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化学   62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41.
甲烷水合物在静态体系中生成反应的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犊子  樊栓狮 《化学通报》2005,68(5):379-384
静态体系生成甲烷水合物是个缓慢的、不完全的过程。即使使用表面活性剂也不能实现反应物的100%转化。本文讨论了在静态反应停止后,使用系统温度振荡的方法来促进水合反应的继续进行,直至完全转化。在系统温度从-10~4℃之间周期振荡时,原本停滞的水合反应在水的相变温度附近又开始发生反应,由于水合物合成时铠甲效应的存在,水在样品中的过冷度达到10℃左右。文中对样品的热物性测试表明,在经过几个温度变化周期后,反应非常完全,反应器中样品是100%的甲烷水合物。  相似文献   
742.
聚电解质复合物 ( PEC)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构及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聚电解质的分子量 [1,2 ] 、电荷密度、电荷强弱 [1,2 ] 及溶液离子强度 [3,4 ] ,而很少有关于聚电解质复合物溶解性的报道 [5,6 ] .一般认为组成 PEC的聚正离子 ( PC)和聚负离子 ( PA)之间 ,通过离子键形成网状交联结构而不溶于水及有机溶剂 .只有一种特殊的溶剂体系屏蔽溶剂可溶解此类复合物[7,8] .本文报道一类新的聚电解质复合物 :以二苯胺重氮树脂 DR为聚正离子 ,苯乙烯 -马来酸酐碱性水解物 ( PSMNa)为聚负离子的 P…  相似文献   
743.
 The surfactant effect on the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 of thermosensitive poly(organophosphazenes) with 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and amino acid esters as side groups was examined in terms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olyphosphazenes and surfactants including various anionic, cat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 Most of the anionic and cationic surfactants increased the LCST of the polymers: the LCST increased more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length and hydrophobicity of the hydrophobic part of the surfactant molecule. The ΔLCSTs (T 0.03M − T 0M), the change in the LCST by addition of 0 and 0.03 M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were found to be 7.0 and 14.5 °C for the polymers bearing ethyl esters of glycine and aspart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LCST increase of poly(organophosphazene) having a more hydrophobic aspartic acid ethyl ester was 2 times larg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olymer having glycine ethyl ester as a side group. The binding behavior of SDS to the polymer bearing glycine ethyl ester as a hydrophobic group was expl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titration of the polymer solutions containing SDS with tetrapropylammonium bromide. Graphic models for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s of polymer/surfactant and polymer/surfactant/salt in aqueous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Received: 17 February 2000/Accepted: 25 April 2000  相似文献   
744.
表面活性剂增敏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尼可地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MAB)的增敏作用 ,提出了测定尼可地尔 ( NCDL)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浓度为 0 .1 mol/L- KCl- 1× 1 0 -4 mol/L的 CTMAB支持电解质溶液中 ,NCDL的一阶导数还原波 ,峰高与其浓度在 1× 1 0 -6~ 6× 1 0 -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6 ( n=7)。该方法的灵敏度比相应的还原波法高一个数量级。用该方法对 NCDL片剂的测定结果与标示量相符 ,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6 % ( n=6 )  相似文献   
745.
DDACLB膜的电学性质研究(I)-电导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积在聚脂基片上的表面软化剂DDAC多分子层,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其横向导电特性樗该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处理过程中驱除静电能力的大小。由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表明,DDAC的2,4,8多分子层薄膜上的结晶颗粒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采用电导率描述基导电性质并借助薄膜电阻加以解释。对复合分子层的电导率的非线性变化除借用了半导体物理学中的渗透理论(Precolatiol Theory)加以解释外,  相似文献   
746.
747.
