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7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化学   526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475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673篇
物理学   10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缅甸蟒蛇腹鳞表面的摩擦机理及摩擦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缅甸蟒蛇腹鳞表面的微观结构,采用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载荷及运动方向的腹鳞表面的宏观摩擦各向异性,建立了摩擦运动的接触模型,分析了腹鳞表面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腹鳞表面的微观结构由指状微突体和板结构部分周期排列而成,其结构可用9个特征参数定量描述;腹鳞表面摩擦力由分子作用力、表面微突体的犁沟力、楔形作用力以及材料弹性滞后共同引起;腹鳞表面的摩擦系数在0.07左右并与运动方向有关,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后向运动及左、右侧向运动时摩擦系数基本相等,比前向运动时高33%左右;腹鳞表面微突体不同方向上倾斜角度的差异是引起摩擦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仿生制造摩擦各向异性表面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We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a of 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 for φ4 model on a square lattice in the parameter space by using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sampling method, which was proposed by Milchev, Heermann, and Binder [J. Stat. Phys. 44 (1986) 749]. The critical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allow us to determine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some relevant quantities such as susceptibility and specific heat are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43.
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的运动物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帧差法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充分利用帧差法计算简单和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复杂自然场景的图像序列中检测出完整的运动目标。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噪声。同时减少计算时间,满足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44.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quantum to the classical world is not yet understood. Here, we take a new approach. Central to this is the understanding that measurement and actualization cannot occur except on some specific basis. However, we have no established theory for the emergence of a specific basis. Our framework entails the following: (i) Sets of N entangled quantum variables can mutually actualize one another. (ii) Such actualization must occur in only one of the 2N possible bases. (iii) Mutual actualization progressively breaks symmetry among the 2N bases. (iv) An emerging “amplitude” for any basis can be amplified by further measurements in that basis, and it can decay between measurements. (v) The emergence of any basis is driven by mutual measurements among the N variables and decoherence with the environment. Quantum Zeno interactions among the N variables mediates the mutual measurements. (vi) As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Quantum Zeno mediated measurements among the N variables increases. We note that decoherence alone does not yield a specific basis. (vii) Quantum ordered, quantum critical, and quantum chaotic peptides that decohere at nanosecond versus femtosecond time scales can be used as test objects. (viii) By varying the number of amino acids, N, and the use of quantum ordered, critical, or chaotic peptides, the ratio of decoherence to Quantum Zeno effects can be tuned. This enables new means to probe the emergence of one among a set of initially entangled bases via weak measurements after preparing the system in a mixed basis condition. (ix) Use of the three stable isotopes of carbon, oxygen, and nitrogen and the five stable isotopes of sulfur allows any ten atoms in the test protein to be discriminably labeled and the basis of emergence for those labeled atoms can be detected by weak measurements. We present an initial mathematical framework for this theory, and we propos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45.
不同地区大气光学湍流内外尺度测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学湍流参数自动测量系统对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光学湍流内外尺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测。分析了湍流尺度的日变化规律,给出了其频数分布。结果表明:两地内尺度的均值为十几mm,外尺度的均值约为2 m;内陆地区内尺度日变化趋势较为复杂,而外尺度的日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十分相似;沿海地区内外尺度与湍流强度均无明显关系。大气湍流尺度的大小和分布状态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因此,在估算实际大气湍流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时,需要实测湍流尺度以便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在缺乏特征红外振动的情况下追踪具有四极或八极对称性分子的激发态对称性破缺电荷转移通常是很困难的.本文以一种具有八极对称性的三苯胺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荧光光谱方法获得发光跃迁偶极矩的演化动力学,进而实时表征了其溶剂诱导对称性破缺电荷转移的动力学过程.当该分子处于弱极性甲苯溶液中时,在激发态弛豫过程中其发射偶极矩变化较小;当处于较强极性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时,其发射偶极矩在数皮秒内快速减小.在对比单体偶极分子的荧光动力学后,推断八极分子的发光态在强极性溶剂中经历溶剂诱导的结构变化,由激子耦合的八极对称性降低至激发定域的偶极对称性;而在较弱极性的溶剂中,其八极对称性在溶剂化稳定中得以较大程度的保持.  相似文献   
47.
基于冠层尺度的枣树色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冠层色素含量与氮素含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农业遥感中的关键研究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对比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两种建模方法对枣树冠层色素的预测精度;(2)构建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枣树冠层色素含量定量反演模型,为枣树冠层色素含量的快速、无损、廉价、环保的测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树冠层色素与高光谱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叶绿素、叶绿素a要优于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独立样本对模型的预测性能检验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均能有效的估算枣树色素含量,但不同色素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则相反。比较不同色素的最佳反演模型的预测精度表明,叶绿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预测精度要优于叶绿素b,前三者的决定系数大于0.8,残余预测误差高于2.0,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3%,而叶绿素b的对应值分别为0.60%,20.79%和1.79%。  相似文献   
48.
基于尺度质心统计的纹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王成儒 《光学技术》2006,32(3):413-415
结合目前纹理分析的三类算法,提出了尺度质心统计的分析算法。该算法以具有多分辨率特性的小波包为基础,结合结构法的纹理元分析方式,采用区域质心完成局部特征提取,最后使用投影法进行整体的特征提取。实验证明,尺度质心统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纹理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49.
综述了已有散射介质超衍射极限聚焦和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首先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已有超衍射极限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给出了应用于超衍射极限成像的散射介质定义;其次分析了时间反演技术在声学、微波领域聚焦上的应用,介绍了时间反演法在光学领域超衍射极限聚焦应用中的实现方法,总结了散射介质加入到光学系统中的作用,分析了利用反馈控制调节和光学相位共轭方法进行散射介质超衍射极限聚焦方法的特点;讨论了基于空域和空频域传输矩阵测量的散射介质宽场成像方法及在该目的下的散射介质制备方法;最后给出了散射介质光学超衍射极限成像技术研究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50.
可见光无线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将LED照明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针对目前LED照明通信光源显色性差、光效低且色温不可调等问题,依据多基色LED白光通信原理进行了相关研究,以Yoshi等提出的高斯分布形式作为基色LED的光谱模型,利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推荐的一般显色指数(Ra)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推荐的一般色质指数(Qa)评价光源的显色性。采用遗传算法,在2 700~6 500 K色温范围内优化出单个色温以及色温可调光源满足显色性最优的光谱组合,并基于RaQa大于80的原则优化出色温可调光源光视效能(luminous efficacy of radiation,LER)最优化的光谱组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光源的显色性、光视效能和色温可调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基色色温可调白光LED满足显色性最优的峰值波长组合为613 nm/541 nm/464 nm,此时RaQa的最小值分别为81.2和81,可以满足一般条件下的照明通信需求;四基色色温可调白光LED满足显色性最优的峰值波长组合为620 nm/562 nm/505 nm/449 nm,此时RaQa的最小值分别为96.7和92.2。在特殊照明场所或要求较高的通信速率时,应采用四基色白光LED作为照明通信光源。仿真得到了三基色和四基色白光LED的最佳光谱组合,为宽通道可见光通信光源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