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418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37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554篇
物理学   5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2.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4.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分子印迹膜,由于其高选择性,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探讨了分子印迹膜(MIM) 的两种分离机理以及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同步法和复合法.  相似文献   
7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6.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7.
Pure MgNb2O6 powders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crystallinity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the Polymerized Complex (PC) Method. A solution of water, citric acid, ethylene glycol and niobium and magnesium ions, was polymerized at 130°C by the water elimination and was calcined at 400°C for 2 h. The precursor formed was calcined at temperatures from 700°C to 1000°C in air to obtain the columbite phase. Thermal analysis,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dsorption/desorption hystere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lymer decomposition and the columbite phase evolution. No evidence for phase separation of crystalline MgCO3 and Nb2O5 in Raman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as distinct intermediates were found, and the MgNb2O6 probably is formed through a single-step decomposition of oxycarbonate intermediate, as other double oxide synthesized by the PC Method, as indicat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precursor.  相似文献   
78.
土壤水溶性盐是表征土壤盐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参数,被纳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三普”)监测指标体系中。重量法是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最常用方法,其测定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测定结果不准。鉴于此,本文设计试验分别验证了水溶性盐浸提和浸提液固液分离这两个过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固液分离是影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探究4种不同固液分离方式(布氏漏斗过滤、滤膜真空抽滤、离心、滤纸组合过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方式,滤纸组合过滤测定结果准确度高,适用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对改进后的重量法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进行方法学确认,结果表明其检出限为0.01 g/kg,测定下限为0.04 g/kg;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范围等均符合相关要求。本文推荐的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方法为:土壤样品采用1:5土水比浸提,180 r/min振荡3 min,浸提液采用滤纸组合自然过滤;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相关要求。本文旨在为“三普”内业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全面摸清不同区域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水平及土壤盐渍化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土壤检测的重金属得率,采用了微波消解/电热板组合预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硝酸(HNO3)、氢氟酸(HF)、高氯酸(HClO4)和盐酸(HCl)组合消解液及赶酸温度对土壤预处理影响。结果显示:在硝酸和盐酸混合消解液中,硝酸占比越高,铬(Cr)、钴(Co)、铜(Cu)、镉(Cd)得率更高;消解液体系中加入氢氟酸可使消解更加彻底,提高铬与铜的得率。最优预处理消解条件为硝酸 6ml+ 氢氟酸 2ml消解液组合进行微波消解,1ml 高氯酸于155℃电热板上赶酸。经土壤标准样品GBW07401(GSS-1)和GBW07452(GSS-23)实际应用,预处理条件优化后测试准确度和稳定性均显著提高。此外使用元素铑(Rh)作为内标物时,其方法稳定性和准确性高于内标物钪(Sc)和锗(Ge)。可为相关国家土壤重金属测定标准的修制订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80.
The LB-DF/FD method derived from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nd direct forcing/fictitious domain method is used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 of two elliptical particles settling in an infinitely long channel. One particle (EP0) is initially kept horizontal (major axis perpendicular to sedimentation) for all simulations while the other's (EP1) orientation is varied. It is found that if EP1strays away from horizontality, the particles undergo transitions from a steady state to reach a chaotic state. Furthermore, there are two distinct chaotic states for the particle motion when EP1 orientation is varied, in which a turning point is observed to distinguish the two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