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62篇
化学   1143篇
晶体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物理学   3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螯合辅助溶剂挥发共组装法制备的炭-氧化铝复合材料为载体,分别使用水、乙醇或二者混合物为氯铂酸的分散介质,浸渍制备炭-氧化铝复合材料负载Pt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以及TEM表征可知,乙醇作为浸渍溶剂时,最有利于Pt的分散,而混合溶剂浸渍制备的催化剂Pt颗粒最大.2-氧-4-苯基丁酸乙酯不对称加氢反应结果表明,氯铂酸水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Pt纳米粒子的粒径有利于获得高的光学选择性,催化剂经辛可尼丁修饰后,以乙酸为反应溶剂,可获得最高84.8%的光学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重复利用性能优异,可以重复利用22次,活性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王红娟  王晓慧  郑家道  彭峰  余皓 《催化学报》2014,35(10):1687-1694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PDDA)为连接剂,采用原位自组装方式将MoO3和WO3负载到碳纳米管(CNTs)上,然后通过乙二醇还原法负载Pt纳米颗粒,得到Pt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的Pt/MoO3-WO3/CNTs催化剂.当氧化物总量控制在10 wt%,MoO3与WO3摩尔比为1:0.5时,Pt/MoO3-WO3/CNTs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活性最高,甲醇氧化峰电流If高达835 A/gPt.WO3和MoO3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甲醇氧化活性、抗CO中毒能力和稳定性,使得Pt/MoO3-WO3/CNTs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3.
微波辐射法可以在数分钟内将高度分散的Pt3Co合金颗粒负载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上.表征结果发现,与传统的溶剂热法和浸渍法相比,微波法制备的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利用率高,合金颗粒的分布均匀,组成可控,同时氧化石墨烯的再石墨化现象也得到有效地抑制.采用微波法制备的Pt3Co/RGO-MW催化剂在肉桂醛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和产物选择性.Pt3Co/RGO-MW中每一个Pt原子在70℃的转化频率高达23.8 min-1.  相似文献   
104.
碱-乙二醇法制备的"非保护型"金属及合金纳米簇由表面吸附的溶剂分子和简单离子实现稳定化,它们被广泛用于制备高性能复相催化剂和研究复相催化剂中的尺寸、组成、载体表面基团以及修饰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关于此类非保护金属纳米簇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的认识尚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采用原位快速扫描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QXAFS)、原位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碱-乙二醇法合成中非保护型金属胶体纳米簇的形成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碱-乙二醇法合成非保护型Pt金属纳米簇的过程中,室温下即有部分Pt(IV)被还原至Pt(II)。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OH-逐渐取代与Pt离子配位的Cl-,在PtPt键形成之前,反应体系的UV-Vis吸收光谱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纳米粒子的散射信号,原位QXAFS分析表明Pt纳米簇是由Pt氧化物纳米粒子还原所形成的;在Ru金属纳米簇的形成过程中,OH-首先取代了Ru Cl_3中的Cl~-,形成羟基配合物Ru(OH) _6~(3-),后者进一步缩合形成氧化钌纳米粒子,最终Ru金属纳米簇由乙二醇还原氧化钌纳米粒子形成。由于先形成了氧化物纳米粒子,后续的还原反应被限制在氧化物纳米粒子内,使最终得到的非保护型金属纳米簇具有尺寸小、分布窄的特点。本工作所获得的知识对发展高性能能源转化催化剂、精细化学合成催化剂、传感器等功能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具有转化效率高、能量密度高、低温启动、易于操作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利用方式,在电动汽车、便携电源及分散式电站有着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问题包括高成本、低功率密度和低寿命.众所周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是一个复杂的四电子过程,动力学速度缓慢,限制了电池的最终性能.目前大量使用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是细小的铂或铂合金纳米颗粒负载在碳载体上,其成本占燃料电池总成本的比例最大.制约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电池寿命低,其中氧还原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决定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如何降低催化剂中铂的用量、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铂基合金催化剂中,通常采用过渡金属元素作为掺杂元素,由于原子半径不匹配(几何效应)以及电子结构不同(电子效应),合金催化剂表现出优于纯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近几年,对于铂基合金催化剂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以合金组成和结构研究为基础,通过精确控制原子结构、调控表面电子状态以及制备工艺,获得了各种特殊形貌的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催化活性.本文深入综述了近年来铂基合金氧还原催化剂制备、形貌和性能,特别关注了催化剂形貌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有序原子排列的铂合金催化剂不仅在半电池中表现出优异活性,在实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也显示了很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碳载体的形貌及微观结构也对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化学手段加强金属纳米颗粒与碳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尽管铂基氧还原催化剂在近几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实际商业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在综述进展的基础上,对铂基催化剂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首先,对于氧还原反应机理仍需要深入研究,采用更加精确的理论模型模拟氧还原动力学过程,以获得影响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其次,提高催化剂在膜电极中的催化活性和利用率.