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6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497篇
化学   3074篇
晶体学   74篇
力学   140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394篇
物理学   35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腔激光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艳玲  王宏 《物理与工程》2002,12(6):33-35,45
本文探讨了微腔激光器的分类、基本原理及特点,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几种微型激光器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32.
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采用光学方法测量了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光特性。发现在驱动电压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时,放电处于丝极模式,在驱动电压的每半周期内,无论是放电的总光还是单个微通道的放电发光均只有一次脉冲,单个微放电的时间为2μs,而总放电时间为2.4μs,这表明在氩气的丝极模式中,各单丝产生与熄灭的时间极其接近,各个放电丝之间有着很好的时间相关性。最后将本文的结果与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丝极模式的发光特性相比较,空气放电在每半周内的总光信号由多个脉冲组成,而每一个脉冲对应多个放电丝,因而氩气中各个放电微通道之间的时间相关性远强于空气的情况。  相似文献   
33.
谭海曙  姚建铨 《光学学报》2003,23(6):45-749
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PPQ/Al的异质结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在正反向偏压下均可发光。在正向偏压下的光发射主要来自PDDOPV,但在反向偏压下的光发射则包括来自PPQ的蓝光发射和PDDOPV的黄光发射。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向直流电压分别为22V、24V、26V、28V时,其电致发光光谱中PPQ与PDDOPV的峰高比IPPQ/IPDDOPV分别为1.092、1.329、1.605、2.046。换句话说,该器件的发光颜色是压控可调的,这对实现彩色显示是极为有利的。分析了在反向偏压下的发光机理以及IPPQ/IPDDOPV受电压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塑料闪烁体的辐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放射源分别对3种塑料闪烁体(BC-408, EJ-200, BC-404)进行辐照损伤研究, 比较辐照前后的透射谱、发射谱及光产额的变化, 发现3种闪烁体在低剂量具有较好的抗辐照性能; 当照射剂量超过1.44×104Gy时,透射谱明显变坏, 光输出减少很严重, 但发射谱却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5.
掺杂对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温热解法在860℃分别制备出了镓、氮以及硼和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提纯后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分别将它们制备成薄膜,并测试了它们的拉曼光谱与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纳米管的缺陷密集度比纯碳纳米管明显增大,而它们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则与掺杂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镓和氮掺杂的纳米管均具有非常优异的场发射性能,而硼和氮共掺杂的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很差。掺杂引起碳纳米管费米能级附近能态密度的变化及功函数的降低是其具有优异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纳米晶ZrO2:Er3+-Yb3+的制备及其室温上转换发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莹  吕树臣  周百斌  辛显双 《物理学报》2006,55(8):4332-4336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Er3+-Yb3+纳米晶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粉体具有较强的室温上转换发射和红外发射.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随着Yb3+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谱分析发现,经800℃煅烧2h后得到的ZrO2:Er3+-Yb3+纳米晶是四方相和单斜相的混合结构,经950℃煅烧2h后得到的样品以单斜相为主,随着Y  相似文献   
37.
掺杂Er^3+的TiO2的发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无水乙醇、冰醋酸、钛酸丁酯凝胶法制备了掺杂Er^3+的TiO2粉末,测量了其在488m激发下的Stokes发射光谱和980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了绿光和红光,绿光从500-570nm,对应Er^3+的^2H11/2,^4S3/2→^4I15/2,红光从650~690m,对应Er^3+的^4F9/2→^4I15/2的跃迁。由ln Ivis-In Iin曲线可知,绿光和红光均为双光子过程,光强正比于泵浦功率的二次方,即Iout ∝Iin。初步研究了此材料的上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由兰州ECR源提供的低速高电荷离子40Ar16 入射到云母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离子入射角ψ有近似1/tanψ的关系.基于经典过垒模型,我们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当符合,这就间接说明势能电子发射是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作用于表面发射电子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周云松  王雪华  顾本源  王福合 《物理》2006,35(10):804-806
利用二维光子晶体的各向异性,结合原子的偶极辐射能量分布特点,提出通过改变原子的极化方向,可以使其自发辐射寿命显著地缩短或者延长,实现开关控制.发现在某些空间位置上,极化原子寿命的改变可高达33倍.  相似文献   
40.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was uti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termine the rat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during the corrosion test of a carbon steel in blank seawater and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 corrosion inhibitor. In other words, the anodic dissolution behaviors (corrosion) of the carbon steel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as a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n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EI) spectroscopy, as an electronic method. So, the abrupt rat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during corrosion tests, EI spectroscopy, of the carbon steel is called electrochem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corrosion process of the steel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in blank seawater and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20 ppm, of TROS C-70 corrosion inhibitor using the EI spectroscopy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lectrochemical-emission spectra of the carbon steel in different solutions represent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rate change of the anodic dissolution of the steel throughout the corrosion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optical interferometry data of the carbon steel were compared to the data,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EI. spectroscopy. Consequently,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is found very useful for monitoring the anodic dissolution behaviors of metal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of the steel samples can be determined in si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