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9篇
  免费   1927篇
  国内免费   958篇
化学   7059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842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336篇
物理学   338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irreversible macroscopic dynamics of the Josephson junction coupled to external wires acting as a current source is derived rigorously from the underlying microscopic Hamiltonian quantum mechanics. The external systems are treated in the singular coupling limit. The use of this limit is explicitly justified via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ngular coupling limit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system, reservoir, and coupling energies. The qualitative behavior of the macroscopic dynamical equations is shown to depend sensitively and cruciall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ires and the superconductors and on the size of the wires: the dc Josephson effect only happens when one lets Cooper pairs be driven into the junction by collective (i.e., smal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02.
徐法强  侯瑞玲 《分子催化》1997,11(4):247-252
以碳酸锶为甲烷吸附活化的模型催化剂,用切换变应答、CH4(CO2)-TPD等技术,对甲烷的吸附、碱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碳酸锶上的活化显示出明显的酸碱活化机理特征,瞬变应答及TPD结果均证明,甲烷在碳酸锶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其脱附温度约310℃,关联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及C2烃收率与催化剂表面SrO碱性中心浓度有非常一致的顺变关系,因此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可能是甲烷的选择活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采用循环氧化还原法,脉冲反应及TPD等实验手段对钙钛矿型氧化物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由于掺杂产生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物种(O~(α-)(0<α<2)是活化甲烷并促使其发生偶联反应的主要的活性中心,而表面晶格氧(O_L~(2-))则主要使甲烷深度氧化;消耗掉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或晶格氧可以在高温下氧气氛中氧化复原.对于掺杂的SrTiO_3样品,体相中的氧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中可以向表面扩散.吸附氧可能不直接与甲烷作用而主要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α-)或O_L~(2-))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达建文  丁雪加 《分子催化》1993,7(3):227-232
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为多种类型甲烷氧化偶联制取C_2烃催化剂的重要组分之一.有关纯碱土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盐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表面碱性及高温P型半导性而对活化甲烷生成C_2烃有较高活性,关于不同碱土金属化合物之间混合形成的二元碱土金属复合体系催化剂的报导仍不多见,Aika等人曾报导用BaO与CaO或MgO混合的催化剂上在1073K时可以获得61.1%C_2烃选择性和14.2%的C_2烃收率,但BaO易在反应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Ba(OH)_2而腐蚀器壁,不利于长期操作.本文报导了一系列不同碱土金属化合物之间形成的二元碱土复合体系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这类催化剂由于其结构稳定、活性好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Yuhua Zhang 《Tetrahedron letters》2004,45(41):7581-7584
Under microwave conditions, tetrahydrofuran (THF), tetrahydropyran and 1,4-dioxane are added directly onto alkynes and generated various vinyl cycloethers.  相似文献   
106.
Three hydrated aluminosilicate frameworks—LiABW, NaNAT, and BaEDI—are partly optimized with the periodic Hartree–Fock CRYSTAL95 code. In particular, we optimized the positions of the adsorbed water molecules includ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framework cations (ABW, NAT) or part of the framework atomic positions (ABW). This allowed us to compare cation–water clusters in the gas and adsorbed states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hydrogen bonding to the framework oxygen atoms or to the neighbor water molecules on the atomic properties (quadrupole coupling constant, anisotropy of electric field gradient) of the adsorbed water molecules. The LiBIK structure obtain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is also considered to illustrate the hydrogen bonds occurring between adsorbed water molecule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Int J Quantum Chem, 2003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08.
七十年代发展了铜催化下格氏试剂与卤代物、磺酸酯、酰卤的选择性交叉偶合反应,以后对这类反应并未深入研究。我们以几种铜  相似文献   
109.
硼酸酯偶联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氮一硼内配位结构的硼酸酯偶联剂,解决了硼酸酯水解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丁氧基等活性基团。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硼酸酯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原料配比、合成工艺等对硼酸酯收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对硼酸酯的物理性能、溶解性、水解稳定性及对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硼酸酯偶联剂由于具有氮-硼内配位作用,表现出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并且硼酸酯偶联剂对硼酸铝晶须具有良好的表面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0.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y adding pre-formed solutions of diisopropyloxy(η2-cyclopentene)titanium in diethyl ether to various mixtures of unsaturated compounds at low temperature, establishing the following reactivity scale: aldehyde > nitrile > ketone > terminal alkyne > internal alkyne > terminal alkene > ester, carbon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