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51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6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艳霞  赵改清  徐世祥 《光学学报》2007,27(8):1481-1484
基于非共线光参量放大,以波长800 nm飞秒激光的倍频光为抽运光,以激光二极管640 nm连续波激光为信号光,产生了与800 nm飞秒激光精确同步的无直流本底的1064 nm脉冲光。实验结果显示该1064 nm的光脉冲在脉冲能量和空间光束质量上均可作为1064 nm波长脉冲放大器的种子光。仅通过一级简单紧凑的非共线参量放大就可实现光周期量级的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的抽运激光和种子光的精确同步。  相似文献   
52.
光纤型宽带可调连续波差频产生中红外激光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芹  蒋建  王执山  冯素娟  毛庆和 《光学学报》2007,27(10):1807-1811
报道一种新型光纤化宽带可调连续波中红外激光器系统,该激光系统采用准相位匹配(QPM)的差频产生(DFG)技术,非线性晶体为多周期的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PPMgLN),掺镱光纤激光器(YDFL)用作抽运光源,可调激光器经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功率提升后作为信号光源。利用建立的准相位匹配-差频产生系统,获得了连续波中红外差频光输出;实验发现,温度导致相位失谐的半峰全宽(FWHM)为4.5℃;通过优化选择晶体周期,并结合调节信号光波长和控制温度,该准相位匹配-差频产生系统可在3.1~3.6μm内连续调谐。  相似文献   
53.
饱和放大情形下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  文双春 《光子学报》2007,36(6):1050-1054
利用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非线性耦合方程,研究了单抽运光纤参量放大器在增益饱和区的增益谱特性.通过比较考虑抽运光损耗与忽略抽运光损耗增益谱的差别,分析了抽运光损耗对增益谱的影响.此外,给出了在饱和放大区,信号光的增益谱与光纤长度、输入信号光功率、抽运光波长与零色散波长偏离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饱和放大区,增益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增益谱的可用带宽相对于小信号放大有所减少,增益谱在可用带宽范围内出现了旁瓣.这些结果将对工作在饱和放大区的单抽运光参量放大器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4.
5 TW/40 fs级台式钛宝石激光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TSA-25系统输出35 mJ,800 nm啁啾脉冲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钛宝石作为增益介质的二级啁啾脉冲放大(CPA)系统。使用0.6 J和1.6 J,532 nm,10 Hz Nd∶YAG激光抽运,输出脉冲能量达到500 mJ,经压缩脉冲宽度为41 fs,压缩器的能量转换效率为63%,峰值功率可达7.6 TW。通过对放大器系统的钛宝石晶体、抽运密度以及多通结构通道数的选择等实验,有效地提高了能量放大器的萃取效率。其主放大器能量萃取效率达到32%,整个系统占用尺寸不到10 m2。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设计了一种梯形的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PPMgLN)波导,并通过在传播方向上引入温度梯度来拓宽其倍频(SHG)过程的泵浦光源可接收带宽。通过有限差分的光束传输法,计算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并进行波导尺寸的设计。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梯形波导不同位置的温度,使其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可拓宽泵浦光源的波长可接收带宽。本文所设计的PPMgLN波导最大泵浦光源可接收带宽为C波段,即1 530~1 565 nm,该波导可倍频C波段,得到输出波段带宽为765~782.5 nm,温度调谐范围为30~150 ℃。  相似文献   
56.
本文演示了紧凑的绿色和近红外双色连续波激光光源,其发射波长分别为516 nm和775 nm。设计并制造了级联的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用于同时转换通信波长的二次谐波(SHG)和三次谐波(THG),可以在相同温度下获得绿色和近红外激光的输出。通过建立一个单程激光测量系统,在2 W泵浦功率下获得516 nm的0.15 mW绿光和775 nm的1.19 mW的光,晶体温度控制在30.8 ℃。实验结果将为单激光器泵浦的紧凑型双波长共线激光器提供重要的案例。  相似文献   
57.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发病早期由于体内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少且含量低,难以在患病早期发现疾病从而快速反应并有效治疗.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对其进行快速高效检测是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基于酶循环放大荧光光谱设计了一种用于PDGF-B...  相似文献   
58.
生物相容水/水微囊在药物递送、 医学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本文通过设计同轴微流控器件, 结合数值模拟优化和流动阻力分析, 实现一步法高通量可控制备大小均匀、 尺寸可控、 壁厚可调、 生物相容的水/水微囊. 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了微流控器件结构、 内相流速、 外相流速、 外相/空气界面张力、 内相/外相界面张力、 内相黏度和外相黏度等参数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调控规律. 通过微通道流动阻力分析, 设计多通道平行放大微流控器件, 实现尺寸均匀可控水/水微囊的高通量制备. 验证了生物相容水/水微囊作为活性物质的理想载体, 可以通过改变pH或溶解囊壁释放载体, 进而实现活性物质的pH响应释放, 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蛋白质的正常磷酸化调节发生异常时,会导致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蛋白磷酸化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药物筛选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动态的,并且磷酸化肽段或蛋白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因此高灵敏的蛋白磷酸化分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依据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识别或捕获磷酸化的肽段或蛋白的主要机理,综述了近几年纳米材料对磷酸化肽段的富集和信号放大作用在蛋白磷酸化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work, a new signal amplified strategy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isothermal 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 reaction (EXPAR) and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HCR) generating the hemin/G-quadruplex horseradish peroxidase-mimicking DNAzyme (HRP-mimicking DNAzyme) nanowires as signal output component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rombin (TB). We employed EXPAR’s ultra-high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to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two hairpin helper DNAs within a minutes. And then the resultant two hairpin helper DNAs could autonomously assemble the hemin/G-quadruplex HRP-mimicking DNAzymes nanowires as the redox-active reporter units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via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HCR). The hemin/G-quadruplex structures simultaneously served as electron transfer medium and electrocatalyst to amplify the signal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Specifically, only when the EXPAR reaction process has occurred, the HCR could be achieved and the hemin/G-quadruplex complexes could b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an electrode to give a detectable signal. The proposed strategy combines the amplification power of the EXPAR, HCR, and the inherent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With such design, the proposed assay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range of 0.1 pM–50 nM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3 fM (defined as S/N = 3) for 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