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3篇
  免费   1761篇
  国内免费   970篇
化学   3300篇
晶体学   130篇
力学   620篇
综合类   138篇
数学   506篇
物理学   519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讨论了双相干点光源的三维空间干涉场的一般数学描述,分析了3个不同截面处的干涉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给出了相干相长点的计算机模拟图样.该结果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波的相干叠加场分布.  相似文献   
62.
张华  陈小华  张振华  邱明  许龙山  杨植 《物理学报》2006,55(6):2986-2991
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建立了对(5,5)型和(9,0)型有限长碳纳米管接枝羧基官能团的原子模型,通过计算其电子分布和态密度的变化,讨论羧基官能团对碳纳米管电子结构和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 计算表明,接枝羧基的碳纳米管,其电子结构明显改变,其费米能级上的电子态密度下降;最高占据轨道上的非定域程度减弱,致使电子输运性能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63.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石墨表面的大尺度周期性图样.研究结果表明,莫尔图起源于石墨深层的缺陷,实验结果与理论完全吻合,并且第一次在实验上证明了纳米波可以穿透多层石墨而没有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64.
在有效质量近似理论下,利用转移矩阵和有效垒高方法研究了有限磁场下含结构缺陷的多组分超晶格中局域电子态的性质.在考虑各组分层有效质量的失配时,外加磁场会导致磁耦合效应的出现.磁耦合效应不仅引起局域电子能级的量子化,并且随着朗道指数或磁场强弱的变化,局域能级及其局域程度都会发生显著移动,特别是对高能区域的局域电子态影响更大.此外,还计算了电子输运系数,讨论了含结构缺陷的三组分超晶格中局域电子能级与输运谱透射禁区中的共振透射峰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为相应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超晶格 局域电子态 磁场  相似文献   
6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l12N和Al12B团簇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性质,通过各种异构体的比较,发现两种掺杂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都是完好的二十面体(Ih)结构,N(B)原子占据在二十面体的中心.高对称性团簇形成稀疏离散的电子态密度和大的电子能隙.在Al-N之间发生较大的电荷转移.因此我们建议把Al12N团簇看作是碱金属超原子,Al12B团簇看作是卤素超原子,用来构造团簇组装固体.  相似文献   
66.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was utiliz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termine the rat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during the corrosion test of a carbon steel in blank seawater and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 corrosion inhibitor. In other words, the anodic dissolution behaviors (corrosion) of the carbon steel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by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as a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an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EI) spectroscopy, as an electronic method. So, the abrupt rat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during corrosion tests, EI spectroscopy, of the carbon steel is called electrochem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The corrosion process of the steel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in blank seawater and seawater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5–20 ppm, of TROS C-70 corrosion inhibitor using the EI spectroscopy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lectrochemical-emission spectra of the carbon steel in different solutions represent a detailed picture of the rate change of the anodic dissolution of the steel throughout the corrosion processes. Furthermore, the optical interferometry data of the carbon steel were compared to the data, which was obtained from the EI. spectroscopy. Consequently,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is found very useful for monitoring the anodic dissolution behaviors of metal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the fringe evolutions of the steel samples can be determined in situ.  相似文献   
67.
改进形态学相关算法以识别高相似度灰度图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余杨  黄惟一 《光学学报》2002,22(11):362-1367
从形态学角度定义了灰度联合图像相似度,提出两种基于位表示法形态学相关算法的改进算法,通过提取位表示法的图像片边缘特征或二元化位表示法的图像片功率谱,以提高位表示法形态学相关算法对高相似度灰度图像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8.
何玉明 《光学学报》1994,14(11):187-1191
分析了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条纹图的形成理论,并获得了条纹亮度与摄象机数值孔径等参数的精确关系式,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均得出在采用小的摄象机数值孔径和3mW He-Ne激光器的情况下,仍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条纹图,理论工作及其结论对于进行数字剪切散斑干涉实验的最佳参数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表面粗糙度测量的磁光位相调制和锁相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东  李锡善 《光学学报》1994,14(12):303-1307
提出了一种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微分偏振干涉的原理,利用由法拉第磁光调制器所组成的调制系统对偏振干涉光路的位相进行调制,利用锁相干涉原理对位相进行探测,该方法可实现无参考面快速非接触测量,在普通实验条件下,也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恶性循环 ,实验装置即可给出表面的轮廓又可给出其它统计数据,其横向分辨率为1.2μm纵向为2nm。  相似文献   
70.
An acoustic pulse propagating on a two-mode fiber can act as a beam splitter in a scanning interferometer. When this device is employed in white-light interferometry, the effects of distributed coupling and dispersive interferometer arm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 theory suitable for treating acousto-optic interacti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light in a moving interaction region was developed.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ial optical dispersion should be negligible and the acoustic pulse length short. Also the coherence time should be short but long compared to the intermodal group delay difference over a pulse length. Experiments with long acoustic pulses were performed, and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ory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