强等工艺条件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衬底及ITO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PET衬底温度50℃、溅射功率100W和溅射压强2.66×10-1Pa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低方阻(50Ω/□)和高透过率(>90%)的透明导电薄膜.以此柔性ITO衬底为阳极,制备了结构为PET/ITO/NPB/Alq3/Mg:Ag的柔性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发光亮度达到了2834cd/m2.  相似文献   
69.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覆活性金属Cr膜和Ti膜,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了镀活性金属膜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实验发现,活性金属的加入增强了金刚石与铜界面间的结合强度,减少了界面热阻,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金刚石的粒度增大而提高。这主要是由界面热阻引起的,可以通过增大金刚石粒度和改善界面状态来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  相似文献   
70.
富硅氮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带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娟  杨培志  化麒麟 《发光学报》2012,33(6):596-600
采用双极脉冲磁控反应溅射法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氮化硅薄膜。利用数字式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研究了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其光学带隙,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比较了硅衬底、氮化硅薄膜退火前后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氮气流量对薄膜的光学带隙影响较大,制备的薄膜主要为富硅氮化硅薄膜。原沉积薄膜的拉曼光谱存在明显的非晶硅和单晶硅峰,退火处理后非晶硅峰减弱或消失,表明薄膜出现明显的结晶化;单晶硅峰出现频移现象,表明薄膜中出现硅纳米颗粒,平均尺寸约为6.6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