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化学   1546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9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621篇
物理学   7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5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冯建利  张效民 《应用声学》2015,23(5):1747-1750
以往毫米波被动探测中以平面金属目标代替立体金属目标(如装甲目标),而平面金属目标的探测信号又和地面积水的探测信号非常相似,所以导致这三种目标难以分辨。针对这一问题,从毫米波被动探测平面金属、积水、装甲目标探测信号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建立目标模型、推导天线温度计算模型,仿真得到了这三种目标的探测信号,查找信号差异并分析总结了造成差异的根源。仿真结果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地面装甲目标识别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2.
微重力条件下晶体生长过程的实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蔚青 《物理》1998,27(4):210-214
从材料科学的微重力效应和晶体生长基本过程等两个方面出发,阐明了一种新的生长技术(晶体生长过程的光学实时观察法)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空间高温实时观察装置的基本特性.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探测卫星上,该装置进行了搭载实验,并首次清楚地观察到了空间溶质扩散效应和高温溶液的表面张力对流图像.  相似文献   
33.
Liang'an Huo 《中国物理 B》2022,31(3):30202-030202
The appearance of rumors intensifies people's panic and affects social stability. How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rumo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real world, a stochastic model incorporating media coverage and Lévy noise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umor propagation. By introducing two control strategies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a coverage in an emergency event, an near-optimal control problem that minimizes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cost of rumor propagation is propos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near-optimal control of the model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a Hamiltonian function. The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near-optimal control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Pontryagin maximum principle. Finally, the effect of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media coverage and Lévy noise on rumor propagation process control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34.
35.
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物质与激光相互作用下,实验上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成功地被各种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所解释和证明。一种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所谓的高次谐波产生:在原子和分子与强激光相互作用时, 能够放出能量为基频光子能量几倍到几百倍的大能量光子。在实验上, 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合成截止频率附近的几个谐波来产生脉冲长度在阿秒量级的激光脉冲(1阿秒=10-18秒)。阿秒脉冲的获得开启了超快科学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可以在电子运动的自然时间尺度上去探测和操控原子分子内部电子的运动,这是继飞秒科学后人们操控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又一大飞跃。在本文中,我们就最近几年我们在理论上所开展的阿秒物理做一个简单的综述,重点强调利用阿秒光去控制电子的电离动力学以及探测分子内部电子运动.  相似文献   
36.
37.
A model to describe the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behavior of high-Tc polycrystalline superconductors is proposed for all magnetic field valu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odel are as follows: the transport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weak-link network at grain boundaries.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weak links is well represented by a Gamma-type distribution. Finally, the tunneling critical current between grains follows a Fraunhofer diffraction pattern or a modified pattern if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is lower or higher than the first critical field Hc1.  相似文献   
38.
裴俊琛  许甫荣  郑春开 《物理》2003,32(8):548-552
核科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核材料(也称核固体),主要指核技术在材料分析、物质改性和新材料研制合成中的应用.文章介绍核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历史、现状及其前景,包括基本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39.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40.
I discuss the experiments of Joseph Weber (1919-2000) of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etween 1960 and 1973 that were aimed at the detection of gravity waves. He used throughout a quadratic detector to demodulate his antenna signal, which I analyze and compare to a linear detector.The latter was used by all of the other groups that entered the field. Of these, Richard Garwin and I at IBM were one of the first groups to publish, and I discuss in detail our experiments between 1973 and 1975. I then discuss the experiments that were carried out at Bell Labs-Rochester, Glasgow, Munich-Frascati,Moscow, and Tokyo. I compare the results, all of which were negative, with Webers claimed detec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gravity-wave events, as many as seven per day. I conclude that these were not in fact gravity waves, but artifacts of his extremely hands-on data-analysis procedures, which I discuss in detail. Finally, I speculate on how this came ab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