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8篇
  免费   2878篇
  国内免费   3277篇
化学   9520篇
晶体学   104篇
力学   2026篇
综合类   177篇
数学   7725篇
物理学   1070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795篇
  2016年   945篇
  2015年   838篇
  2014年   1214篇
  2013年   2029篇
  2012年   1308篇
  2011年   1554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584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684篇
  2006年   1399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964篇
  2003年   983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24篇
  2000年   738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139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112篇
  1981年   106篇
  1980年   94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55篇
  1977年   65篇
  1976年   58篇
  1973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Following a Four Dimensional Renormalization approach to ultraviolet divergences (FDR), we extend the concept of predictivity to non‐renormalizable quantum field theories at arbitrarily large perturbative orders. The idea of topological renormalization is introduced, which keeps a finite value for the parameters of the theory by trading the usual order‐by‐order renormalization procedure for an order‐by‐order redefinition of the perturbative vacuum. One additional measurement is then sufficient to systematically compute quantum corrections at any loop order, with no need of absorbing ultraviolet infinities in the Lagrangian.  相似文献   
972.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的研究了Fe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Te)12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质。我们考虑了替代掺杂和间隙掺杂。不管是单掺杂还是双掺杂,间隙掺杂团簇都是最稳定结构。团簇磁矩主要来自Fe-3d态的贡献,4s 和4p 态也贡献了一小部分磁矩。由于轨道杂化,相邻的Zn和Te原子上也产生少量自旋。最重要的是,我们指出间隙双掺杂团簇是铁磁耦合,在纳米量子器件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AMT在青铜器文物表面形成缓蚀膜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密度泛函(DFT)、概念DFT、Electron Localization Function(ELF)和Fukui函数中的亲电反应函数及Multiwfn软件,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a)]及其同分异构体[AMT(b)]和四面体型配合物i Thiol-Cu-2AMT的几何构型和反应特性.通过计算研究发现,首先AMT(b)与青铜器表面的Cu2+形成平面型配合物i Thiol-Cu后再与AMT(b)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不规则的四面体型i Thiol-Cu-2AMT.在i Thiol-Cu-2AMT中Cu19能与AMT(b)中的亲核性原子有效地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后将Cu19离子保护起来,达到了保护青铜器不受腐蚀的目的;对i Thiol-Cu-2AMT结构中的活性位置分析及ELF拓扑研究后发现,在i Thiol-Cu-2AMT中N6、N15、S26和S35原子又可以与其它的Cu2+相互作用,逐步形成配位型聚合物保护膜[i Thiol-Cu-2AMT]n.  相似文献   
974.
975.
刘晓辉  陈默涵  李鹏飞  沈瑜  任新国  郭光灿  何力新 《物理学报》2015,64(18):187104-187104
随着超级计算机硬件和数值算法迅速发展, 使得目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上千个原子体系的电子能带和结构等性质变得可行. 数值原子轨道基组由于其基组较小和局域等特性, 可以很好地与电子结构计算中的线性标度算法等的新算法结合, 用来研究较大尺寸的物理体系.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 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基于数值原子轨道基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 Atomic-orbital Based Ab-initio Computation at UStc. 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 该软件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较高的并行效率, 可以用于包含1000个原子左右的系统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研究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76.
贺艳斌  贾建峰  武海顺 《物理学报》2015,64(20):203101-203101
采用基于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 详细分析了肼(N2H4)在Ni8Fe8/Ni(111)合金表面稳定吸附构型的吸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及成键性质. 通过比较发现, 肼分子以桥接方式吸附在表面的两个Fe原子上是最稳定的吸附构型, 其吸附能为-1.578 eV/N2H4. 同时发现, 肼分子在这一表面上吸附稳定性的趋势为: 桥位比顶位吸附更有利, 且在Fe原子上比在Ni原子上的吸附作用更强.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吸附位点上稳定吸附构型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转移以及电子局域化情况. 结果发现: 相同吸附位点的电子态密度图基本一致, 并且N原子的p轨道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表面原子的d轨道之间存在态密度上的重叠; 吸附后电荷密度则主要从肼分子转移到表面原子之上; 在电子局域化函数切面图中也发现吸附后电子被局域到肼分子的N原子和相邻的表面原子之间. 这些电子结构的表征都充分说明肼分子与表面原子之间通过电荷转移形成了强烈的配位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977.
李娜  杨晓丽 《物理学报》2015,64(22):220503-220503
以电耦合的Terman-Wang小世界神经元网络系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空间关联白噪声影响下神经元网络系统的同步动力学. 首先将动力学平均场近似理论扩展到受空间关联白噪声影响下的小世界网络系统中, 将描述网络系统动力学演化的2N维随机微分方程简化为11个确定性的矩微分方程. 其次, 基于动力学平均场近似理论所推导的矩方程, 讨论了空间关联噪声、网络结构参数对神经元网络系统同步动力学的关键影响, 发现较大的噪声空间关联系数、耦合强度及节点平均度均对神经元网络系统同步放电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地, 利用计算机仿真数值模拟原神经元网络系统的同步动力学, 并与基于动力学平均场近似理论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78.
利用第一性原理,设计并研究了一类基于单臂碳纳米管的分子封装的分子体系.计算表明,半环葫芦脲类化合物可有效封装碳纳米管,引入微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碳纳米管的电子态能级结构分布 仅带来微弱影响.半环葫芦脲分子与碳纳米管在管径方向的一维电子态波函数充分耦合,进而有效改变了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波函数在管径两头的分布以及相应的电子布居浓度.基于电子输运的模拟,发现半环葫芦脲分子在碳纳米管一维方向滑动时的某个电压下的电导变化可准确反映电子态波函数在相应分子导电通道上的一维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97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高温高压下Zr2AlC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计算得到Zr2AlC的晶格参数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研究了Zr2AlC的弹性常数、体模量、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等力学性质随压力变化的趋势.同时研究了维氏硬度随压力的变化趋势.通过计算得到的杨氏模量预测了Zr2AlC的弹性各向异性.最后,基于准简谐德拜模型,成功预测了Zr2AlC的德拜温度、热容、热膨胀系数和Grüneisen参数随着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80.
谢高峰  李鹏  刘圣  赵建林 《光子学报》2015,44(1):126003-0126003
提出了一种多参量调控角向偏振光束焦场强度和横向能流的方法.基于矢量衍射积分理论,数值模拟了非均匀螺旋相位和旋转对称振幅挡板调制下角向偏振光束的聚焦特性,讨论了螺旋相位结构和对称振幅挡板联合调制下,角向偏振光束焦场横向能流和偏振态的分布.结果表明:非均匀螺旋相位的引入改变了光场的聚焦特性,导致聚焦场重心产生了偏移;在偶数重旋转对称振幅挡板的联合调制下,焦场中出现了局部的椭圆偏振态和圆偏振态,且焦平面上出现了横向能流;通过调节螺旋相位,不仅可以实现焦场重心的特殊控制,还能进一步丰富焦场偏振态和横向能流分布.这种基于多参量调控焦场强度和能流分布的方法为实现操控特定区域的粒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