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化学   1707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393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358篇
物理学   10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阐述基于Mie散射理论和激光技术而研制的云粒子探测仪的相关问题。利用m量级的小孔光阑模拟感应区域的散射光,并对系统的探测敏感区域面积进行测定;通过使用不同直径的标准粒子对系统进行标定,得到可靠的响应曲线,用于定量测量云粒子尺度谱及粒子数密度。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内的实验之后,将仪器装载在飞机上进行穿云飞行测量实验,表明了该仪器在飞行过程中工作正常、稳定,并且能够即时地显示采样区内云粒子尺度谱分布和数浓度;通过分析探测得到的数据,并与云粒子谱分布进行比较,确认了探测数据有效可靠,反映了该仪器具有良好的测云能力。  相似文献   
32.
经由偏振无关的光学分束器实现对未知两光子部分纠缠态的纠缠浓缩,包括利用单光子探测器的线性光学浓缩方案,和利用弱交叉Kerr非线性媒质、零拍探测的浓缩方案。两对部分纠缠的光子对中各一个信号光子同时通过偏振无关分束器后,当探测到分束器输出模中各有一个光子时,剩余的两光子将处于最大纠缠态。与以前的浓缩方案相比较,我们的浓缩方案不需要额外的Hadmard门对信号光子施加作用,所需要的光学器件较少,这增加了方案在实验实现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喷雾浓度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喷雾颗粒的浓度、粒径等多参数的同时测量是研究喷雾的关键. 对应用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双组分液滴的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 基于改进的Nussenzweig理论,对液滴折射率和粒径分布采用无分布函数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 然后通过折射率与浓度的关系反推液滴浓度.用模拟全场彩虹信号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该算法可准确反演具有单峰分布、双峰分布粒径特征的液滴群的折射率与粒径分布. 并对体积分数从0%到100%的乙醇溶液喷雾进行了实验测量, 结果表明,所测得折射率与理论值符合,粒径分布稳定.该技术在喷雾浓度测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全场彩虹技术 折射率 粒径 组分  相似文献   
34.
On the basis of the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Sm3+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s of hydrochloric and perchloric acids (1M) calibration plots of samarium content against the optical density of the solution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or frequencies 47,800, 31,460, 29,140, 27,760, 26,740, 24,940, 24,020, 21,580, and 20,900 cm–1 corresponding to the optical density maxima.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of errors in determining the metal concentration are presen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for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s of samarium correct determination of its content is possible at frequencies 24,940, 21,580, and 20,900 cm–1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1.0–3.5, 2.5–5.0, and 0.08–5.00%, respectively. For perchloric acid solutions of samarium, correct determination of its content is possible at the 24,940 cm–1 frequency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1.0 to 3.5%.  相似文献   
35.
B+注入HgCdTe外延材料的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运用多层模型和膜系传递矩阵以及非线性二乘法,模拟了B+注入碲镉汞外延材料的红外透射光谱,结果表明B+注入碲镉汞外延材料的红外透射光谱能够很好地理论再现,并由此获得了结区的自由载流子浓度分布、迁移率、面自由载流子浓度以及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等相关参量,所得结果与微分Hall法测试的结果是一致的.计算结果也表明B+注入HgCdTe导致红外透射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注入层的高载流子浓度的等离子效应改变了该层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36.
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液体浓度实时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芳  王小明  高宗海  赵念念 《光学学报》2005,25(10):1343-1346
设计了一种对透明液体浓度进行高精度测量的动态跟踪系统。该系统根据液体的浓度与折射率关系以及折射率与光纤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干涉光波波长、级次之间关系,通过测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级次的变化量,获得液体浓度的变化量。系统中光源选用He-Ne激光器,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为2 mW,法布里珀罗干涉腔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为0.9~0.95,平行度为(1/10~1/20)光波波长,平面度为(1/20~1/100)光波波长,接收干涉条纹的器件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对电荷耦合器件输出的信号进行二值化处理时采用阈值浮动措施,消除光强波动带来的测量误差。通过对一组不同浓度酒精进行测量,该系统可识别出0.01?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37.
采用在线耦合TGA-FTIR技术,分别研究了非等温和等温两种条件下六氟磷酸锂(LiPF6)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其气态产物. 结果表明LiPF6分解反应为单步反应,其产物为固态LiF和气态PF5. 在两种条件下,LiPF6分解动力学均遵循基于柱坐标对称的二维相界面移动模型. LiPF6分解活化能为104 kJ/mol(非等温)和92 kJ/mol(等温).  相似文献   
38.
荧光染料掺杂的高效率、高亮度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田晓萃  高永慧  常喜  汪津  姜文龙  张希艳 《发光学报》2013,34(12):1603-1606
制备了结构为 ITO/NPB(30 nm)/Rubrene(0.2 nm)/CBP:Bczvbi(8 nm,x%)/Bphen(30 nm)/Cs2CO3:Ag2O(2 nm,20%)/Al(100 nm)的器件。研究了Bczvbi掺杂浓度(x=5,10,15)对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综合利用发光层中主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空穴阻挡层的空穴阻挡特性,得到了高效率、高亮度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Bczvbi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器件的效率和亮度都为最大。驱动电压为7 V时,最大电流效率为4.61 cd/A;驱动电压为9 V时,最大亮度为21 240 cd/m2。当驱动电压从4 V增加到9 V时,色坐标从(0.36,0.38)变化为(0.27,0.29),均处于白光区域。  相似文献   
39.
张磊  沈鸿烈  岳之浩  江丰  吴天如  潘园园 《中国物理 B》2013,22(1):16803-016803
A novel type of n/i/i/p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 with a-Si:H(15 nm)/a-Si:H(10 nm)/ epitaxial c-Si(47 μm)/epitaxial c-Si(3 μm) structure is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layer transfer technique, and the emitter layer is deposited by hot-wir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The effect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emitter layer Sd (Sd=PH3/(PH3+SiH4+H2))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cell is studied by means of current density-voltage and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first increases to a maximum value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Sd increasing from 0.1% to 0.4%.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cell is obtained at Sd = 0.2% with an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534 mV, a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23.35 mA/cm2, a fill factor of 63.3%, and a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9%.  相似文献   
40.
利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LiLuF_4∶Yb,Tm@LiGdF_4核壳纳米晶。在980nm激光激发下,与未包覆的样品相比,LiLuF_4∶Yb,Tm@LiGdF_4核壳纳米晶的发光增强了15倍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惰性壳层的包覆可以有效抑制表面猝灭效应。另外,随着核中Yb~(3+)离子的摩尔分数从20%增加到100%,上转换发光强度逐渐增大,最大增加了12.4倍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增加Yb~(3+)离子的浓度可以增加纳米粒子对激发光的吸收和提高Yb~(3+)到Tm~(3+)的能量传递速率。所制备的LiYbF_4∶2%Tm@LiGdF_4核壳纳米晶的发光效率高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