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化学   86篇
力学   709篇
综合类   60篇
数学   85篇
物理学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4mmSHPB实验装置对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进行动态压缩实验和动态劈裂拉 伸实验。获得了钢纤维RPC在1~102s-1应变率加载下的动态力学参数。对试件内的动态应力分布进行数 值模拟,验证了动态实验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钢纤维RPC的动态压缩和动态劈裂拉伸的力学性能均表现出 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钢纤维RPC冲击压缩破坏应力、冲击压缩破坏应变、弹性模量、动态 劈裂拉伸破坏应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动态拉压比相对静态拉压比也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2.
高阻尼混凝土的阻尼性能与工作频率紧密相关, 以往测试材料阻尼性能的黏弹谱仪或 动态力学分析仪, 无法测试如混凝土之类大尺寸材料的剪切阻尼性能. 针对高阻尼素混凝土 剪切直杆, 采用复阻尼模型, 建立剪切振动方程, 通过振型分解法求得简谐荷载激励下杆端 稳态位移反应, 得到了混凝土材料剪切阻尼性能的测试公式, 并设计了相应的阻尼测试装置. 该测试装置为研究混凝土类大尺寸材料的剪切阻尼性能和阻尼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43.
陈波 《力学与实践》2011,33(4):51-54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 将非线性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几何规划问题, 并导出了钢筋混凝土 框架梁截面优化设计的计算公式. 算例结果分析表明, 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4.
介绍了新型框架梁试验台的原理和构造, 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在梁端产生轴 向和转动约束来模拟框架梁的实际受力状态. 应用该装置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进行了试验研 究, 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并表明该试验台稳定可靠, 测试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345.
根据不可逆热力学原理和推广的Onsager原理建立了内变量演化的非线性方程;采用迭代方法得到了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并根据Lipschitz条件给出了迭代解的收敛条件。由此,建立了一维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将这一本构关系推广至三维应力情况,并考虑了状态方程和损伤演化,在剪切诱导材料粘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混凝土损伤耦合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在该关系式中:损伤演化方程与混凝土的粘性应变积累相关;状态方程服从三次多项式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比较好地表征混凝土材料在达到强度极限前后的强化与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6.
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各向同性连续损伤力学理论,以损伤条件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为变量,基于Ottosen理论模型建立了混凝土冻融损伤破坏准则,并以Ottosen本构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建立的冻融损伤破坏准则构建了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并编制了本构模型有限元程序,经过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准确,为有限元计算和冻融作用后混凝土结构模拟应...  相似文献   
347.
混凝土徐变应变全量递推方法研究及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变形与应力作用历史密切相关,常见的徐变计算方法需记录每一步应力变化,占用大量的存储和计算空间,效率低;采用指数形式徐变度函数可利用指数特点建立只记录当前应力的增量递推式,但不适于应用更广泛的非指数函数形式徐变预测模型.应用徐变恢复理论和应力冲量持时函数,建立了不需记录全部应力历史的全量递推方...  相似文献   
348.
基于纤维模型的粱柱单元特别是柔度法单元有着较高的计算精度,已被较多地用于评价钢筋混凝土桥墩的位移(廷性)能力。随着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残余位移、极限曲率及曲率延性系数、纵筋和混凝土的最大应变、纵筋低周疲劳损伤等桥墩地震损伤量化指标。选用刚度法和柔度法纤维单元,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结点锚固...  相似文献   
349.
高频燃烧红外分析法测定混凝土中的硫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快速测定混凝土中的硫含量.通过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分析条件:以水泥标准物质校正仪器,以铁屑、钨粒加锡粒为助熔剂,称样量为0.03~0.2g.用该法对4种混凝土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结果相吻合,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精密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50.
The coupled effect of moisture diffusion and mechanical load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concrete is studied. The traditional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CDM) framework is modified to model detrimental effects of moisture and mechanical loading. Adhesive/cohesive moisture-induced damag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a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time-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due to moisture. X-ray two-dimensional (2D) computed tomography-imag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construct finite element (FE) microstructural re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After being calibrated against pull-off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moisture-induced damag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which is coupled to thermo-viscoelastic–viscoplastic–viscodamage mechanisms,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concret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generated 2D FE microstructural representation along with the coupled moisture–mechanical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model the overall thermo-hygro-mechanical response of asphalt concr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