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8篇
  免费   4181篇
  国内免费   1316篇
化学   4986篇
晶体学   598篇
力学   625篇
综合类   111篇
数学   266篇
物理学   1635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609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117篇
  2013年   1555篇
  2012年   1198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897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399篇
  2007年   1220篇
  2006年   1159篇
  2005年   1071篇
  2004年   918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685篇
  2000年   641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双棱镜系统通过两棱镜的共轴独立旋转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用于调整光束或视轴指向。与传统的两轴、三轴式光电平台相比,基于旋转双棱镜设计的光束或视轴调整装置具有精度高、结构紧凑、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传统光电平台的有益补充。本文分析了双棱镜系统的光束指向调整机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光束转向机制、光束扫描模式、棱镜回转控制以及棱镜引起的光束变形、成像色差、成像畸变的研究。文中描述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进展,给出了利用该项技术开发的典型产品以及该项技术在激光光束指向调整和目标搜索、识别与跟踪成像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旋转棱镜在扫描模式、光束质量、成像色差与畸变、回转控制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2.
余洋  刘钊  刘可  马超  高宏伟  王小军  薄勇  崔大复  彭钦军 《中国物理 B》2022,31(1):14204-014204
We demonstrate a new management of multi-stage optical parametric generator(OPG)and amplifier(OPA)to obtain high-energy picosecond sources with high beam quality.The setup of multi-stage OPG-OPA requires mode-matching between the pump beam and the stable mode of the OPG-OPA.In a proof-of-principle experiment,the single-pass multi-stage OPG-OPA consists of three walk-off compensated KTP crystal pairs and two lenses,pumped by an 86 ps,1064 nm 10 kHz picosecond laser.The signal light at~1.77μm has an average output power of 502 mW with record energy up to 50.2μJ.The beam quality factor of the signal light can be improved toM2x ×M2yafter filtering out about 40%signal power.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it is the first picosecond single-pass multi-stage OPG-OPA pumped at kHz regime.  相似文献   
983.
费潇  罗炳成  金克新  陈长乐 《物理学报》2015,64(20):207303-207303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LaAlO3)0.3(SrAl0.5Ta0.5O3)0.7 (001)单晶基底上生长了镧掺杂BaSnO3外延薄膜. 通过Hall效应和热电势测量证实了镧掺杂BaSnO3薄膜具有n型简并半导体特征, 并且基于载流子浓度和Seebeck系数计算出电子的有效质量为0.31m0 (m0为自由电子质量). 镧掺杂BaSnO3薄膜在可见波段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透过率大于73%). 基于介电模型对薄膜的透过率曲线进行拟合, 从拟合结果中不仅得到了薄膜的厚度为781.2 nm, 能带宽度为3.43 eV、 带尾宽度为0.27 eV和复光学介电常数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而且也强力地支持了基于电学参数计算电子有效质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4.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利用量子力学密度矩阵理论,从理论上研究了考虑极化子效应后核壳量子点中线性、三阶非线性以及总的光吸收系数在不同条件下随入射光能量变化的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电子-LO声子和电子-IO声子相互作用对ZnS/CdSe柱型核壳结构量子点光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化子效应对光吸收系数有很大影响,不同声子模式对光吸收系数影响大小不同。考虑电子-LO声子后,光吸收系数被大大提高。另外,入射光强和弛豫时间对系统的吸收系数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5.
陈潇潇  李斌成  杨亚培 《物理学报》2006,55(9):4673-4678
推导了调制的平顶光束激励下基于Fresnel衍射积分的表面热透镜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平顶光束和高斯光束激励下样品内部温度场、表面形变场和探测光衍射信号的径向分布,分析了影响表面热透镜信号的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探测位置,平顶光束激励下的表面热透镜系统比相同情况下高斯光束激励下的灵敏度高,最高时约2倍,更有利于薄膜吸收测量. 关键词: 表面热透镜 光学薄膜 平顶光束  相似文献   
986.
三维相位展开算法在精密运动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相位展开算法将基于空间的相位展开算法拓展到时间轴上,包含了一维时间和二维空间信息,适合于运动测试。通过建立一维时间相位展开算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算法运动测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精密测试中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并对微谐振器的微结构进行运动测试。实验表明,算法在相位展开中引入时间信息,不仅消除了形变测量中需选取静止点为相位参考点或参考平面的限制,还可以同时测量物体表面某点纳米级的离面运动曲线和表面形变。  相似文献   
987.
赵晨  陈志彦  丁志华  李鹏  沈毅  倪秧 《物理学报》2014,63(19):194201-194201
针对玻璃缺陷在线无损检测的迫切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线照明并行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大视场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快速面阵CMOS相机,单次拍摄即可获取完整的横截面(B-scan)图像.基于线照明面阵探测器的并行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可以同时获取沿线照明方向各位置处的深度分辨信息,避免了横向扫描机构的应用.研制系统的轴向分辨率为17.9μm,并行方向上的横向分辨率55.7μm,扫描方向上的横向分辨率为24.8μm,轴向扫描速率为128 000 A-scan/s,横向视场为32 mm,空气中成像深度大于6 mm,成像灵敏度达到62 dB以上.利用研制的线照明并行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玻璃表面及其内部缺陷的检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88.
主动光学技术在制造标准大反射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苏鹏  曹根瑞 《光学技术》2002,28(3):207-209
介绍了利用主动光学技术校正大型标准反射镜残余面形误差和重力变形的方法 ,研制了用于施加局部作用力的工具———机械式作动器的结构与性能 ,作用力的测定方法 ;位于不同位置的作用力引起的镜面变形量的测定与分析 ,与镜面最小面形误差对应的作动器作用力控制矩阵的求解等。对一块Φ2 30mm、中心厚 18mm、R880mm、玻璃材料为K 9的标准球面镜进行了面形误差校正实验 ,取得了较明显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989.
Fe和Ni共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Fe,Ni单掺杂和(Fe,Ni)共掺杂纤锌矿型ZnO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介电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分析了掺杂后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掺杂体系的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密度主要来源于Fe 3d,Ni 3d态电子的贡献;与纯净ZnO相比,Fe,Ni单掺杂和(Fe,Ni)共掺杂ZnO的介电函数虚部均在0.46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峰;Fe,Ni单掺杂和共掺杂ZnO的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的红移,并都在1.3eV处出现较强吸收峰.结合他人的计算和实验结果,给出了定性的讨 关键词: 氧化锌 掺杂 第一性原理 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990.
陶理  迟楠 《光学学报》2012,32(4):406003-7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串行结构的最小频移键控调制技术,产生了相位连续,频谱宽度窄,每码元时间有两次π/2相移,类似于传统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信号,给出了该调制方案的理论推导,并将其应用于8进制的多维多阶调制系统中。理论和仿真分析了不同的8进制调制方案在频谱特性,残留色散容限,自相位调制容限的不同,还分析了其受到系统滤波带宽的影响。最后仿真实现了通过350km的色散完全补偿的光纤120Gb/s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