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8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20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three-photon absorption (3PA) properties of two thiophene-fluorenederivatives (abbreviated as MOTFTBr and {ATFTBr})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using aQ-switched Nd:YAG laser pumped with 38ps pulses at 1064nm in DMF. Themeasured 3PA cross-sections are 152times 10-78cm6s2 and139times 10-78cm6s2,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ed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by AM1 calc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ese two molecules show nonplanar structures, and attaching differentdonors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The charge densitydistributions during the excitation were also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using AM1 method. In addition, an obvious optical power limiting effectinduced by 3PA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both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VO2薄膜的相变原理,用磁控离子溅射法制备了VO2薄膜,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不同温度下的光谱透过率测量。在1.319 μm 连续波激光辐照下,实时测量了VO2薄膜的温度变化,以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相变后对激光透过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入射到薄膜表面的平均功率为8.9 W、光斑直径2 mm时,激光出光480 ms后,VO2的温度从室温上升到约100 ℃,薄膜发生了相变,其对1.319 μm激光的透过率从相变前的48%降为相变后的28%。  相似文献   
83.
由于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超快可调谐波长的高功率激光器更多的在民用和军事上应用。快速的非线性光学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近10年,人们投入大量研究寻找超快光学非线性材料,同时寻找快速响应、高线性透过率和低非线性透过率以及高损伤阈值的光限幅材料,研究发现金属酞菁化合物、金属卟啉化合物以及富勒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光限幅效果和强的光学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84.
一种可溶性氯铟酞菁化合物的光限幅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青  甘泉  沈淑引  许慧君  杨国强 《化学学报》2004,62(22):2209-2212
本工作通过无中心金属酞菁合成了可溶性金属酞菁化合物--四-α-(2-乙基丁氧基)氯铟酞菁,用纳秒脉冲激光在532 nm处检测了它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光限幅过程,发现该化合物具有非常明显的光限幅性能.在很低的入射光能量下,输出能量即开始偏离Beer定律,透过率随着入射光能量的增加迅速下降.这一效应归因于酞菁分子的反饱和吸收.通过纳秒激光闪光光解实验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瞬态吸收光谱及三线态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分子具有较强的激发态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85.
强非线性吸收下高斯光束Z-扫描衍射理论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摘要:在同时考虑非线性折射和非线性吸收的情况下,借助光的衍射理论,研究了Z-扫描技术的衍射理论模型,分析了非线性折射和非线性吸收同时存在时Z-扫描曲线的形状特征和变化规律。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吸收相移和非线性折射相移的比值是影响接收小孔输出光功率的重要因素。要想得到好的光限幅效果,应选取非线性相移比值远小于1或远大于2的非线性材料。  相似文献   
86.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298.15K氯化氯化铵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混合溶剂中的密度,计算了氯化钾及氯化铵的表观摩尔体积和极限偏摩尔体积,得到了相关离子的极限偏摩尔体积V′I^0和迁移偏摩尔体积△tV′i0,结果表明,当DMF浓度为15%-45%时,K^ 和NH4^ 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均表现增加趋势,而Cl^-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在同一DMF浓度范围内则表现为逐渐减小,利用溶质-溶剂和溶剂-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刘伟  柳军  张涵信 《力学季刊》2003,24(3):287-291
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分解的隐式NND格式求解全N-S方程模拟\"类升力体\"外形在高超声速下的大攻角流动,给出了\"类升力体\"外形表面极限流线随攻角变化的拓扑结构及40°攻角下垂直于体轴的横截面流线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类升力体外形三维流场结构十分复杂,攻角从0°~40°变化时,背风面表面极限流线依次由不分离、开式分离向起始于鞍、结点组合的高阶奇点的分离方式转化,翼面横向分离亦随攻角增大而增大;垂直于体轴的横截面流动拓扑结构与文献[2]给出的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88.
詹红兵  邹春林  陈文哲  王民权 《光子学报》2003,32(11):1367-1370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基酞菁氯化铝(AlClPcTS)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和掺杂AlClPcTS后复合干凝胶孔结构的测定和对复合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证实了AlClPcTS在基质中的成功掺杂,并发现AlClPcTS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合体系中,且AlClPcTS二聚体所占比例随着凝胶化过程的进行而增大对不同AlClPcTS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体系光限幅性能的影响,证明复合体系的光限幅性能随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89.
在模式耦合理论推导的低浓度时离子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中,引入离子迁移数,提出了求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7种锂盐在2种单一有机溶剂和2种混合有机溶剂中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计算结果与文献中采用经验公式计算迁移数得出的结果和文献中根据电化学电池法测定迁移数得出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0.
吕志伟  吕月兰  杨珺 《中国物理》2003,12(5):507-513
The optical limiting effect based on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 in a nonlinear medium was investigated. We numerically treated the nonlinear propagation process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spontaneous nature of the initiation of SBS, and obtained optical limiting effect in the process. Energy limiting, pulse reshaping and stabilization have been demonstrated on SBS mechanism with the nonlinear medium CCl_4. The input optical signals were Nd:YAG nanosecond laser pulses with width varying from 16ns to 7ns then to 2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itted signal and launched pump signal was shown. In the experimental regime, the most stable pulse and a superior energy stabiliz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pulse were obtained when the laser pulse-width became as short as 2ns. For the energy variation of laser pulses in a wide range of 14-88mJ, the output energy was limited in a quite narrow range 4.5-5.5m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