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9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化学   667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860篇
综合类   202篇
数学   1162篇
物理学   205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朱颖  陈璇  郑飞浪  白小红 《色谱》2009,27(6):769-775
在优化的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3p-HFLPME)条件下,研究了6种羟基苯甲酸类化合物(HBAs)的3p-HFLPME行为;揭示了HBAs的富集因子(EF)与其正庚醇/水条件分配系数(log Pn-heptanol/5 mmol/L HCl)、pKa和羟基数目(N)的相关性,初步阐明了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对HBAs的电荷转移传递机理以及有机溶剂对HBAs的选择性萃取机理。优化的3p-HFLPME条件: 以MOF 503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为有机溶剂支持体,正庚醇为有机相,5 mmol/L HCl体系为给体,80 mmol/L NH3·H2O为接受相,搅拌速度为1200 r/min,萃取35 min。该方法的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计)小于3%,检出限为0.09~30.00 μg/L,加标回收率为93.3%~107.1%,HBAs质量浓度为5 mg/L时的富集因子最高达107.6倍。  相似文献   
122.
孙强  师进生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10):2137-2142
研究了s1p1组态能级位置及能级劈裂同基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Sn2+的A、B、C带能级和In+、Tl+的A、B带能级位置同基质的环境因子he呈线性关系, 能级能量随he的增大而减小, 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 并计算了In+和Tl+自由离子的A、B带能级能量. 计算结果同实验数据十分吻合, 最大的偏差来自Tl+的B带, 偏差率仅为-7.34%. 随基质he的增大, 高能级能量比低能级下降得更快, A、B和C带间的能级间距相应变小. 通过对比发现: Sn2+、In+、Tl+的A、B带能级对基质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 Sn2+能级能量受基质变化影响最大, In+的能级能量随基质变化最小. 更为重要的是, 发现随着he的增大, Sn2+、In+和Tl+的A、B和C带能级劈裂相应变小, 甚至不再劈裂, 很好地解释了光谱现象.  相似文献   
123.
基质效应对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探讨了基质对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4种有机磷测定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研究表明,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的过程中基质效应显著存在,其基质增强比例为1.01 ~3.46.基质效应由基质种类及含量、有机磷农药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决定,同时与萃取溶剂、测定条件(如衬管、进样口温度等)有关.不同萃取溶剂对有机磷农药的萃取效率不同,但均存在基质增强效应;当进样口温度为260 ℃时,可最大程度降低基质在衬管中的残留,且不造成有机磷农药的分解;衬管则应首选带玻璃棉的.实际样品/标准样品的交替进样方式可以降低基质效应强度,但难以达到回收率要求,而校正因子校正法及分析保护剂法则是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4.
双组分有机低分子凝胶的研究已成为纳米化学新兴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形成双组分有机低分子凝胶的有机分子具有多种结构, 例如: 巴比妥酸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糖类衍生物、金属有机化合物、胆固醇类衍生物和树枝状分子等. 较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已知的双组分凝胶及其所涉及的有机低分子凝胶因子的主要结构类型, 并展望了双组分有机低分子凝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A dialkyltin benzamidoacetate compound {[n-Bu2Sn(O2CCH2NHCOC6H5)]2O}2· C6H6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dialkyltin oxide with benzamidoacetic acid in 1:1 molar ratio,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ca21, with a = 1.9134(4), b = 1.9605(4), c = 2.0657(4) nm, Z = 4, V = 7.749(3) nm^3, Dc = 1.054 mg·m^-3,μ(MoKa) = 1.337 mm^-1, F(000) = 3576, the final R = 0.0405 and wR = 0.0860.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tin atom adopts a distorted five-coordinate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and the dimer structure is shaped by one planar four-membered Sn2O2 ring.  相似文献   
12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辅酶Q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平  辛剑  郑育芳  吴美慧  许国旺 《色谱》2003,21(6):590-592
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浆中辅酶Q10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经甲醇脱脂蛋白后,以正己烷萃取,萃取液依次经硅胶柱净化、C18柱固相萃取,再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柱(5 μm,150 mm×4.6 mm i.d.),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为45∶55)溶液作流动相,辅酶Q9作内标,检测波长为275 nm。在0.1-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辅酶Q10与辅酶Q9的峰面积比与相应CoQ10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血浆中辅酶Q10的检测限为0.03 mg  相似文献   
127.
绿色化学中的环境因子与危险化学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汝雄 《化学教育》2004,25(6):1-3,7
许多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综述危险化学品的类型及为控制其污染而提出的环境因子等概念。  相似文献   
128.
用CoMFA和HQSAR两种QSAR方法研究了50个乙内酰脲类分子的定量构效关系.本研究从构象搜索所得的低能结构出发构建化合物分子的构象, 建立CoMFA模型,并进行了全空间搜索. HQSAR本质上是一种二维的QSAR方法,与CoMFA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数据处理方面,比CoMFA方法快捷,并且可重复性好.两种方法均得到了较好分析结果, CoMFA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 值为0.815, HQSAR的q2值为0.893.这些方程有力地说明了该类分子在(R,R)-N-3,5-dinitrobenzoyl-1,2-diamine型手性固定相上拆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今后类似拆分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9.
采用直流辉光放电质谱(dc-GD-MS)测定多晶硅中关键杂质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RSF).标样制作过程中主要是在连续通入氩气条件下将固定量的非标准多晶硅样品熔化,向硅熔体中均匀掺入浓度范围为1~30 μg/g的关键杂质元素(如B和P),采用快速固化法制成标样;再将制成的标准样品加工成一系列适合GD-MS扁平池(Flat Cell)的片状样品(20 mm×20 mm×2mm).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对标准样品中关键掺杂元素进行多次定量测定,取平均值作为关键杂质元素的精确含量.优化一系列质谱条件后,运用GD-MS对标样中关键掺杂元素的离子强度进行多次测定,计算平均结果,得到未校正的表观浓度,利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出关键杂质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因子.  相似文献   
130.
非理想状态下的塔板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坤  夏芸  汪圣利 《色谱》2002,20(1):30-33
 在过程中 ,将流动相看成是由许多连续的塔板组成 ,每一塔板的高度与固定相塔板的高度相同。初始浓度的溶质被认为全部集中在流动相的第一塔板中 ;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动态分布。由于动力学因素的影响 ,当流动相流过一个塔板距离时 ,溶质不能够迅速地从固定相释放到流动相中 ,因此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布浓度受到两个因素即反映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P和反映系统动力学性质的释放概率因子α的影响。这一过程被认为是非理想状态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