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3篇
  免费   2970篇
  国内免费   2911篇
化学   13016篇
晶体学   251篇
力学   429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711篇
物理学   1093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823篇
  2015年   749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1844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296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1301篇
  2008年   1269篇
  2007年   1378篇
  2006年   1247篇
  2005年   1088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879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7篇
  1973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Cellulose was dissolved in 6 wt % NaOH/4 wt % urea aqueous solution, which was proven by a 13C NMR spectrum to be a direct solvent of cellulose rather than a derivative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Dilute solution behavior of cellulose in a NaOH/urea aqueous solution system was examined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viscometry. The Mark–Houwink equation for cellulose in 6 wt % NaOH/4 wt % urea aqueous solution at 25 °C was [η] = 2.45 × 10?2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0.815 (mL g?1) in the Mw region from 3.2 × 104 to 12.9 × 104. The persistence length (q), molar mass per unit contour length (ML), and characteristic ratio (C) of cellulose in the dilute solution were 6.0 nm, 350 nm?1, and 20.9, respectively, which agreed with the Yamakawa–Fujii theory of the wormlike chai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ellulose molecules exist as semiflexible chains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were more extended than in cadoxen. This work provided a novel, simple, and nonpollution solvent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lute solution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cellulose.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2: 347–353, 2004  相似文献   
52.
利用电子束离子源(EBIS)或者电子束离子陷阱(EBIT)产生的慢速高电荷态重离子束轰击金属靶面,离子束与靶面作用并复合辐射特征X射线;并将高荷态离子束采用离子光学系统会聚为微细束后再与靶面作用,能够辐射出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纳米级的微束斑X射线.本文介绍这一新型微束斑X射线源的结构、机理及其特性等.  相似文献   
53.
李雪春  王友年 《物理学报》2004,53(8):2666-2669
针对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在绝缘体表面制备硅薄膜工艺,采用一维脉冲鞘层模型描述介质靶表面的充电效应对鞘层厚度、注入剂量及靶表面电位等物理量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体密度的增高,表面的充电效应将导致鞘层厚度变薄、表面电位下降以及注入剂量增加,而介质的厚度对鞘层特性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脉冲鞘层 绝缘介质 充电效应  相似文献   
54.
强流束晕-混沌的外部磁场开关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远  罗晓曙  翁甲强 《物理学报》2004,53(12):4131-4137
研究了强流离子束在周期聚焦磁场通道中束晕-混沌的外部磁场开关参数控制方法. 将该方法应用在多粒子模型中,实现了对5种不同初始分布质子束的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得到了消除束晕及其再生现象的理想结果.在强流加速器系统中,由于外部磁场是可测和可调 的物理量,因此该控制方法有利于实验研究,可为强流质子加速器中周期聚焦磁场的设计和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周期聚焦磁场通道 束晕_混沌 混沌控制 开 关控制  相似文献   
55.
离子束增强沉积VO2多晶薄膜的温度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华  袁宁一 《物理学报》2004,53(8):2683-2686
用改进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和恰当的退火从V2O5粉末直接制备了VO2多晶薄膜.实验测试表明,薄膜的取向单一、相变特性显著、结构致密、界面结合牢固、工艺性能良好,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TCR)最高可达4.23%/K.从成膜机理出发,较详细地讨论了离子束增强沉积 VO2多晶薄膜的TCR高于VOx薄膜的TCR的原因.分析认为,单一取向的VO2结构使薄膜晶粒具有较高的电导激活能,致密的薄膜结构减少了氧空位和晶界宽度,使离子束增强沉积 VO2多晶薄膜结构比其他方法制备的VOx薄膜更接近于单晶VO2是其具有高TCR的原 关键词: VO2多晶薄膜 离子束增强沉积 热电阻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56.
强流离子束离子径向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罗晓曙 《物理学报》2004,53(12):4126-4130
对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除观察到存在束晕现象外,还发现离子束在通 道内运行过程中,离子沿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通过延迟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消除束晕 ,而且只要控制参数适当,也可以使束中心部分呈均匀分布状态.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 填充因子 离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57.
稀土固体是重要的激光和光电子材料。目前 ,由于以宽带信号和太赫兹比特数据传输率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稀土固体材料的相干瞬态动力学过程成为宽带与高速信息光子学的基本物理问题之一。研究了室温下稀土粉末样品Eu3+ ∶Y2 O3自由感应衰减的相干瞬态光谱 ,这有助于理解有效的光吸收动力学、激发态弛豫、相干能量传递和超短光脉冲在稀土固体中的传播。用一对紫外飞秒相干光脉冲作用于稀土粉末样品Eu3+ ∶Y2 O3,然后监测物质激发态的布居数随两个激发脉冲之间的延时的变化 ,测量到其自由感应衰减量子拍 (FID) ,从拍频周期分析确定了其能级精细结构 ,能级的退相时间长达皮秒量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对稀土离子的量子干涉的研究 ,表明其在受激受控光放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用2D3V PIC粒子模拟方法得到了超短脉冲超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高能离子产生的图像,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在靶前后表面都观察到了高能离子的产生,并诊断了离子能谱。模拟结果表明,在靶前表面所产生的高能离子,角分布较大,在向靶内输运过程中会损失能量;在靶后表面产生的高能离子,定向性很好,能获得很高的能量。模拟得到的离子能量和实验观测结果在量级上相符。  相似文献   
59.
陈平  朱登松  吴仲康  高立模 《物理实验》2003,23(2):14-15,18
通过实验观测氩离子激光器工作电流与输出光功率及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采用光反馈解决了反馈工作点的设置和跟踪调解,使输出光功率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0.
It is shown that the potential perturbation that shifts a chosen standing wave in space is a block of potential barrier and well for every wave bump between neighbouring knots. The algorithms shifting the range of the primary localization of a chosen bound state in a potential well of finite width are as well applicable to the scattering functions if states of the continuous spectrum are considered as bound states normalized to unity but distributed on an infinite interval with vanishing density. The potential perturbations of the same type on the half-axis concentrate the scattering wave at the origin, thus creating a bound state embedded into the continuous spectrum (zero width reso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