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6篇
  免费   3145篇
  国内免费   1503篇
化学   1653篇
晶体学   849篇
力学   350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87篇
物理学   590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电沉积-热解法在3Cr25Ni7N合金表面制备了Y2O3薄膜,并研究了薄膜处理对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氧化动力学曲线、SEM及XRD分析结果表明,Y2O3薄膜处理使合金表面氧化膜以尖晶石结构为主,氧化膜致密,有效地抑制了Cr2O3的挥发反应,且氧化膜与基体的附着性好,因此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这与氧化钇薄膜在较低温度下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的机制是不同的。在不同温度下,Y2O3薄膜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2.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 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 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 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 ℃, 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 ℃/s以上, 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 ℃/s. 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 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 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 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 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 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 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63.
原位聚合沉积聚苯胺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空间稳定剂,直接在玻璃基体表面聚合沉积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苯胺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呈翠绿色,薄膜厚115 nm,表面电导率为4.6×10-3S/cm。电致变色实验中聚苯胺电极电位在-6~ 6 V循环变化时,薄膜颜色在黄绿和蓝绿间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前后聚苯胺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降低,极化子峰发生红移,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中醌式结构单元被还原,聚苯胺薄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4.
张丽明  王莹 《化学研究》2007,18(4):83-85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ITO玻璃和硅片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C轴取向的ZnO薄膜.并研究了溅射气压,基底温度,以及氧偏压对ZnO薄膜物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制备ZnO薄膜的最佳溅射条件.  相似文献   
165.
Novel NaA/carbon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on a porous a-Al2O3 substrate by incorporatingnanosized NaA zeolite into novolak-type phenolic resin.The prepared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SEM and single gaspermeation tests.The NaA zeolite/carbon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exhibited that the ideal separation factor of CO2/CH4 was 28.4and the carbon dioxide flux was 3.39*10-7mol/(Pa m2s)at room temperature and under a pressure difference of 100 kPa,whichwa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carbon membrane prepared at the same procedures and conditions as those ofcomposite films.From the SEM images,the films were continuous and highly intergrown.Compared with carbon membranes,thethickness of nanocomposite films was drastically decreased,which was helpful to reduce the diffusion resistance and increase theflux of gas permeance.  相似文献   
166.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ZnFe2O4/TiO2 Fil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nano-ZnFe2O4/TiO2 films possess the function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degradation for organic pollutants. The sols of ZnFe2O4/TiO2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nd coated on glass and porous ceramic by vertical coating and dipping-lift processes,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after drying and sintering. The composition, appearanc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film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ilm on porous ceramic performa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SEM, AFM, UV-Vis spectrometer, and mercury porosimeter,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multifunction porous ceramic elements for gas-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67.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 运用静电力自组装和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薄膜和聚苯胺(PANI)薄膜, 并通过XPS和SEM对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 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制备了PANI/TiO2复合薄膜和PANI薄膜气体传感器, 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3和CO 的敏感性能. 结果表明, PANI/TiO2复合薄膜较PANI薄膜具有更优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168.
为实现室温下低浓度NO2气体检测,制作了p-六联苯(p-6P)诱导层的酞菁铜有机薄膜传感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沉积速率下p-6P薄膜的生长规律,慢速沉积提供足够的分子扩散时间,利于薄膜横向生长,形成高度低、尺寸大的晶畴。在p-6P薄膜上生长了酞菁铜薄膜,可以清晰看到晶畴上酞菁铜薄膜的有序排列。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阐明了p-6P对酞菁铜薄膜具有很好的诱导效应。通过对比不同沉积速率p-6P薄膜诱导的酞菁铜传感器性能,发现慢速沉积诱导层的酞菁铜器件有高的响应强度和低的回复时间。异质诱导生长的酞菁铜传感器响应强度是直接生长在二氧化硅上的酞菁铜传感器的2倍,回复时间是3.2 min,对浓度为1.0 × 10-5的NO2气体灵敏。  相似文献   
169.
基于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将丙烯酸树脂薄膜在含有二氧化硅和异氰酸酯三聚体交联剂的乙酸乙酯(良溶剂)和乙醇(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中浸渍提拉,获得具有多孔结构的超疏水薄膜。分别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表征了超疏水薄膜的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其疏水性、自清洁性及耐磨性。当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与乙醇的体积比为6∶4、SiO_2的质量浓度为0.025g/mL时,超疏水薄膜的水接触角可达158°±3°,且经历35个周期的砂纸磨损(100g载重)后仍保持超疏水性,具备良好的自清洁性与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0.
蜂窝状有序多孔膜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微、纳米尺寸的图案化高分子薄膜材料,在超疏水表面、光电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形貌或性质具有可逆刺激响应特性的智能型多孔膜不仅拥有常规多孔膜的性能,而且还拥有独特的开-关功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智能有序多孔膜近年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其体系构建、响应方式、机理、性能和相关应用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评述了不同刺激响应多孔膜的特点及优劣势,探讨了智能多孔膜的优化设计及提高响应性能等问题,指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