基于胶原基表面活性剂(collagen-based surfactant,CBS)中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的荧光特性,应用恒波长差(Δλ)为15 nm的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CBS浓度、溶液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其在水溶液中分子的聚集行为的影响,并以温度为外扰,利用二维同步荧光相关分析研究CBS分子中Tyr残基和Phe残基随温度变化的响应顺序。结果表明,CBS分子在261和282 nm处出现了分别归属于Phe和Tyr的特征吸收峰。随着CBS浓度的升高,CBS分子中Phe残基和Tyr残基数量逐渐增多使CBS分子聚集程度增加,并导致荧光强度增强;CBS溶液pH值(pH 5.0)在等电点附近时,由于CBS分子的疏水作用和氢键形成能力加强,导致CBS分子聚集程度增强;CBS溶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则使CBS分子间排斥力减弱,从而导致CBS分子的聚集;然而温度升高,CBS由聚集状态逐渐变为单分子状态,因猝灭、变性以及氢键形成能力降低,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以温度为外扰的二维同步荧光相关光谱分析可知:低温下(10~40 ℃ ),CBS聚集体随温度升高逐渐松散,位于聚集体内部的Phe残基比Tyr残基优先响应;而在45~70 ℃时,CBS由单分子状态逐步水解为无规卷曲构造,Tyr残基的间距变大,氢键形成能力大大降低,Tyr残基比Phe残基优先响应。  相似文献   
748.
提出了结合表面活性剂、膜富集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定水中痕量铅的方法。在pH 8.5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剧烈搅拌下,铅与双硫腙形成疏水性的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能够被混合纤维素酯膜富集,并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0)的存在下,该络合物被混合纤维素酯膜富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然后待膜自然干燥后直接测得膜表面的漫反射光谱。本文对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酸度、双硫腙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为485 nm,在5~100 μg·L-1范围内铅离子的浓度与其络合物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0 6,检出限为2.88 μg·L-1。研究发现下列共存离子不干扰铅离子的测定:500倍的K+,Na+,Ca2+,Mg2+,NH4+,NO-3,Cl-,CH3COO-,SO2-4;10倍的Al3+(10%的NaF进行掩蔽),Fe3+(10%的NaF和酒石酸钾钠进行掩蔽),Hg2+和Zn2+(10%的NaSCN和酒石酸钾钠进行掩蔽);同等浓度的Cd2+,Cu2+。采用本方法测定瓶装水中的痕量铅,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5.4%~104.5%之间,标准偏差(SD)在0.5~1.5 μg·L-1之间,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瓶装水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749.
为使表面增量拉曼散射(SERS)衬底的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且提高的基底增强效果,采用置换反应的制备方法,用锌片和硝酸银反应制备出微米银结构SERS活性基底,其具有稳定性好,易保存,制备方法简单,过程快速等特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银微米材料表面形貌呈均匀对称的树枝状结构。实验中控制置换反应的时间分别为40,50,60 s时,得到的树枝状银微米材料的长度分别为3,5,10 μm左右,分支分别为700 nm,2 μm,3 μm,发现随着置换反应的时间的增长,微米银树枝及分枝的长度越长,且树枝分枝上逐渐长出纳米级“树叶”结构, 使得微米级银树枝表面具有纳米结构。并且将微米银材料置于硅片上作为SERS衬底,并以罗丹明6G为探针分子,用激发波长为1 064 nm的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检测,研究其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树枝状银微米材料有很好的SERS特性,其中置换反应时间为40 s时制备的微米银树枝的增强效果最佳,其增强因子可达到103左右,并且采用用表面活性剂PVP处理硅片的方法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微米银衬底的SERS增强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增强因子达到104左右。此外,将树枝状银微米材料用水可封存数月,且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50.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Si/CaF2/Si(1 1 1) struc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GI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hile CaF2 films were grown via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Si films on CaF2/Si(1 1 1) are fabricated by surfactant enhanced solid phase epitaxy (SE-SPE). Here Boron was used as a surfactant to obtain semiconductor films of homogeneous thickness. The Si films are entirely relaxed while the CaF2 films have both pseudomorphic and relaxed crystallites. After exposure to ambient conditions, the Si films have a very thin native oxide film. The homogeneous Si film partially prevents the incorporation of impuritie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i substrate and CaF2 via migration along residual defects of the CaF2 fi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