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4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463篇
化学   1389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504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833篇
物理学   2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不变速度推导卢瑟福散射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文山 《大学物理》2003,22(8):19-20
通过横向速度变换得到两种不变速度,由此推出卢瑟福散射公式。  相似文献   
42.
硅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辨识能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复色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和色敏器件光谱响应的实验曲线进行了函数拟合,采用Mathematica 4.2计算了具有不同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高斯分布的复色光在色敏器件中产生的电流比.计算结果表明,待测复色光的峰值波长和半高宽变化对两种典型的色敏器件的输出信号影响的权重比分别为100:1和10:1。权重比说明色敏器件的输出电流比随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变化非常灵敏,但两者权重不同,其中峰值波长的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是影响复色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硅双结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有良好的辨识能力.两种器件权重比的差异说明了器件制作工艺与其辨识能力的关系,为器件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离轴消光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煜  刘立人等 《光学学报》2003,23(2):59-163
提出了一种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的离轴消光比的一般性计算方法,利用所得结果模拟出了Solc型双折射滤波器的锥光干涉图以及发散光积分消光比与波长和发散角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推算的合理性,此外本方法也适用于计算各种类型双折射滤波器的离轴消光比。  相似文献   
44.
介绍基因芯片共焦扫描仪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基因芯片共焦扫描仪的光学成像系统二维分辨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定量关系。所得出的结果对于选择共焦显微成像系统的参数和评价共焦显微成像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调制不稳定性对级联放大光纤传输系统信噪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开 《光学学报》1998,18(7):81-885
在考虑光纤损耗和级联放大器的情况下,推导了调制不稳定性的产生条件和增益的普适解析表达式,分析了调制不稳定性对信噪比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新的计算信噪比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讨论嵌套病例对照研究中相对危险率的估计问题,引入了相对危险率的两步估计,并在一般嵌套病例对照抽样的假设下讨论了相对危险率的两步估计的相合性问题,最后给出了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47.
The behavior of the specific heat cp, effective mass M*, and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a Fermi system located near the fermion condensation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FCQPT) is considered. We observe the first type behavior if the system is close to FCQPT: the specific heat , , while th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 Thus, the Grüneisen ratio Γ(T)=/cp does not diverges. At the transition region, where the system passes over from the non-Fermi liquid to the Landau Fermi liquid, the ratio diverges as . When the system becomes the Landau Fermi liquid, Γ(T,r)∝1/r, with r being a distance from the quantum critical point. Provided the system has undergone FCQPT, the second type takes place: the specific heat behaves as , M*∝1/T, and =a+bT with a,b being constants. Again, the Grüneisen ratio diverges as .  相似文献   
48.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Klv~l衰变过程,首先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关键词: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相似文献   
49.
介绍铌材超导腔的研制进展,重点讨论了国产铌腔的材料改性,以及相应的超导腔性能的改进.叙述了1.5GHz铌腔的腔形设计,分析了铌材的射频性能和机械性能,制定了铌腔制作与后处理的特定工艺.最后给出了1.5GHz铌材超导腔的低温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0.
An evolutionary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of plate buckling resistanc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ptimization of plate buckling resistance is very complicated, because the in-plane stress resultants in the prebuckled state of a plate are functions of thickness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optimum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isotropic plate structures, with a given volume and layout, that would maximise the buckling load. A simple numerical method using the finite-element analysis is present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ptimum designs of compression-loaded rectangular plate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plate aspect ratio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Optimum designs from earlier studies and the methods of buckling analysis used to attain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esigns from the proposed method.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ptimality criterion generally used for plate buckling optimiz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uniform strain energy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