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化学   586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8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以醋酸锌、异烟肼(INH)、2-氨基吡啶(2-APy)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合成了2个Zn(Ⅱ)配位聚合物[Zn(CH3COO)2(INH)]n1),[Zn(CH3COO)2(2-APy)]n2),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聚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14 44(17)nm,b=0.161 86(3)nm,c=0.871 75(16)nm,β=96.181(3)°,V=1.282 8(4)nm3,Z=4;配聚物为2D层状结构,该层状结构通过氢键弱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3D超分子结构。配聚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747 0(4)nm,b=0.814 5(5)nm,c=1.895 7(11)nm,α=88.276(8)°,β=86.202(8)°,γ=84.334(8)°,V=1.144 9(11)nm3,Z=2;配聚物2为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聚物12分别在最大波长382.6和367.5 nm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32.
利用不同过渡金属盐在溶剂热中合成了2个新型杂核化合物{[CuEu2(INAIP)3(HCOO)(H2O)3]·3H2O}n1)和{[NiEu2(INAIP)4(H2O)4]·4H2O}n2)(INAIP=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配合物1a=1.0887(3)nm,b=1.5158(4)nm,c=1.5644(2)nm,V=2.3332(10)nm3,Z=2,Dc=1.955g·cm-3,μ=3.203mm-1,F(000)=1352,Rint=0.027,R1=0.0505,wR2=0.1309。配合物2a=1.0134(3)nm,b=1.0836(6)nm,c=1.3741(2)nm,V=1.4530(9)nm3,Z=1,Dc=1.878g·cm-3,μ=2.554mm-1,F(000)=818,Rint=0.0458,R1=0.0341,wR2=0.0869。配合物1是由配体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连接而成的三维二重贯穿sqc27拓扑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连接稀土铕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Ni-O和Ni-N键连接成三维非贯穿网络结构。配合物12具有典型的稀土铕离子红色荧光和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以肉桂酸C9H8O2(HL)及其衍生物对位取代肉桂酸R-L(R=CH3,Cl,NO2,OCH3,OH)为配体,分别与Eu3+配位,得到系列Eu3+配合物。X-射线单晶解析结果表明:对甲基肉桂酸铕(1)和对氯肉桂酸铕(2)为一维高分子链,对硝基肉桂酸铕(3)为双核结构。通过FT-IR和UV-Vis光谱分析了配体在配位前后的变化。记录和解析了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了对位取代基吸电子性和配位小分子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MgO·0.5MgF2·GeO2∶Mn4+作为优异热稳定性和良好发光性能的红色荧光粉而被市场应用,然而,该粉体中MgF2的作用影响机理尚不明晰,阻碍其性能进一步优化和发展。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Mn4+激活的锗酸盐荧光粉,通过对比加入MgF2、H3BO3(助熔剂),研究了该粉体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等变化规律,阐明了MgF2的发光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加入MgF2、H3BO3和不加任何助熔剂时的样品,其最佳烧结温度分别为1 150、1 250和1 350 ℃,上述温度下发光强度均为最佳值,其中加入MgF2、H3BO3的样品在最佳温度处生成了纯相。MgF2的添加,一方面同H3BO3一样作为助熔剂对生成纯相、提高样品结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分析,确认F-离子成功掺杂进入晶格,促使样品生成的晶体结构为Mg14Ge5(O,F)24。加入MgF2、H3BO3在最佳烧结温度的样品的荧光寿命分别为0.93和0.75 ms。  相似文献   
35.
将Alq3[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ium]和Eu(TTA)3phen(TTA=thenoyltrifluoroacetone,phen=1,10-phenanthroline)共掺杂进入主体材料CBP(4,4’-N,N’-dicarbazole-biphenyl)中,我们制作并研究了一系列电致发光器件。经过优化Alq3的掺杂浓度,在不改变色纯度的情况下,器件的效率滚降被大幅降低并获得了近乎加倍的最大亮度。发光层中的Alq3分子不仅促进了电子的注入和传输,还延缓了空穴的传输。借助电致发光光谱,我们证实Alq3分子作为阶梯加速空穴从CBP分子到Eu(TTA)3phen分子的迁移,从而促进了电子和空穴在Eu(TTA)3phen分子上的平衡。因此,我们认为器件的效率滚降受到抑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复合区间的加宽,二是Eu(TTA)3phen分子上空穴和电子的分布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36.
通过水热方法 ,采用H3pimda(2-propyl-1H-imidazole-4,5-dicarboxylic acid)与CdSO4.8/3H2O和Nd2O3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一维孔道的配位聚合物[Cd(H2pimda)2]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4个H2pimda-配体桥联4个镉(Ⅱ)离子形成了1个方环,这些环通过镉(Ⅱ)离子与H2pimda-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框架结构。值得关注的是配合物1的晶体呈现一种微米管的外型。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在室温下能发出很强的兰色荧光。  相似文献   
37.
采用对苯二甲酸为模板剂, 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 6-二(2-吡嗪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L] ·0.5H2O}n (1), {[CaL(H2O)2]·H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 1具有(3, 3)-连接的不同手性型二维层面结构, 这些交替出现的单手性左旋型和右旋型二维平面通过配体的吡啶环与吡嗪环间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2是通过L2-配体羧基桥连接相邻的Ca(Ⅱ)金属中心, 形成一条平行于b轴方向的一维链结构。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8.
A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Ag(3,3-pybz)(3,3-Hpybz)]n (1, 3,3-Hpybz = 3-pyri- din-3-yl-benzo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PXRD,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n complex 1, the Ag(1)ions are linked by the paired 3,3-pybz ligands to generate an infinite 1D loop chain, and further through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to form a 2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Crystal data for 1: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a = 10.2635(17), b = 10.3041(12), c = 10.8060(13) A, V= 1679.1(5)A3, α = 62.028(11), β = 80.325(15), γ = 78.738(14)°, Z = 2, C24H17AgN2O4, Mr = 505.27, Dc= 1.698 g/cm3, μ= 1.058 mm--, F(000) = 506, S = 1.012 and T = 293(2) K. The final R = 0.0293 and wR = 0.0667 for 343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a(/), and R = 0.0350 and wR = 0.0688 for all data.  相似文献   
3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Hbidc)(2,2''-bpy)(H2O)2]·1.5H2O}n1)和{[Cd(Hbidc)(phen)][Cd(phen)2Cl2]}n2)(H3bidc=苯并咪唑-5,6-二羧酸,2,2''-b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无限zig-zag链结构,可以通过O-H…O和N-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也是一维无限链结构。此外,测试了配合物12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和研究了配合物2的固体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40.
以对苯二甲酸(H2bdc)、邻菲咯啉(phen)和硫酸亚铁为原料,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Fe(phen)(bdc)(H2O)]n,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每个Fe(Ⅱ)与2个N原子和3个O原子配位形成高度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 2个Fe(Ⅱ)由配体对苯二甲酸离子桥联为一维链状结构, 链与链之间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368 nm处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