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7篇 |
免费 | 781篇 |
国内免费 | 205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25篇 |
晶体学 | 27篇 |
力学 | 38篇 |
综合类 | 63篇 |
数学 | 185篇 |
物理学 | 18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采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Ih和Oh构型M@Ag12 (M=Hf~Hg)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表明, 原子半径之和与团簇的电子结构共同决定了M—Ag键长的大小. M@Ag12的成键能来自中心原子的嵌入能和Ag12笼子的形变能. 最高占据轨道为成键轨道的团簇比反键轨道的团簇的稳定性强. 我们发现在此系列中, Ih构型不一定总比Oh构型稳定. Hf@Ag12, Ir@Ag12, Au@Ag12和Hg@Ag12的Oh构型比Ih构型稳定. 相似文献
113.
脂肪族氨基酸二肽与水团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EEMσπ/MM模型和MP2/6-31+G(d)//B3LYP/6-31G(d)方法研究水合效应对脂肪族氨基酸二肽的影响.从结构和能量两方面说明Leu残基在蛋白质中起成旋作用,Val和Ⅱe残基在蛋白质中起解旋作用.同时得出:水分子严重影响了二肽分子的骨架二面角;对于结合相同数目水分子的团簇倾向于形成含有环状氢键的结构,并且含有环状氢键团簇的结合能大于含有链状氢键团簇的结合能. 相似文献
114.
115.
颗粒体系由于粒子间非弹性碰撞和摩擦等内秉的能量耗散特性,由宏观粒子形成的颗粒气体体系经常会有局部凝聚现象,这是颗粒气体体系与分子气体体系的最大区别之一。理解和预测这一现象的发生将有助于人们对远离平衡态体系的复杂现象(如有序结构、斑图和团簇形成)的认知。这种局部凝聚现象可以类比于分子气体中亚稳分解形成的液滴,将气液相分离用于解释和寻求局部凝聚现象的模型得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校验。但是实验的校验却由于宏观粒子运动受重力作用的影响难以在实验室中实现。实践十号卫星为我们提供了长时稳定微重力条件,使得实验观察成为可能,有望获得团簇形成及颗粒冷却行为等颗粒动力学重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6.
117.
含铋金属氧簇结构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在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已报道的50多个含铋金属氧簇化合物,根据Bi(Ⅲ)在金属氧簇中所充当的作用,可将含铋金属氧簇分成4大类:(1)Bi(Ⅲ)作为中心杂原子;(2)Bi(Ⅲ)作为取代原子;(3)Bi(Ⅲ)作为桥联原子;(4)Bi(Ⅲ)作为终端原子,分别对其合成和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介绍了含铋金属氧簇在催化、磁性、光学、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文可以很好了解含铋金属氧簇的合成、性能及发展,对多金属氧簇的拓展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119.
将三(苯基氨基甲酸)支链淀粉酯涂敷在硅胶上制成了手性固定相.将支链淀粉与过量的苯异氰酸酯在吡啶中反应得到的苯基氨基甲酸酯溶解并涂敷在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处理过的硅胶上,涂敷量为0.45/2.55(重量比).用此手性固定相拆分了外消旋的簇合物μ-FcCCHCoW(CO)5(CpCOOC2H5).拆分在室温下进行,洗脱液为甲醇,流速为0.5mL/min. 相似文献
120.
离化团束沉积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化团束沉积是一种可在室温条件下获得高质量薄膜甚至单晶膜的沉积方法.本文对这种沉积方法的原理、装置及主要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由于沉积过程还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所以分子动力学模拟逐渐成为研究它们的有力手段.作者考察了近年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这一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模型的建立、势能及参数的选择,模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