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101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9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9篇
物理学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反应条件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红庙煤为研究对象,在温度450-650℃和氢氯压力2-5MPA的范围内,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各种因素包括传质作用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化率和焦油收率随最终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流速的升高而升高,随加速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2.
水煤浆喷嘴热冲蚀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采用1Crl8Ni9Ti不锈钢、YG8硬质合金和Al2O3/(W,Ti)C陶瓷3种材料制备了水煤浆喷嘴,考察了其在水煤浆雾化和燃烧过程中的热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喷嘴材料的硬度对水煤浆喷嘴的热冲蚀磨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同条件下,高硬度的Al2O3/(W,Ti)C陶瓷喷嘴的冲蚀率最低,YG8硬质合金次之,硬度较低的1Crl8Ni9Ti不锈钢喷嘴的冲蚀率最高;在热冲蚀磨损工况下,1Crl8Ni9Ti不锈钢水煤浆喷嘴主要呈现微切削特征,YG8硬质合金水煤浆喷嘴主要呈现晶粒剥落特征,而Al2O3/(W,Ti)C陶瓷水煤浆喷嘴主要呈现研磨损伤和热崩特征.  相似文献   
103.
用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对新疆小黄山地区原煤干馏的煤焦油进行了研究和相关结构参数的计算,并由此推测了其原煤的煤化程度和生烃能力. 结果表明其芳碳率farC为0.78,平均碳数N=1.64,取代指数σ为0.49, 缩合指数Q为0.51. 与缩合芳香核上连接的烷基侧链较多且链长较短. 用OPUS软件,选择了5个红外光谱参数I1~I5,对谱图进行了矢量归一化并积分,获得了有关IR的部分结构参数. 由NMR和IR的结构参数,判定了小黄山原煤的变质程度为中等,其类型属于以镜质体为主的腐殖煤,由生烃机理推测其原煤的生气潜力大于生油潜力,其生气潜力碳主要为甲基单元,适宜做煤制气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台式流化床煤气化装置,研究了影响炉内脱硫效率的因素。炉内脱硫对高硫煤特别有效,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所采用的二种石灰石和一种白云石脱硫效率相近,按Ca/S比比较则白云石稍好些。虽然脱硫效率随Ca/S比增加而增加,但当Ca/S比达到3后几乎不再增加。存在一个最佳脱硫操作温度。在非焙烧区,脱硫率随压力增加而下降,而在焙烧区脱硫率和压力几乎无关。测定了脱硫剂脱硫前后的孔容积分布,发现脱硫之后1~30nm的孔容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一种煤和两种城市污水污泥(S1和S2)及其混合物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揭示了煤和污泥在氮气中的热解特性及污泥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煤和污泥的热解特性参数不同,主要表现在总失重率、失重速率及挥发分析出温度区间等。煤与污泥S1混合有助于增加样品的热解总失重率,提高失重速率;污泥S1与煤的挥发分析出区间部分重合,污泥灰中含的无机物对煤的热解起到催化效果;煤和S2污泥混合后热解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相互作用;煤与城市污水污泥混合物的相互作用与样品特性和混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和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考察了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五个重金属元素的宏观结合形态,并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上述五个重金属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行为。研究发现,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均主要与非黄铁矿类矿物质相伴生, 且高达40%~60%赋存在硅酸盐类矿物质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束缚的离子可交换态600℃前即可分解转化,而其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才能分解挥发;Co、Ni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可部分转换为有机结合的离子可交换态;而Cr、V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部分转化生成了新的热稳定相。在500℃~900℃范围内,Pb属半挥发性元素,Cr, Co, Ni, V属难挥发性元素。微量元素的挥发性极大地受其伴生环境、共存活泼元素等的影响,硅铝酸盐类矿物质对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煤炭液化复合铁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型高压釜,以杂酚油为溶剂,在反应温度400℃,氢初压6.08MPa,反应时间30分钟的条件下,研究了多种含铁矿物质、复合铁系催化剂对煤炭液化的催化效果。并用高压DTA技术进一步证实了复合铁系催化剂的良好液化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08.
配煤燃烧过程中煤灰熔融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灰熔点较低的神华煤和较高的准格尔煤以及这两种煤组成的混煤在沉降炉内进行实验,模拟实际电站锅炉内结渣的形成过程。采用SEM、XRD技术对煤粉和灰渣的微观形貌和晶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格尔煤粉中包含的大量高岭石和勃姆石为莫来石的大量生成提供了条件,神华煤中不含勃姆石,高岭石的含量也不多,莫来石的生成量很少。莫来石在高温下遇到石灰石的分解产物CaO,要与之反应生成钙长石,这是神华煤灰渣中没有检测到莫来石衍射峰的主要原因。莫来石是一种高熔点矿物(1850℃),能显著改善煤灰的熔融温度,神华煤灰渣中不含莫来石,灰渣中缺少大量能在其熔融过程中发挥“骨架”作用的成分,这是导致神华煤灰熔融温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煤中氯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方法.在加有(NH4)2CO3溶液和过量氧气的氧弹中燃烧煤样,释放的氯被(NH4)2CO3溶液吸收,过滤溶液后, 采用离子色谱外标法测定滤液中氯的浓度,最后计算出煤中氯的含量.色谱工作条件:淋洗液为1.8 mmol/L Na2CO3与1.7 mmol/L NaHCO3混合液,流速1 mL/min;再生液为40 mmol/L H2SO4,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色谱标准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0.9996;10次测定1 mg/L Cl-标准溶液的均值为1.0012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4%;8个煤样加标回收率为90.7%~104.3%;测定标准物质GBW11119 及GBW11120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36%;对比研究显示,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测定8个煤样(除两个煤样外)氯含量结果远高于艾士卡剂混合熔样-离子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艾士卡剂混合熔样过程由于煤样未处于完全密闭状态导致部分氯的散失.  相似文献   
110.
This work aims to develop a new mineral porous tubular membrane based on mineral coal fly ash. Finely ground mineral coal powder was calcinated at 700 °C for about 3 h. The elaboration of the mesoporous layer was performed by the slip casting method using a suspension made of the mixture of fly ash powder, water and PVA. The obtained membrane was submitted to a thermal treatment which consists in drying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4 h then a sintering at 800 °C. SEM photographs indicated that the membrane surface was homogeneous and did not present any macro defects (cracks, etc.). The average pore diameter of the active layer was 0.25 μm and the thickness was around 20 μm.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was 475 l/h m2 bar.This membrane wa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dying effluents generated by the washing baths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e performances in term of permeate flux and efficiency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a commercial alumina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Almost the same stabilised permeate flux was obtained (about 100 l/h m2). The quality of permeate was almost the same with the two membranes: the COD and color removal was 75% and 9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