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1篇
  免费   1981篇
  国内免费   1353篇
化学   9130篇
晶体学   422篇
力学   844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214篇
物理学   673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1450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883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583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赵纯  张勤远  潘跃晓  姜中宏 《中国物理》2006,15(9):2158-2164
Er3+-doped tellurite glasses with molar compositions of xNb2O5-(14.7-x)Na2O--10ZnO--5K2O--10GeO2-- 60TeO2--0.3Er2O3 (x=0, 3, 5, 7 and 9)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developing 1.5~μm fibre and planar amplifiers. The effects of Nb2O5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Er3+-doped tellurite glasses have been discussed. It is not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Nb2O5 (x=5) increas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ellurite glasses significantly. Er3+-doped niobium tellurite glasses exhibit a large stimulated emission cross-section (7.2\times 10-21- 10.7×10-21~cm2 and the gain bandwidth, FWHM×\sigmae^{\rm peak} (274\times 10-28 - 480×10-28~cm3),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licate and phosphate glasses. In addition, the intensity of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the Er3+-doped niobium tellurite glasses de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Nb2O5 content. As a result, Er3+-doped niobium tellurite glasses might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developing laser or optical amplifier devices.  相似文献   
82.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实验中仪表风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物体冷却规律的分析,并从实验结果比较,指出稳态法测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实验中,设置散热盘的冷却过程应与其在稳态过程时的强迫对流散热方式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3.
一种基于灰度变换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图像,采用双门限分割法进行图像分割,然后采用分段灰度变换法进行图像增强。根据具体图像,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确定2个阈值,将图像分割为目标区、过渡区和背景区3部分;按照每一部分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灰度变换,对图像进行分段线性增强,得到感兴趣目标区的最佳视觉效果。通过对16位红外图像进行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灵活便捷,在增加对比度和去除噪声的同时,还抑制了背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纳米晶ZrO2:Er3+-Yb3+的制备及其室温上转换发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莹  吕树臣  周百斌  辛显双 《物理学报》2006,55(8):4332-4336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Er3+-Yb3+纳米晶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粉体具有较强的室温上转换发射和红外发射.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随着Yb3+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谱分析发现,经800℃煅烧2h后得到的ZrO2:Er3+-Yb3+纳米晶是四方相和单斜相的混合结构,经950℃煅烧2h后得到的样品以单斜相为主,随着Y  相似文献   
85.
Based on scalar diffraction theory, 8-phase-level 256×256 elements diffractive microlens array with element dimension of 50×33 μm2 have been fabricated on the back-side of PtSi(3~5 μm) infrared CC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tio of the signal-to-noise of the infrared CCD with microlens w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2.8.  相似文献   
86.
手分为多节段的人体热调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人体热调节柱状模型和手的多节段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更完整的人体热调节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人体热调节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设计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 (1)当取合适的血流量时,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手部温度稳定时,血流量都在确定的范围内;(2)血液流量是手部温度场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体组织和动脉入口温度对手部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描述光伏效应的新解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陆启生等人提出的描述光伏效应的解析模型涉及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个适用性更宽的解析模型。通过对新模型、陆的模型以及另一个解析模型的比较,对前两个模型能够描述光伏型光电探测器在强光辐照时的信号饱和效应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8.
聚异丁烯高活性端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使用核磁,VPO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建立核测定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其他烯键含量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聚异聚丁烯活性端基含量。其他烯键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核磁和VPO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9.
低温太阳热能与化学链燃烧相结合控制CO2分离动力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探索并提出控制CO2分离的低温太阳热能与清洁合成燃料甲醇-三氧化二铁化学链燃烧相结合的新颖能源动力系统。基于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地指出甲醇化学链燃烧能量释放过程燃烧堋损失减小和低温太阳热能品位提升的机理。从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相容出发,研究和揭示化学链燃烧与太阳能有机整合共同减小CO2分离能耗的特性规律。相比不分离常规联合循环,新系统(?)效率提高约6.2个百分点;与分离CO2的联合循环相比,新系统媚效率提高约14.2个百分点。同时,低温太阳热能热转功效率可达到22.5%。  相似文献   
90.
Seven different equations predicting heat transfer rates to small spheres in plasma flows are examined considering argon and nitrogan as plasma gases from 300 to 21,000 K at 1 atm. For arg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up to 9000 K, beyond which wide deviations in behavior occur. For nitrogen, the seven corre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up to 4000 K, but show substantial deviations beyond this value. Comparisons with the sparsely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re made for argon from 300 to 17,000 K and for nitrogen up to 5500 K.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various correlations and experiment can exceed one order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