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5篇
力学   448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6篇
物理学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stochastic version of Isaacs's (Ref. 1) game of two cars is dealt with here. In this version, the pursuer, owing to thrust and drag forces, has a variable speed, whereas the evader's speed is constant. Also, the pursuer can maneuver as long as his speed is bounded by some lower and upper limits.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 corresponding to optimal (saddle-point) feedback strategies, is computed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pursuit law as well as two other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
Summary A preliminary study is here reported on a new potential marker for biomagnetic measurements. The marker consists of super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 steady magnetic fields by means of an r.f.-SQUID magnetometer. Th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samples differ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value and immersed in a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of variable intensity. A simple model was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spheres in the samples, so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the marker field values measured by the biomagnetic sensor.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value of the marker were then estimated.  相似文献   
3.

跨介质航行是近年来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型号飞翼式无人机在不同工况下发射入水过程流场演变及运动姿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其入水冲击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不同发射工况下无人机的入水冲击载荷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型号无人机入水过程的姿态变化同时受水面条件及发射工况影响,静水工况下以25°入水角、4 m/s的条件发射无人机入水时,可实现最优的姿态恢复时间及入水冲击载荷响应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载体振动对传统差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Janus配置的差动LDV,并对其速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Janus配置技术可以近似反演出载体上下振动时的俯仰角,并对速度进行补偿;载体上下振动对传统差动LDV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而对Janus配置的差动LDV的影响较小;在Janus配置的差动LDV中,当存在俯仰角且大小一定时,随着载体上下起伏速度与运行速度比值增大,速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增大;当载体上下起伏速度与运行速度的比值为0.01,俯仰角小于10时,Janus配置的差动LDV的速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5.
远程交会是静止轨道共位卫星自主定点置入的关键途径。针对远程交会过程中大距离跨度下相对运动模型的误差信号特性,理论推导了误差的传递机理,给出了相对导航EKF算法期望及噪声特性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确定距离区间存在最优过程噪声量级及其对应的最优滤波性能,且滤波误差与交会距离正相关,可作为全局最优滤波器的定量设计依据,解决了静止轨道远程交会过程EKF导航算法性能的量化评估问题。仿真表明,分析结论正确,相对速度滤波误差全程优于0.005 m/s(1σ),满足交会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通常采用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速度信息对惯导解算误差进行校正,但对于水下载体惯性导航系统而言,由于只能获得点位置信息,对惯导的校正精度以及校正参量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天文/卫星组合校正捷联式惯导技术,通过卫星精确定位信息和天文快速观测信息,全面修正惯导系统误差、提高导航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天文/卫星组合校正算法对惯导进行校正,相对于传统校正算法精度可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7.
利用《航海天文历》查表的方法来获得罗经差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基于C Builder语言编程,根据观测太阳测定罗经差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天测罗经差算法.以某舰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查表法计算繁琐、不能满足实时定位的缺点,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粒子滤波存在的重要性密度函数难以选取和粒子退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值自适应调整Unscented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在Unscented粒子滤波的采样过程中吸收权值自适应调整的优点,考虑最新量测影响,通过欧氏距离和反映量测噪声统计特性的精度因子来自适应的调整粒子对应权值分布,增加有用粒子的权值,降低粒子退化程度,保持粒子多样性。同时Unscented变换提高了滤波精度,使该算法能更好地适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系统模型的计算。将提出的算法应用于GPS/DR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权值自适应调整Unscented粒子滤波算法得到的东向定位误差控制在±5.5 m附近,北向定位误差则在±5.2 m附近,滤波性能明显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和Unscented粒子滤波,能提高GPS/DR组合导航系统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视觉的飞速发展, 使得采用视觉技术辅助无人船航行成为可能. 在无人船巡航过程中, 获取船体航向是航行控制的必备基础. 特征匹配是无人船相关视觉技术中的重要部分, 是目标识别和定位等功能的关键步骤. 获取无人船运动姿态的基本步骤是对图像前后帧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和匹配. 针对水域环境中的图像静态特征提取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图像匹配方法以求取无人船的航行姿态角. 首先对图像预处理, 并对有效区域进行特征提取. 其次, 设计一种基于描述子相似度的初始特征匹配策略. 再其次, 筛选特征匹配对, 优化模型参数. 最后, 通过前后帧旋转矩阵计算航行姿态角. 实验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提取无人船的航行姿态角.  相似文献   
10.
陈坤  陈树新  吴德伟  杨春燕  吴昊 《物理学报》2016,65(5):54203-054203
利用量子技术增强Sagnac效应提高陀螺输出精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是实现全自主导航的重要途径. 以相干态激光作为输入光源的光学陀螺因真空零点波动使其输出精度限制于散粒噪声极限而难以提高. 为减小真空波动的影响, 提出在激光输入的分束器的另一输入端输入压缩真空光并结合平衡零拍探测技术的方法增强Sagnac效应. 理论分析表明Sagnac效应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干涉输出的灵敏度检测极限和动态范围均随着压缩程度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 该方法只需对经典光学陀螺做少量改动就可实现, 是提高光学陀螺输出精度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