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化学   30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9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20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陈通  刘丽珍  胡程  黄洪伟 《催化学报》2021,42(9):1413-1438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日益膨胀,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也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够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的化学能,此外它能够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来降解空气或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具有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有着广阔前景的绿色无污染的能源转化和环境修复手段.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一些光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如TiO2和ZnO等.然而,由于它们的宽带隙,仅仅在紫外光下具有活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太阳光的利用.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钨酸铋(Bi2WO6)作为一种典型的Aurivillius层状钙钛矿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阻碍了Bi2WO6光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致力于进一步增强Bi2WO6光催化剂的活性.本文对Bi2WO6基光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首先介绍了Bi2WO6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基本原理.然后,基于Bi2WO6的改性策略,包括形貌控制、原子调控和复合材料制备,重点讨论了Bi2WO6在水分解、污染物处理、空气净化、杀菌消毒、二氧化碳还原、选择性有机合成等领域的光催化应用.最后,对Bi2WO6基光催化剂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总结,提出了Bi2WO6光催化剂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包括(1)大规模、精确可控地合成Bi2WO6,特别是高活性晶面、多孔结构和量子点的设计;(2)精确调控原子位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活性位点上的光催化过程;(3)发展原位表征技术来观察复合光催化剂的界面电荷动力学以及开发新型Bi2WO6基复合体系.(4)通过机械应力、温度梯度以及电场等外场的耦合提高Bi2WO6的光催化性能;(5)进一步深入研究Bi2WO6在不同领域的光催化应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和太阳能燃料制备方面,一些新的应用如固氮等也值得探索.期望本综述能够为Bi2WO6和其他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无机-有机杂化ABX3材料非常重要。它既作为光吸收材料,同时又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因此它的光电性质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本文综述了调控无机有机金属卤化物ABX3型钙钛矿光伏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73.
基于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制了一台基于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原理样机。样机将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中的一面反射镜偏转一个小角度,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束光波面之间产生一维连续的光程差,在图像传感器的像面上形成空间调制干涉条纹,构成空间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一系列原理验证性实验表明:光谱仪原理正确可行,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并且具有高通量,高信噪比,大视场和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74.
基于光频调节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相位补偿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源频率调节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主动相位补偿的信号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检测原理,对信号解调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搭建了实验系统,并编写了实时的信号采集、处理程序,对某一干涉型光纤水听器的声压灵敏度进行了测试。在频带20 Hz-1.3 kHz上,平均声压灵敏度为-162.2 dB(0 dB=1 rad/μPa),波动小于±0.8 dB,与采用相位载波调制解调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吻合。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由于传感部分不含有源器件,便于实现全光纤化,且解调算法简单、检测频带宽,该方法能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当中。  相似文献   
75.
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调制传递函数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航天光学遥感器在轨调制传递函数模型和遥感图像的分析,找出遥感图像中与调制传递函数有关的特征信息,采用神经网络为工具,完成利用遥感器传输下来的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进行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首先模拟出包含不同调制传递函数等级的遥感图像,组成训练样本集,再从图像中分别提取出直接与调制传递函数有关的特征参量和与景物结构有关的特征参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网络通过对训练样本集中模拟出的大量调制传递函数已知的遥感图像训练后,当再次输入一幅调制传递函数未知的遥感图像时,便能够正确估计出其调制传递函数值。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地面铺设靶标或预先获得调制传递函数已知的同一地面景物的航空图像作为参考,只需获得任意一幅地面景物图像即可完成对遥感器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噪声对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时,对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误差约为6%,而在考虑噪声时,评价误差约为9%。  相似文献   
76.
江阳  于晋龙  胡浩  王文睿  杨恩泽 《光学学报》2007,27(8):1397-1400
采用双波长注入一包含伪随机码发生器与相位调制器的光电振荡器可以同时得到非归零(NRZ)码,归零(RZ)码以及光,电时钟信号输出。该方案使用了光域耦合的双环路结构,在不增加有源器件的条件下实现边模抑制。相位调制器用于反馈调制并同时实现占空比可调的非归零码到归零码的转换。双波长的注入排除了编码信号在振荡器中引入的非时钟频率成分。实验给出了10 Gb/s工作速率下的结果,得到了抖动为637 fs的光信号输出。转换得到的归零码信号占空比约为33%。输出电时钟信号的相位噪声在频偏10 kHz处为-109 dBc/Hz,边模抑制比为58 dB。  相似文献   
77.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测量气体温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健  黄伟  顾海涛  高秀敏  刘立鹏 《光学学报》2007,27(9):1639-1642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温技术——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测温技术。介绍了温度测量及调制吸收光谱技术原理,分析了调制幅度对气体温度测量的影响。优选了氧气吸收谱线对13163.78 cm-1和13164.18 cm-1,在搭建的高温实验系统上,实现了气体温度和浓度的同时测量。通过分析实测波形获得了谱线13164.18 cm-1在823~1323 K温度范围内的碰撞展宽系数和温度指数。实验结果表明,在823~1323 K温度范围内,系统温度测量的线性误差为0.65%,最大波动为±15 K。  相似文献   
78.
A four-level double-ladder atomic system with two upper states coupled to the excited state by a standing-wave trigger field is explored to generate photonic bandgap (PBG) structur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pontaneously generated coherence (SGC) from the two decay pathways, we can obtain single or double fully developed PBG when the trigger field is far away from resonance or resonant. While in the absence of SGC, the atomic medium becomes strong absorptive to the probe field, and therefore the resulting PBGs are severely malformed or even cannot be opened up.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BG structure is originated from the third-order cross Kerr nonlinear modulation between the probe and trigger fields. This mechanism differs from the recent schemes based on linear modulation.  相似文献   
79.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0):1743-1756
Abstract

Electrolytes were found t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ell constant in electrochemically modulated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dependence of cell constant on electrolyte type did not reflect any relation with regard to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values. However, electrolytic species of larger ionic sizes result in significantly lower cell constants, and vice versa.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cell constant is exponentially dependent on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with higher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resulting in decreased cell constants. When a potential ramp is applied to the working electrode, a steep change in the potential of the working electrode towards the final potential takes place direct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tential ramp. The change in the potential of the working electrode then follows an exponential decay isotherm, which depends on both electrolyt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80.
Nach Erläuterung der Modulationsüvbertragugsfunktion, einer wichtigen Kenngröβe eines szintigraphischen. Der Übertragungssystems, wird mit ihrer Hilfe ds Auflösungsvermögen von 3″ - und 5″ -Kollimator-Detektor-Systemen verglichen. Die Übertragungsfunktionen werden aus Linienverbreiterungsfunktionen ermittelt. Es wird der Verlauf der Modulationsübertragungs funktionen einzelner Kollimatoren der 3″ - und 5″-Systeme in Abhängigkeit vom Quellen-Kollimator-Abstand diskutiert. Ferner wird die λ/2-Regel benutzt, um Aussagen über die darstellbaren Detailgröβen zu machen, und schlieβlich wird die äquivalente Bandbreite für die einzelnen Modulationsübertragungsfunktionen angegeb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