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篇
  免费   1545篇
  国内免费   886篇
化学   1279篇
晶体学   237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36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型蒽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蒽衍生物蓝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蒽;芴;电致发光  相似文献   
992.
磷钼酸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钼酸(H4PMo12O40·xH2O,PMo12)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添加剂,制备了Pt-PMo12/C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添加剂对于DMFC阴极氧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的Pt/C催化剂相比,相同载量下极限扩散电流提高了56.3%.在单电池性能测试中,这种促进作用使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993.
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来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应用研究,着重从生物活性、分子磁性和光电材料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参考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一类新型有机硅聚合物主链掺杂氧原子聚硅烷的合成与性质.该类聚合物是通过氧原子有规律地插入聚硅烷主链,形成具有氧杂低聚硅烷的序列结构(-[(SiMe2)mO]n-).聚合物的主链呈现了聚硅烷以及聚硅氧烷的杂化体结构.通过对此类聚合物性质的研究,能够获得有关此类聚合物行为的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聚硅烷和聚硅氧烷化学性质的了解.总结了此类聚合物的两类有效合成方法:通过α,ω-二功能基封端的线性硅烷低聚体缩聚反应法以及氧杂环硅烷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法,包括氧杂环硅烷单体的开环聚合平衡和反应机理.讨论了此类聚合物的表征、热稳定性及其结构形态.在结论部分展望了此类聚合物的预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有机金属聚合物/多酸纳米杂化LB膜的制备与光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共轭大π键的有机金属聚合物(OMP)作有机组分, 以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钨(钼)磷杂多酸作无机组分, 以十八胺为辅助成膜剂, 用LB技术制备了3种新型有机金属聚合物/十八铵/杂多阴离子OMP/ODA/HPA (HPA=PMo12, PW12, P2Mo18)杂化LB膜. 用π-A曲线﹑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表面光电压谱(SPS)对标题LB膜的成膜性能及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标题杂化LB膜的崩溃压为26.8 mN/m, 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光电压响应, 并有好的发光性质. 当电压为±8.0 V时, 隧道电流是-0.1~-2.3 nA.  相似文献   
996.
硬质粒子扰动下铜电沉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增伟  朱荻 《电化学》2005,11(4):412-415
使用常规旋转电极电沉积技术,引入陶瓷球等一类硬质粒子,在旋转电极的带动下,使陶瓷球不断磨擦和撞击阴极表面而实现电铸铜.对比酸性溶液电铸铜和碱性溶液电铸铜,发现硬质粒子在电沉积过程中能扰动离子的放电过程,并影响电铸层的组织结构.但由于二者放电机理不同,前者形成的电铸层表面布满尖状毛刺,而后者则表面尖刺消失,但脆性大.SEM和XRD测试表明,由碱性电铸液沉积的电铸铜层,表面光亮平整,晶粒致密,大小约为100~300 nm,其结晶形态接近无序取向.  相似文献   
997.
朱万强  唐国风  勾华 《化学学报》2007,65(17):1875-1880
合成和表征了一类苯环上含F和CF3基团的1,3,4-噁二唑类化合物, 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结果表明, 与不含氟的噁二唑化合物相比, 三氟甲基苯单元可降低化合物的LUMO能级, 而四氟苯单元则对化合物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双核锰配合物;氢键;表面光电性能;表面光电压光谱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苝酸酯受体光伏器件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加工,不受材料种类限制和易于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而受到极大关注.自从1992年发现从共轭聚合物的基态到富勒烯存在光诱导电子转移现象以来,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较多的是共轭聚合物为给体(D),富勒烯为受体(A)的体系,能量转换效率可达3.3%,苝酸酯是一类液晶材料,其结构高度有序且含有4个吸电子的酰基,使得它们适合电子传输,且在普通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与共轭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可制成薄膜,本文的研究表明,苝酸酯也是一类良好的电子受体,与共轭聚合物给体匹配,可用于制备光伏器件——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000.
具有共轭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并被应用于导电、光电、电致发光等方面的研究 [1~ 3] .聚合物较之传统的无机太阳能材料 (如硅半导体等 )具有价格低廉 ,可方便地改变结构等优点 ,其光电转换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光电转化效率和可加工性能 [4 ,5]两个方面 .由于共轭高分子如聚苯胺在一般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 ,人们通过合成取代聚苯胺来提高其溶解性 ,从而改善其加工性能 ,为最终提高其在功能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保证 .磺化聚苯胺就是通过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而使其成为一种水溶性的高聚物 .自组装技术自 1 991年由 Dec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