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31篇
化学   1107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230篇
物理学   3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孙亚光  魏德洲  高恩君  丁茯 《化学学报》2004,62(16):1569-1572
由硝酸镉、邻菲罗啉和丙二酸混合反应,得到无色透明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晶体的分子结构,在1个晶胞中存在两个混合配体配合物异构体,其组成为C27H18O4N4Cd.晶体学数据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14432(5)m,b=0.15517(5)nm,c=0.16098(6)nm,α=107.048(6)°,β=98.989(6)°,γ=116.481(6)°,Z=2,F(000)=1287,Dc=1.453g/cm3,μ=0.802mm-1,R1=0.0645,wR2=0.1756.该异构体的差别在于丙二酸根中2个羧基中各1个氧原子配位(1)或1个羧基中2个氧原子同时配位(2).1和2之间靠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2.
以大孔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二乙烯三胺胺化和铜络合反应,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载体的二乙烯三胺/铜(Ⅱ)络合物,研究了这类高分子铜络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高分子铜络合物对尿素的吸附主要是通过铜(Ⅱ)与尿素之间的配位作用进行的.在尿素浓度为130mg/dL,于pH为7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28℃时吸附4h,以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为载体的二乙烯三胺/铜(Ⅱ)络合物对尿素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1.5mg/g.  相似文献   
993.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25.0℃时测定了不同pH值下α-,β-,γ-环糊精以及1mol/LNaOH水溶液中α-和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4-取代苯酚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表明,主体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客体4-取代苯酚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关系、pH值、多点识别和诱导契合作用等因素讨论了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客体4-取代苯酚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4-取代苯酚具有特殊的键合能力和分子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讨论多目标广义凸规划的对偶理论,证明了弱对偶、直接对偶和逆对偶定理,主要结果是参考文献[1]—[3]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u(oxpn)Co(L)_2]·(CIO_4)_2·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基阴离子;L为2,2′-联吡啶(bpy)、1,10-菲绕啉(phen)和5-硝基-1,10-菲绕啉(NO_2-phen);x=1,2]。经元素分析、IR、电导和电子光谱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扩展的草酰胺桥结构,Cu(Ⅱ)及Co(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和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2~300K)。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为-22.36 cm~(-1)(bpy),-15.45 cm~(-1)(phen)和-19.10 cm~(-1)(NO_2-phen),表明金属离子间有较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用NMR法研究了顺二氨二水合铂(Ⅱ)(AAP)与α-二棕搁酸磷脂酰胆碱(DPPC)的相互作用方式,以阐明在顺铂-细胞相互作用中膜磷脂的贡献。1H及13C谱表明,DPPC与AAP在CDCl3中作用时,铂结合在DPPC的头部并引起DPPC分子中gauche向trans的构象转变。65℃测定DPPC脂质体与AAP在D2O溶液中反应不同时间后的-N(CH3)3、-(CH2)n及-CH3基团1H的T1值表明,铂在磷脂上的结合引起的磷脂构象变化会导致膜分子重新装配。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l icariside 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2″-O-rhamnosyl 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的1H、13C NMR数据,通过DEPT和1H-1H 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 (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Cu(HAsp)ImH2O]SO4·4H2O为伴随着静电作用的插入结合;而[Cu(Asp)Im (OH)]·4H2O主要与DNA的碱基N发生配位作用,造成了DNA双螺旋的破坏。分析了两种配合物因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与DNA作用方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近红外波段二类水体悬浮物生物光学反演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高光谱仪对二类混浊水体进行光谱测量,分析了400~1 200 nm范围内的水体光谱特性。显示高浓度悬浮物含量对水体总的反射率贡献较大,在近红外波段处的808和1 067 nm存在较为明显的悬浮物反射峰。基于对水体固有光学特性参数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简化条件,建立了反演悬浮物浓度的生物光学模型经验公式,并通过与线性和指数反演公式的对比,进行了模型反演精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波段的生物光学模型反演精度较高,可有效地提取二类混浊水体的悬浮物浓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