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8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85篇 |
力学 | 32篇 |
综合类 | 4篇 |
数学 | 403篇 |
物理学 | 4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42.
43.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was used for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for production of Allium ursinum liquid extract.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ree level, four variables, face-centered cubic experimental design (FDC) combined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emperature (from 40 to 80 °C), ethanol concentration (from 30% to 70%), extraction time (from 40 to 80 min) and ultrasonic power (from 19.2 to 38.4 W/L) were investiga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and to maximize the yield of total phenols (TP), flavonoids (TF)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btained extracts.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fitted to the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model where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tness of the model and optimal condition for investigated responses.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TP (1.60 g GAE/100 g DW), TF (0.35 g CE/100 g DW), antioxidant activity, IC50 (0.71 mg/ml) and EY (38.1%) were determined 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ultrasound assisted extraction: 80 °C temperature, 70% ethanol, 79.8 min and 20.06 W/L ultrasonic power. The predicted results match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using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hich validated the RSM model with a good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44.
颗粒系的可见消光光谱分析及最佳波长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中,被测颗粒系的消光光谱包含有颗粒粒径、折射率等信息。对常用的单峰及双峰R-R分布的可见消光光谱进行模拟,分析了可见消光光谱随粒径和相对折射率变化的规律。选取二阶微分可见消光光谱不连续点对应的波长作为测量波长,并将可见光边界波长同时作为测量波长,在非独立模式下,采用遗传优化算法反演粒径分布。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消光光谱分析,可以预先确定被测颗粒系的分布状况,缩小优化算法中反演参数的搜索范围。结合最佳波长选择方法,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对测量光谱加入1%随机噪声时,单峰及多峰分布粒径反演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可见-红外波段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中,采用独立模式算法在可见-红外波段对粒径测量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多种R-R分布函数反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范围。同时在消光系数计算中,采用修正的消光系数代替原始的消光系数,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粒径测量范围。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可见-红外光谱区,相对折射率m=1.235时的粒径测量范围为0.05~18 μm。在此区域内测量粒径分布,反演结果与真值基本吻合。随着颗粒相对折射率、波长范围的变化,粒径测量范围也随之发生改变。采用限制最小二乘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随机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对测量的消光值加入±1%随机噪声时,颗粒粒径分布的反演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快速无损监测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长状况,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茶鲜叶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以茶鲜叶为对象,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叶片漫反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茶鲜叶全氮含量预测的光谱模型。试验共采集111个样品,其中86个样品作校正集,25个样品作预测集。通过一阶导数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用7个主成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最好,其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97 3,预测集的相关系数为0.888 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0 4,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33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很好地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对于快速实时监测茶树长势和施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二维相关光谱的猪肉TVB-N特征变量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二维相关可见/近红外光谱法优选猪肉挥发性盐基氮(TVB-N)特征变量的可行性,以贮藏时间为外扰,研究了不同新鲜程度猪肉样本的二维相关光谱特性。首先,获取56个猪肉样本在贮藏1~14 d的400~1 000 nm范围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经过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处理后,基于全波段光谱建立TVB-N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然后,依据TVB-N实测值,从中挑选出10个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样本(贮藏时间分别为0,36,72,108,144,180,216,252,288和324 h),利用一阶导数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根据不同样本之间的光谱差异,选取7个波段用于二维相关光谱解析。分析各个波段的二维相关同步谱和自相关谱,从7个波段范围内共选取23个变量作为不同贮藏时间下与TVB-N相关的敏感波长,并建立简化的PLSR模型。相较于全波段光谱数据所建模型,模型效果有所改善,预测集决定系数R2p由0.792 1上升至0.865 8,误差从3.658 2 mg·(100 g)-1下降至3.246 0 mg·(100 g)-1。表明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对猪肉TVB-N特征变量进行优选的思路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从全光谱数据中筛选出与目标物质相关的敏感变量,这也为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观察白簕叶中总黄酮的抑菌作用。采用微波辅助法从白簕叶中提取黄酮化合物,经HPD-600型树脂纯化,通过圆形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别对黄酮提取液进行了抑菌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HPD-600型树脂纯化后的黄酮纯度达到21.3%,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为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随着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也增强。白簕叶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原液的1/4、1/2倍和1倍。本方法为白簕的药用价值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0.
利用超声提取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溶液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4个主要因素对总酚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甲醇、超声50min、料液比1∶20、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总酚的提取率为44.61mg/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