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1篇
化学   114篇
力学   1180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2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以水面箱形梁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梁在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的中垂损伤特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中垂弯曲载荷的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气泡运动时周围流场的变化特性;研究了爆炸参数对梁响应特性的影响,初步提出了梁发生中垂损伤的条件。研究发现:在爆炸气泡收缩阶段,结构和气泡之间的流场形成一个“凹”型分布的低压区,导致梁发生中垂弯曲变形;当爆径比参数λ满足1<λ<2.5时,爆炸气泡对梁结构的中垂损伤作用明显,且λ越小,等量炸药对梁的整体损伤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52.
炸药混凝土中爆炸能量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炸药在混凝土中爆炸的并行计算,分析其数值计算结果,并对爆炸力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后认为:炸药在土岩介质中爆炸,炸药能量将通过爆炸空腔中爆炸产物内冲击波的多次往复反射的方式进行释放,同时破坏并推动土岩介质移动,土岩介质与爆炸气体的界面在爆腔内稀疏波的作用下进行持续减速扩张运动。  相似文献   
953.
Nanoparticles of copper and copper oxide were synthesized by wire explosion technique in the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ambient air pressure. Copper wire with a diameter of 125 μm and 6.1 cm in length has been exploded in air at 1 bar, 500 mbar, 100 mbar and 50 mbar. Current density in the order of 106 A cm−2 has been applied to disintegrate the wire by discharging a 1.85 μF capacitor at 10 kV.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or nano-sized particles follows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median diameter is found to decrease from 31.3 nm to 23.6 nm as the pressure is decreased from 1 bar to 50 mbar.  相似文献   
954.
Laser-induced modifications on platinum (Pt) and silicon (Si) are compared by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eatures on the irradiated surface.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oth in air and under vacuum. The interaction of 50 pulses of 1064 nm Nd:YAG laser with both targets in air resulted in non-linear phenomena. The periphery of the irradiated spot on the Pt surface exhibits wave-like patterns with a featureless central portion.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nes of different sizes is also observed on the irradiated surface. In the case of silicon, the laser-induced periodic surface structures alo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micro-column, rectangular blocks and grid are prominently observed features. However, when both the targets were irradiated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shots under vacuum (~10?3 Torr),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both the targets exhibited the hydrodynamic sputtering but with more explosive expulsion in Pt when compared with silicon. In platinum, there is a 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cones formed in various ablated zones. The Gaussian beam mode TEM00 provided the evidences for melt pool formation in silicon when irradiated under vacuum.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other mechanisms including splashing, sputtering, burning, re-solidification and redeposition on the surface of irradiated targets.  相似文献   
955.
 分析了颗粒介质在冲击载荷下的加载、卸载本构关系,应用特征线理论对平面一维爆炸冲击波在颗粒介质中的衰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材料、孔隙率及炸药的爆速决定了初始冲击波峰值的大小。炸药爆速越高,介质孔隙率越大,材料本身的冲击阻抗越大,初始压力越高。炸药长度、材料本身的冲击阻抗及介质的孔隙率决定了冲击波的衰减速度。炸药长度越小,材料本身的冲击阻抗越大,介质的孔隙率越高,冲击波衰减越快。  相似文献   
956.
毛杰健  杨建荣  李超英 《物理学报》2012,61(2):20206-020206
本文探讨具有温度和密度梯度的非均匀量子等离子体系统, 获得了该系统在离子与中子碰撞频率较低情况下的二维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方程. 求得了非均匀量子等离子体中的电势的冲击、爆炸和旋涡解.分析讨论了在致密天体物理环境中静电势的变化, 结果表明电势的冲击波的幅度和爆炸波的宽度,都随密度的增大(即随无维量子参量的减小)而增大, 但随漂移速度的增大(即随密度和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静电势随时空相位的增大而趋向于稳定值, 系统最后达到稳定的状态. 旋涡解表明,旋涡静电势的时空分布呈现稳定的周期性的旋涡流.  相似文献   
957.