目前,氧还原催化剂在半电池测试中性能优异,但是实际燃料电池操作条件下其性能远不能达到要求,这与膜电极、催化剂层及扩散层结构相关.因此,基于不同铂基催化剂的特性,合理设计膜电极组件的结构是将催化剂进行实际应用的基础.最后,催化剂的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尽管目前大部分催化剂在实验室半电池研究中表现了很好的稳定性,但在实际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研究还不足,而且对催化剂在膜电极中性能衰退机理的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对于铂基氧还原催化剂的研发仍需要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6.
Using a mixture of NO + O2 as the oxidant enabled the direct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dimethyl ether (DME) over Pt/Y2O3.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 bed reactor at 0.1 MPa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75–375 °C. During the activity tests, the only carbon‐containing products were DME and CO2. The DME productivity (μmol gcat?1 h?1) was comparable to oxygenate productiviti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strong oxidants (N2O, H2O2, O3). The NO + O2 mixture formed NO2, which acted as the oxygen atom carrier for the ultimate oxidant O2. During the methane partial oxidation reaction, NO and NO2 were not reduced to N2. In situ FTIR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nitrate specie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key intermediate species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相似文献   
107.
A polymer-protected Pt/Co bimetallic colloid with a molar ratio of 3:1 has been prepared by a polyol process. Over the above Pt/Co bimetallic colloid catalyst, cinnamaldehyde can be selectively hydrogenated to cinnamyl alcohol with 99.8% selectivity at 96.2%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108.
《Current Applied Physics》2020,20(9):1026-1030
We hav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symmetric magnetization reversal behaviors of (x-Å Co/7.7 Å Pt)5 multilayers (x = 3.1 and 4.7) with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Our direct observation of magnetic domain structures by means of magneto-optical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asymmetry arises both from nucleation and wall-motion processes. An asymmetric nucleation behavior is observed, which could be originated from the preexisting non-reversed domains which might have a reproducible or random spatial distribution, controllable by tuning the field profile. An asymmetric wall-motion behavior stemming from asymmetric stripe domain evolution is also observed.  相似文献   
109.
碳纳米管表面修饰程度对碳纳米管载Pt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用不同温度的浓HNO3处理的碳纳米管(CNTs)作载体的Pt(Pt/CNTs)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浓HNO3处理使CNTs表面修饰上的含氧基团对CNTs上沉积Pt粒子的平均粒径有较大影响. 表面修饰程度适当时, 制得的Pt/CNTs中Pt粒子较小, 因此, 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较高. 而表面修饰程度过大, 易使Pt粒子团聚, 从而降低Pt/CNTs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0.
Summary The effect of transition metals (Cr, Mn, Fe, Co, Ni and Cu) o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CMA) to the corresponding semi-hydrogenated product over Pt/CNTs catalyst has been studied in ethanol at 343 K under 2.0 MPa H2 pressure. PtNi/CNTs catalyst shows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C=C bond hydrogenation, 68.4% for conversion of CMA and 97.0% for selectivity of hydrocinnamaldehyde (HCMA). PtCo/CNTs catalyst shows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C=O bond hydrogenation, 91.3% for conversion of CMA and 88.2% for selectivity of cinnamylalcohol (C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