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化学   144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物理学   33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研究As(Ⅲ)和As(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塬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透析后As(Ⅲ)或As(V)的浓度,用Scatchard方法分别处理实验数据,确定结合部位和结合常数.发现当As(Ⅲ)浓度(CAs(Ⅲ):CBsA≤1:1)较低时,在BSA中有1.3个强结合部位,结合常数为1.7×10^6,为强结合;当As(Ⅲ)的浓度(cAs(Ⅲ):cBSA≥2:1)较高时,没有明显的特征结合点,表现为弱结合.而As(V)与BSA无任何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C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生物分析技术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里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入,DNA、RNA、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科学中单分子分析技术不断揭示出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相关的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不断取得进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14.
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光谱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6~1.0×10-7mol/L,检出限为3×10-7mol/L.  相似文献   
11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结合紫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型运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腺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键合作用。腺苷有较强的能力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且根据Stern-Volmer方程判断出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本文运用相应的荧光值和Vant’Hoff热力学方程求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以及一些热力学参数,如焓变(ΔH)和熵变(ΔS)。结果表明:键合过程中疏水作用力对新化合物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这与分子对接模型方法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还研究了常见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红  屈锋  徐建栋  邓玉林 《色谱》2008,26(4):473-477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氧化指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冷冻干燥的脂质体稳定性更好;毛细管电泳表征脂质体的电荷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在pH 5.0~8.0的条件下呈电中性。在pH 7.0的条件下,以各种浓度的脂质体混悬液为电泳缓冲液,以0.8%二甲亚砜(DMSO)为内标,随着缓冲液中脂质体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2.4 mg/mL,BSA的有效淌度从-2.232×10-4 cm2·V-1·s-1变化到-3.046×10-4 cm2·V-1·s-1;结合Scatchard分析,测得BSA与脂质体的结合常数为2.522×103(g/mL)-1。该方法简单、快速,为研究蛋白质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7.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最子点(quantum dots,QDs),以CdTe QDs作为能量供体.庆大霉素(Gentamycin,GT)作为能垦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在690 nm处可见发射峰,半峰宽约10 nm,在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GT的含量旱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20 mg·L-1,相关系数r=0.986 7.优化了不同的激发波长、pH、离子强度、时间和温度等凼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表征了化学结构和相对专一性.结果表明巯基丙酸的巯基中S原子和羧基中氧原子与纳米微粒表面的富Cd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CdTe QDs与GT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丙酸羧基(-COOH)中的氧原子与GT的胺基(-NH2)形成分子问氧键实现的;GT与CdTe QDs的结合率为0.35:1.研究表明GT可以作为检测CdTe QDs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荧光增敏剂,荧光强度值增强6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8.
We have us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methods to show that imidacloprid and its structural analogs form complexes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The nature of the spectral changes in the ligand×protein systems and the calculated complexation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se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mainly bind to a specific section of the protein molecule, near the tryptophan residue in the 214 position of the polypeptide chain.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are on the order of 104 M−1, and the affinity of the ligands for HSA varies in the series 6-chloronicotinic acid > 6-methoxynicotinic acid = imidacloprid > the keto analog of imidacloprid.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lexation energy probably comes from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forces with participation of the aromatic pyridine ring of the ligands, while additional enhancement of ligand-protein affinity can be provided by the nitroimine group of imidacloprid. Translated from Zhurnal Prikladnoi Spektroskopii, Vol. 75, No. 6, pp. 859–866, November–December, 2008.  相似文献   
119.
Mn(Ⅱ),Co(Ⅱ)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和等离子点(pH=5.30)时Mn(Ⅱ)、Co(Ⅱ)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Forste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了不同pH时Mn(Ⅱ)、Co(Ⅱ)在HSA中的第一强结合位置与Trp-214残基间的距离。这一结果远大于文献报道值,根据Mn(Ⅱ)、Co(Ⅱ)在HSA中的结合部位及HSA的畴结构对这一显著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动态激光散斑的方法研究了白蛋白的酸致变性过程。首先,利用动态散斑理论模拟生成了动态散斑序列图;然后,利用模拟和实验散斑图的时间序列散斑图及其灰度共生矩阵对白蛋白的酸致变性过程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的惯性矩和不同阶段的四幅散斑图的平均对比度图对该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白蛋白酸致变性过程中,胶体溶液中的蛋白质微粒的运动由剧烈逐渐变得缓慢;同时,微粒数量减少而微粒尺寸增加。研究表明,动态激光散斑方法是一种实时、快速、有效的研究白蛋白变性过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