董凯  任辉启  阮文俊  黄魁  步鹏飞 《爆炸与冲击》2021,41(4):043101-1-043101-12
以珊瑚砂为主要覆盖域的岛礁在面临动力灾变时,确定岛礁工程抵抗极端冲击荷载的阈值至关重要,珊瑚砂的动态本构关系是防护工程设计的关键要素。本文中,根据SHPB实验和静态压缩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率强化规律确定珊瑚砂物态方程的方法,并确定了珊瑚砂动态本构模型的参数。分别基于流体弹塑性模型和Perzyna黏塑性帽盖模型,结合LS-DYNA有限元程序,通过对侵彻和爆炸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基于建立的模型,对不同相对密实度的珊瑚砂开展了侵彻和爆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密实度对爆炸波的衰减影响较大、对侵彻深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8.
王玮  杜红棉  范锦彪  薛培康 《爆炸与冲击》2021,41(5):054101-1-054101-12
应用辐射测温法进行爆炸火焰温度测试时,火焰发射率取经验定值的方法与火焰燃烧机理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测点距离与环境温湿度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热辐射衰减,从而影响爆炸火焰温度的测量精度。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基于大气辐射理论与光学传播规律,提出了辐射路径衰减补偿模型,结合由红外热像仪和比色测温仪测量的爆炸火焰动态发射率,对爆炸场火焰真温进行联合反演,并将测算结果与比色测温仪测得的火焰表面温度进行对比,得到了反演温度误差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补偿模型测算得到的爆炸火焰温度,误差由补偿前的55.699%~89.847%降低到11.292%~59.077%,有效提高了外场爆炸瞬态火焰温度的测算精度。  相似文献   
959.
许晓元  孙金华  刘晅亚 《爆炸与冲击》2021,41(4):045401-1-045401-11
为了研究具有体积分数梯度的连通装置内甲烷-空气爆炸特性,以60 L圆柱体容器和20 L圆柱体容器通过3 m长,截面为0.035 m×0.035 m的方形管道而连接形成的容器管道连通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luidyn软件对均一体积分数的连通装置以及具有体积分数梯度的连通装置中甲烷-空气爆炸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连通装置中甲烷的均一体积分数为6.517%~8.067%时,并由大容器中心点火工况时,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高温度和最大速度,以及这些爆炸参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时刻值随体积分数的变化约呈线性关系;连通装置大容器甲烷体积分数6.0%体积分数梯度为2.0%~8.0%且大容器中心点火时,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高温度和最大速度随体积分数梯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大容器中心点火时,最大爆炸压力位于小容器,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位于管道1或管道2,最大速度位于管道3,速度值可达400~600m/s。本研究可为连通装置内可燃气体爆炸事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0.
为揭示超临界CO2气爆含割理裂隙非均质煤体的致裂规律,开发了识别实际煤体图像获取其割理裂隙几何信息的M atlab程序,将几何信息与煤体非均质物性参数关联并导入Abaqus中,实现了非均质煤体有限元表征,并采用SPH与FEM联合求解的方法模拟超临界CO2气爆非均质煤体的致裂过程,得到了弱面倾角、弱面到爆孔中心距离及初应力的变化对煤体气爆致裂效果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初应力对主裂缝的萌生和扩展具有导向作用,气爆裂缝沿最大初应力方向扩展;弱面倾角相同时,弱面离爆孔越近,穿过弱面的裂缝尺度和密度越大,弱面离爆孔较远时,弱面完全阻断了裂缝的扩展;弱面到爆孔中心距离相同时,弱面倾角越大,弱面对裂缝扩展的阻碍作用越大,穿过弱面的裂缝尺度和密度越小,应力波透射率越小.现场气爆增透煤体时,应考虑割理裂隙和地应力特征合理布置气爆孔位置及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