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2篇
  免费   1854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化学   606篇
晶体学   116篇
力学   1151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838篇
物理学   60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神光-Ⅱ装置三倍频实验中靶场单元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为了满足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三倍频光(351nm,3ω)的物理实验要求,靶场三倍频模拟光源和瞄准监视系统两个主要单元技术的改进,即三倍频模拟光源由基频光(1 053nm,3ω)通过腔外的KTP+BBO晶体倍频获得,再经八路分光系统和主激光耦合;瞄准监视系统由透射式光学系统改进为反射式光学系统,避免原系统存在较大的色差,提高瞄准精度。  相似文献   
12.
陈茁  王长红  邓锴 《应用声学》2024,43(1):40-46
具有不同波束开角的声学多普勒测速设备未标定的测速结果存在偏差。基于水底椭圆散射模型研究了波束开角对声学多普勒测速结果的影响,对提高声学测速性能具有实际意义。水底椭圆散射模型下,足印上不同方位传播损失和散射强度存在差异,导致频谱不对称,测频结果偏小。利用不对称系数量化频谱不对称程度,若波束开角增大,方位不对称系数随之增大,测频偏差增大,推导了波束开角导致的测频偏差解析式。分析仿真和外场试验数据测频结果可知,不同多普勒频移下测频偏差和理论计算值相符,不同波束开角下实际测频偏差与理论公式计算的测频偏差均随波束开角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When arsenides are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at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s, as much as 2% excess arsenic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ilayer. This excess arsenic is in the form of antisites, but there is also a substantial concentration of gallium vacancies. With annea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rsenic antisite and gallium vancancy concentrations as the excess arsenic precipitates. With further anneal, the arsenic precipitates coarsen. This combination of low substrate temperature molecular beam epitaxy and a subsequent anneal results in a broad spectrum of materials, from highly defected epilayers to a two-phase system of semimetallic arsenic precipitates in an arsenide semiconductor matrix.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some very interesting and useful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激光束的形状和能量分布限定了激光的应用范围,为满足不同的激光加工需要,必须对激光束进行变换。针对实验室用CO2激光器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激光扫描环形光斑光束优化法。基于温度场叠加原理建立了扫描环形光斑温度场的数学模型,模拟其温度场,可得到其温度分布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聚焦光斑与扫描环形光斑在激光淬火中对材料的热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扫描环形光斑能改善激光热处理硬化层分布。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激光扫描环形光斑技术可以实现激光热处理光束的优化,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等离子体的爆炸发射模型,利用自洽的2.5维的胞中粒子(PIC)模拟程序MAGIC模拟了平板型磁绝缘离子二极管中电子和质子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电压为300kV,外加磁场为2倍临界磁场情况下的二极管特性,阴阳极间隙中带电粒子的空间和相空间分布,以及净电荷密度分布和电场分布,结果表明,引出束流密度比单离子Child-Langmuir公式计算的结果大5倍;外加磁场导致在阴极附近形成虚阴极。空间电荷使得阴阳极间隙中电场扰动和增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离子通道回旋电子束脉塞(ICECM)中的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利用流体理论与自洽非线性理论方法对ICECM中等离子体波效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波加强了电子束的纵向群聚,束-波互作用的能量交换效率及系统增益得到明显提高。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对于中等等离子体密度、1.5kA电流和1MV加速电压的电子束,系统能够获得的脉冲功率和频率分别为200MW和280GHz的毫米波束。  相似文献   
17.
改进了文献中报导的Boltzmann基本方程。与Boltzmann基本方程相比,改进后的Boltzmann方程更全面地描述了电子与基态氩原子碰撞的物理过程,并能计算出整个能量区间的电子分布。利用Boltzmann基本方程和改进的Boltzmann方程,对电子束泵浦氩中能量大于氩原子第一激发态能量(11.56eV)的高能电子分布函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中,选取了电子碰撞氩的微分电离截面和激发截面的解析表达式。对计算所得的稳态电子分布函数以及达到稳态分布所需的特征时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电子束、离子辅助和离子束溅射三种镀膜工艺分别制备光学薄膜,包括单层氧化物薄膜和增透膜,然后采取一系列测试手段,如Zygo轮廓仪、原子力显微镜、表面热透镜技术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来分析和研究不同的工艺对这些薄膜性能的不同影响,以判断合理的沉积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液体粘滞阻尼器为振动控制外部装置,主桥采用欧拉伯努利梁,通过中国和谐号动车组CRH380AL、日本新干线Shinkansen700和欧洲高速列车HSLMA8三种不同类型的高速列车对比,模拟分析了高速列车作用下桥梁结构共振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与安装位置对桥梁结构振动响应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合理有效地布置列车荷载轴距,可使桥梁结构发生基频共振的列车时速在运营时速之外,避免了桥梁结构发生较大振动峰值响应,即桥梁结构的基频共振;(2)随着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的增大,桥梁的加速度峰值在列车不同时速下均在减少,对桥梁振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减振效果;(3)通过合理安置液体粘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高速列车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共振响应;(4)随着粘滞阻尼器与主梁的连接点位置逐渐远离支座,粘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逐渐明显;(5)随着粘滞阻尼器与桥台的连接点位置逐渐靠近支座,粘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略有提升,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study collisions between ions and neutrals, a new Guided Ion Beam (GIB) apparatus, called NOVion, has been assembled and tested.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instrument is to measure absolute cross sections at energies relevant for technical or inter- and circumstellar plasmas. New and improv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forming H3+ in collisions of H2+ with H2. Between 0.1 eV and 2 eV, our measured effective cross sections are in good overall agreement with most previous measurements. However, at higher energies, our results do not show the steep decline, recommended in the standard literature. After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l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 a new analytical function is proposed, describing properly the dependence of the title reaction on the collision energy up to 10 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