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2篇 |
免费 | 523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6篇 |
晶体学 | 4篇 |
力学 | 432篇 |
综合类 | 46篇 |
数学 | 638篇 |
物理学 | 10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2.
用于活体人眼视网膜观察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研制了两套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在实时校正人眼波前误差的基础上,实现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尺度的高分辨力成像。这两套系统分别采用19和37单元小型压电变形反射镜作为波前校正元件,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波前误差,用眼底反射的半导体激光作为波前探测的信标。在用计算机控制自适应光学系统实现人眼波前误差校正后,触发闪光灯照明视网膜,用CCD相机记录视网膜的高分辨力图像。校正后的残余波前误差的均方根值已分别小于1/6和1/10波长,相当于视网膜上成像分辨力分别为3.4μm和2.6μm,接近衍射极限。试验表明37单元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93.
激光导星共孔径发射接收的偏振分光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地平式折轴望远镜上开展自适应光学瑞利激光导星实验,研究了信标光束同孔径发射和接收偏振分光技术。基于镜面膜层复振幅反射特性,采用琼斯矩阵描述方法,建立了偏振分光物理模型,研究了共孔径发射和接收偏振耦合分光的效率问题,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镜面膜层对s光和p光的相位延迟差异,系统偏振分光效率随着望远镜的方位角旋转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也受望远镜天顶角变化的影响。在研究光路反射镜相位延迟对往返分光效率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地平式折轴望远镜激光导星共孔径发射和接收偏振分光效率,消除受望远镜方位角和天顶角变化影响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4.
增量维纳滤波法在波前探测解卷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一个常规的自适应光学系统通常包含三个重要环节:波前探测、波前校正和波前重构。因此对系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造成系统复杂,成本昂贵。基于哈特曼-夏克波前探测的图像解卷积处理就是“事后”处理的一种,它省去了波前校正环节,使常规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得到简化,降低了系统成本。其基本原理为对瞬时波面进行短时间曝光探测,同时记录相应的短时间曝光图像,来进行解卷积处理。将增量维纳滤波法应用于基于哈特曼-夏克波前探测的解卷积中,并对室内模拟点源情况下的三组畸变光斑图像数据进行了解卷积恢复处理。结果表明,将增量维纳滤波法应用于基于波前探测的解卷积是完全可行的,在室内模拟点源情况下,恢复的图像可以达到衍射极限分辨力。与维纳滤波相比,它扩展了噪声抑制因子的选取范围,在噪声抑制因子选取不正确的情况下,仍能得到比维纳滤波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基于异宿轨道Shilnikov准则,分析了一类三维自治微分系统异宿环的存在性,并证明了该系统具有Smale马蹄意义的混沌.然后对系统的分岔,Lyapunov指数,Poincare映射进行了数值分析,同时利用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对含有三个未知参数的系统给出了一种控制算法.最后通过数值示例进行仿真,对文中论述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异宿环
自适应反步
Shilnikov准则
Poincare映射 相似文献
96.
以超混沌Chen系统和超混沌Lorenz系统为例,研究了慢时变参数超混沌系统的反同步问题.首先利用主动控制的思想,消去超混沌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然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合理地选取参数自适应控制律,很好的解决了时变参数的参数摄动问题,从而实现了两个超混沌系统的反同步.在此基础之上,又进一步研究了分数阶超混沌系统,使用滑模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超混沌
分数阶
自适应
滑模 相似文献
97.
98.
A novel robust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adaptive observer design for chaos synchroniz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paper, chaos synchron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arameter uncertainty, observer gain perturbation and exogenous input disturbance is considered. A nonlinear non-fragile proportional-integral (PI) adaptive observer is designed for the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systems; its stability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Lyapunov technique are derived. The observer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 gains, by converting the conditions into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are optimally selected from solutions that satisfy the observer stability conditions such that the effect of disturbance on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becomes minimiz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synchronization of a Lorenz chaotic system with unknown parameters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ogenous input disturbance and abrupt gain perturbation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99.
100.
Tomohiro Shirai 《Optical Review》2005,12(2):115-121
A modified arrangement of the adaptive optical retinal imaging system that we described previously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intensity loss in the system, so that it works properly even when the intensity of light incident on the eye is very weak. Experiments to verify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onventional artificial eye with a specular reflector as a model retina. We observed that an image of a test target (mimicking a retina) blurred by an aberration plate (mimicking the ocular aberrations) was successfully restored in the adaptive optics fashion even when the intensity of the incident light probing the aberration of the eye became about 1.5% of that required in the previous system. Effect of a more realistic artificial eye with a scattering object as a model retina was also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We found that not only the ocular aberrations, but also the retinal scattering cause the wave-front deformations and that our adaptive optics system compensates for both of them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