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1篇 |
免费 | 888篇 |
国内免费 | 23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50篇 |
晶体学 | 68篇 |
力学 | 797篇 |
综合类 | 112篇 |
数学 | 415篇 |
物理学 | 42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56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226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321篇 |
2012年 | 322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59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83篇 |
2006年 | 283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953.
954.
为获取PTS装置磁绝缘传输线的电流,设计、标定了微分环。探头使用镍铬合金膜屏蔽空间电子,采用在线标定。设计相应的馈入结构从负载区分别对不同层磁绝缘传输线馈入信号,在每个三平板传输线出口的板堆过渡区位置安装短路杆,能够在磁绝缘传输线上得到基本均匀的电流,实现电流探头的逐层标定。频响分析表明金属膜屏蔽效应导致探头的高频特性变差。实验表明,贴膜的探头频响上限为50.3 MHz,满足被测信号的要求。实测PTS装置磁绝缘传输线电流与负载区电流的测量结果自洽,且各层电流与总电流等结果符合理论预计。 相似文献
955.
为获取初级试验平台(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的电压电流,设计、标定了微分型电容分压器和微分环。探头的频响实验表明:绝缘堆电压、电流探头的频响上限分别为270 MHz和100 MHz。两种探头均采用在线标定方法来确定幅值灵敏度系数。电压探头在标定时应当保留绝缘堆外侧的水介质,以保证探头附近电场分布不发生改变。PTS装置的实验结果表明:当装置外围馈入电流基本均匀时,绝缘堆电压电流测量结果与相关测试结果自洽,与理论值基本符合;当馈入绝缘堆的电流分布不均匀时,不同角向探头测量结果的偏差导致总电流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956.
使用连续式输出的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掺钕钒酸钇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磷酸氧钛钾晶体腔内倍频产生波长为532 nm的绿光,通过轴棱锥产生了近似无衍射贝塞尔光束。推导了倍频产生的绿光的场分布,并模拟了倍频绿光经过轴棱锥产生的近似无衍射光束的轴向光强分布图和截面光强分布图。通过实验拍摄了距离轴棱锥不同位置的截面光强分布,测量了无衍射贝塞尔绿光的最大无衍射距离和中心光斑直径,实验数据与理论模拟基本吻合。实验结果说明所述方法产生的倍频无衍射绿光具有良好的光束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958.
为明确频率搅拌方式下嵌套混响室内的场分布,在混响室电磁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对嵌套小室内外的场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重点对小混响室开窗大小对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窗口为电大尺寸时,小混响室内外均服从瑞利分布;为电小尺寸时,参考车-车链路通信的统计特性,小混响室内部应满足双瑞利分布。在某大型混响室内,借助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测试收、发天线间的散射参数S21,实现了样本数据的快速采集,并将样本数据与理论分布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KS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了假设分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59.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短波授时技术;在对高稳恒温晶振及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GPS卫星、短波无线电授时的高精度时钟系统;系统通过利用GPS接收处理模块、短波授时接收模块得到的秒脉冲信号、时间信息,经过信号检测,时延修正处理、性能优选,脉冲数量统计、脉冲滤波与卡尔曼算法处理、PWM脉冲调压控制,实现对高稳恒温晶振频率的校准,获得一个短期及长期频率准确度都比较优良的时间频率标准,同时利用校频后恒温晶振分频出的1 pps信号对RTC时间芯片进行校准,对外输出高精度时间信息;对恒温晶振校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试验结果表明,在时间不长于1 h内,频率准确度优于0.9*10-9;该系统实用方便,达到了将恒温晶振校准到较高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