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8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2363篇
化学   10147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9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利用1H MAS NMR技术,在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条件下研究了Rh/SiO2催化剂上氢与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反应机理. 结果发现,氢气在Rh/SiO2上解离吸附后可能有四种存在形式: 化学位移为δ=-100~-120的可逆(αM)和不可逆(αI)吸附氢物种,δ=0~-100的“氢云”或“氢雾”形式的氢物种和δ=3.0的溢流氢物种. 溢流氢物种是由可逆吸附的氢物种和“氢云”或“氢雾”状态的氢物种溢流到SiO2上并弱吸附在桥式氧(Si-O-Si)附近而形成的. 溢流氢物种活化晶格氧,形成一种PO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OH-. 活性氧物种OH-反溢流到Rh上,并与CH4解离吸附在Rh上的CHx物种反应生成含氧中间物种CHxO. CHxO物种的化学位移为5~7. O2参与CHxO物种的进一步氧化,或补充溢流氢夺取桥式氧后形成的缺陷位上的晶格氧,在高温(973 K)反应条件下,O2可能优先补充缺陷位上的晶格氧,使CHx的氧化按表面反应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982.
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一氧化碳的选择氧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考察了在钙钛矿型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氢气中一氧化碳选择氧化的催化性能,发现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LaMnO3中的锰被铜部分取代后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当其中的镧再被锶或钡部分取代后所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其中以La0.8Sr0.2Mn0.5Cu0.5O3的催化活性为最佳,在该催化剂上,在40 000 mL·g-1·h-1下,155 ℃时CO可被完全转化为CO2,此时的选择性达54%,与铂催化剂的性能相近。反应气中加入CO2时,CO转化率下降,但选择性有所提高;加入水蒸气则使CO的转化率和反应选择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983.
AFM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材料的微观尺度进入纳米量级后,由于量子效应,材料常常会显现出特殊的性能。因此近年来制备量子点、量子线,以及具有量子效应的量子器件受到深入的研究。一些新的纳米尺度加工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微细加工技术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84.
Ag改性提高TiO2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活性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消除了质子缺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对Cr6+光催化还原负效应影响下,比较了TiO2和Ag/TiO2(Ag质量分数 1.0%)光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g/TiO2表现出比TiO2更高的催化活性. EPR分析表明,对于Ag/TiO2,UV照射后Ag表面有活性物种生成,在TiO2上有活性中心表相Ti3+生成.光生电子通过表相Ti3+向Cr6+传递电子是Cr6+光催化还原的速度控制步骤.较多的表相Ti3+参与还原反应是Ag/TiO2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担载Ag上积聚光生电子的较强流动性对反应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5.
Au/SnO2的制备及其低温CO氧化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金含量的Au/SnO2催化剂.采用XRD和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沉积溶液的pH值、金的负载量、焙烧温度和气氛等对Au/SnO2催化CO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溶液的pH=9~10时,所制得的金属金的平均粒径最小;随着金的负载量的增大,金属金的粒径增大, Au/SnO2的催化活性降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 Au/SnO2前驱体在空气中473 K下焙烧4 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氢气中373 K下处理2 h的Au/SnO2的催化活性在所有样品中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986.
SnO2-TiO2复合颗粒的形态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溶胶反应器中,利用TiCl4高温氧化反应制备超细TiO2,采用均匀沉淀法在TiO2表面沉积SnO2,制备SnO2-TiO2复合颗粒,应用TEM、EDS、XRD、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粒子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O2-TiO2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活性较纯气相合成超细TiO2有较大提高,SnO2最佳含量为15.3%,SnO2-TiO2复合颗粒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不同能级半导体之间光生载流子的输运和分离。  相似文献   
987.
LaFe1-xCuxO3的光催化性及正电子湮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LaFeO3及微量掺铜LaFeO3的光催化活性,利用正电子湮没谱分析掺杂的影响,发现随着掺杂百分比的增加,正电子寿命逐渐下降达到一最小值,然后又上升;而光催化活性随掺杂百分比的增加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结果表明:LaFeO3掺杂后光催化活性得以提高;正电子湮没技术是研究点阵缺陷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8.
研究了自制的钛硅分子筛(TS-1)催化H_2O_2参与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溶液中H_2O_2的浓度、增加NH_3用量有利于H_2O_2利用率、环己酮肟收率和选择性的提高,适宜的n(H_2O_2):n(酮)<1.0,n(NH_3):n(酮)>2.0.反应时间应控制在3.5h左右.对溶剂的研究显示,叔丁醇在溶剂中所占的体积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在叔丁醇体积分数为0.2到0.8之间,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当n(NH_3):n(H_2O_2):n(酮)=2.0:1.0:1.0,叔丁醇体积分数为0.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3K时,H_2O_2利用率、环己酮肟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95%,94%和97%以上.并对空白实验结果和TS-1的重复性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9.
采用等温理论模型,以甲烷催化氧化制合成气为模型反应,模拟非担载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反应器的性能。分别研究了La_0.2Ba_0.8Fe_0.8Co_0.2O_(3-δ)、L30.2Sr0.8Fe0.8Co0.2O3-δ和SrFeCo0.5Ox三种透氧速率不同的膜材料、膜反应器的尺寸以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H4转化率、CO选择性和H2/CO摩尔比的影响,对膜反应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