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9篇
  免费   4945篇
  国内免费   1203篇
化学   4845篇
晶体学   571篇
力学   601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542篇
物理学   1730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718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570篇
  2012年   1349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1156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257篇
  2006年   1182篇
  2005年   1073篇
  2004年   921篇
  2003年   863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649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严雪过  沈毅  潘聪  李鹏  丁志华 《物理学报》2016,65(2):24201-024201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拉锥结构的全光纤型内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探针. 基于大纤芯多模光纤的低光束发散特性, 使用大纤芯多模光纤代替透镜作为成像元件, 并在单模光纤与大纤芯多模光纤之间引入过渡拉锥段以减少插入损耗. 首先利用光学仿真软件(Rsoft)确定探针的最佳结构, 然后通过拉锥、切割以及熔接工艺实现探针制作, 并对探针的出射光束特性与插入损耗进行测量, 最后将该探针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主系统联机, 对人体指尖皮肤及鸡气管壁组织进行成像. 该探针直径为250 μm, 不锈钢保护管外径为325 μm, 硬端长度1 cm, 插入损耗约为0.3 dB, 空气中有效成像范围达800 μm. 该探针为内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提供了高紧凑度、高传输效率与高灵活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2.
刘艳  贾成  郭福明  杨玉军 《物理学报》2016,65(3):33201-033201
理论上研究了中红外强激光分别与长程库仑原子和短程势模型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发现在相同激光参数条件下,与长程库仑原子的谐波辐射相比,短程原子具有更低的辐射效率,但在高频区域(接近cutoff位置),二者效率相似.通过对谐波辐射的时间频率分析发现,在短程模型原子谐波辐射中,长轨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利用其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可以产生孤立阿秒脉冲.  相似文献   
993.
刘纪彩  成飞  赵亚男  郭芬芬 《物理学报》2019,68(3):33701-033701
通过求解全波矢布洛赫方程研究了两能级原子与飞秒超快激光脉冲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了不同拉比频率取值下原子所受光学偶极力和粒子数布居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分析了光场失谐量对光学势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由飞秒激光场产生的横向光力的时间平均值并不等于零,而是随着拉比频率的增加呈现振荡的增大趋势;纵向光力的时间平均作用也并非是拉比频率的单调函数,而是随着拉比频率的增加呈现周期性的振荡分布特性;光学势的分布对光场的失谐量具有明显的依赖性,随着失谐量的变化,光学势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4.
阐述了基于菲涅尔公式的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提取样品光学常数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样品厚度误差对THz-TDS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不确定度模型。进行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实验,提取硅片在太赫兹波段的折射率,并计算了误差对提取样品折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厚度误差的增大,系统测量偏差也随之增大。对于较厚样品,相同厚度误差对其测量结果影响较小。样品厚度为994μm时,在厚度存在1μm的测量误差情况下,系统测量折射率的偏差为0.001 2,接近模型的仿真值。实验结果验证了厚度误差对测量不确定度模型的有效性,了解了厚度误差对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情况,对测量过程及结果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谢彦召  刘民周  陈宇浩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7):070001-1-070001-8
随着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在高空电磁脉冲、有意电磁干扰和地磁暴等强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安全逐渐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强电磁环境属于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其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与雷电、系统内过电压等常规电磁事件有较大不同,采用期望风险指标的常规可靠性分析方法难以有效评估管理强电磁环境相关风险。从电磁恢复力视角出发,提出了关键基础设施电磁安全的三棱锥模型,并重点以电网为例,探讨关键基础设施电磁恢复力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开展电磁恢复力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公延飞  郝建红  蒋璐行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8):083202-1-083202-7
基于波形松弛技术, 提出一种计算外界电磁脉冲激励下理想大地上无损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的时域迭代方法。首先利用波形松弛技术对复频域内多导体传输线的电报方程进行解耦, 其中相邻导线的耦合作用等效为线上的分布源, 从而使电报方程转换为一系列关于独立导线的解耦方程组; 然后将复频域内传输线的解耦方程转换到时域, 根据时域方程建立相应的等效电路; 最后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CAD计算电磁脉冲激励下多导体传输线的瞬态响应。本文时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 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 证实了该时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为工程和科研人员快速评估、分析电磁脉冲激励下多导体传输线的瞬态响应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李志军  张雅雯  高迎慧  韩静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8):085001-1-085001-5
针对等离子体的应用,基于级联型电压叠加技术研制了一种最高输出电压为20 kV的高压微秒脉冲源,该电源由40个相同的电源模块组成,其单个模块电压等级为500 V,降低了对器件的绝缘耐压要求。电源的输出电压值在0~20 kV之间可调;重复频率在0~10 kHz之间、脉宽在0~30 μs之间可调;该电源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均在1 μs以内。模块化的设计提高了电源的冗余容错能力。将该电源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激励源时,其输出的高压脉冲波形稳定,且根据负载对输出高压波形的要求不同,该电源可以方便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体系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着重研究了[112]晶向硅锗异质结纳米线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能带结构计算表明:随着锗原子数的增加,[112]晶向硅锗纳米线的带隙逐渐减小;对Si_(36)Ge_(24)H_(32)纳米线施加单轴应变,其能量带隙随拉应变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光学性质计算则表明:随着锗原子数的增加,[112]硅锗纳米线介电函数的峰位和吸收谱的吸收边均向低能量区移动;而随着拉应变的增大,吸收系数峰值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峰位不断向低能量区移动,上述结果说明锗原子数的增加与施加拉应变均导致[112]硅锗纳米线的吸收谱产生红移.本文的研究为硅锗异质结纳米线光电器件研究与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本征ZnO和不同W掺杂浓度下W: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W掺杂可以提高ZnO的载流子浓度,从而改善ZnO的导电性.掺杂后,吸收光谱发生红移现象,且光学性质变化集中在低能量区,而高能量区的光学性质没有太大变化,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结果相符合.最后,结合电子结构定性分析了光学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Fluorescent nanodiamonds (FNDs) are vital to many emerging nan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from bioimaging and sensing to quantum nanophotonics. Yet, understanding and engineering the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defects in nanodiamonds remain challengi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to date is presented, of the opt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ive different nanodiamond samples, in which fluorescent nitrogen‐vacancy (NV) centers are created using different fabrication techniques. The FNDs' fluorescence spectra, lifetime, and spin relaxation time (T1) are investigated via single‐particle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in ensemble measurements in solution (T1 excepted). Particle sizes and shapes are determin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optical results. Statistical tests are used to explor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and also analyze average results to directly compare different fabrication techniques. Spectral unmixing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relative NV charge‐state (NV? and NV0) contributions to the overall fluorescence. A strong variation is found and quantified in th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within all analyzed sampl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particle types. This study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of NV centers in nanodiamonds. It motivates new approaches to the improved engineering of NV‐containing nanodiamond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