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84篇
化学   952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41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255篇
物理学   10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成都市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流经成都市内的三条河流(府河、南河、沙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资料,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流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Cr,地质累积指数分级多在0~1之间,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范畴。  相似文献   
112.
洛阳市郊区叶菜中重金属含量抽样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洛阳市郊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郊区李楼乡和孙旗屯乡抽取的叶菜样品中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个蔬菜样品中Cu含量在0.393 9~0.970 7 mg/kg之间,Zn含量在1.395 0~10.080 0 mg/kg之间,均未超过国家蔬菜卫生限量标准;Pb含量在0.100 0~0.248 6 mg/kg之间,其中有3个样品Pb含量超出国家蔬菜卫生限量标准;Cd含量有5个样品未检出,其余3个样品也不超国标。经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洛阳市郊区叶菜类蔬菜重金属污染大部分已处于警戒级到轻度污染,因此,应加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的鉴别是准确、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污染物的工业、农业和交通因子三大主要来源,重点阐述了目前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所运用的化学形态研究、剖面分布、同位素示踪、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4.
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鑫 《化学研究》2010,21(3):97-100
重金属离子危害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总结了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主要包括:纳米零价铁的表面吸附-配合、还原、吸附-还原,并对纳米零价铁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5.
电子垃圾拆解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约70%的电子垃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而我国自身也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我国电子垃圾拆解活动采用的工艺较为原始,位于广东的贵屿和浙江的台州是我国最大的两个电子垃圾拆解地,拆解过程中电子垃圾本身含有和不当处置所产生的大量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二 NFDA1 英类、溴代阻燃剂等)释放到环境中,对拆解地生态系统及居民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针对我国电子垃圾拆解所造成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污染现状、管理措施和法规、拆解区居民所面临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暴露健康风险及其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对电子垃圾拆解区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及新型环境污染物研究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6.
Three multi‐responsiveness supramolecular metal‐organic gels (MOGs) have been prepared upon Ba(OAc)2, CdSO4·8H2O and Pb(NO3)2 with a simple ligand (G17) based on a carboxyl‐functionalize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 in alcoholic‐water solutions. The MOGs display the formation of well‐developed nanofibrillar networks composed of intertwined fibers which provide stability to gels structures through coordination, hydrogen bonding and π‐ π interaction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s. MOG‐1 shows good stimuli responsiveness toward the changes in K2CrO4, both MOG‐2 and MOG‐3 do good job toward the changes in Na2S. Moreover, because these MOGs were formed easily by gelator with some heavy metal ion, such as Cd(II) and Pb(II), it might provide the basis for heavy metal ion capture and removal.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烟叶中Mn,Cu,Zn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d,Cr,Pb元素,以HNO3-H2O2微波消解法获取烟叶中的重金属总量,以超声水提取法获取水溶态重金属进行初级形态分析,以Tessier逐级提取法获取5种形态的重金属进行次级形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6种重金属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8 8,检出限为0.16~3.1μg·L-1。烟叶样品中Mn,Cu,Zn,Cd元素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形式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而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Cr,Co,Ni,Cu,Zn,As,Cd,Hg和Pb 9种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方法。确定了微波消解仪和等离子体质谱仪的最佳操作参数,研究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方法,选择了各元素的测定同位素,以Ge,Rh和Tl为内标补偿基体效应,建立了样品测定方法。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的空心胶囊中微量重金属的含量。方法对试样中各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14.1%,加标回收率在90.0%~102.0%。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满足于空心胶囊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使用ZSX PrimusⅡ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土壤样品中与生命健康和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的重金属元素Cu、Pb、Zn、As、Sb、Co、Cr、Ni进行同时测定.选用土壤国家标准物质、以国家标准物质为基体自制校准物质绘制标准曲线,解决了相关标准不足的问题,拓宽了元素测定范围(10~20 000μg/g),重点探讨了As、Sb的测量条件.虽然As、Sb的检出限和准确测定下限较高,但对于土壤质量的评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20.
重金属铊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剧毒重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是典型的稀有分散金属。环境介质中铊的自然本底值较低,但随着铊矿床的开发和铊资源的广泛应用,岩矿石中的铊在自然力或人为作用下向环境介质中迁移。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水体、动植物和人体中的分布,以及在上述环境介质及大气中的迁移行为。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介质中铊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是反复循环的复杂过程,通过风化、溶解、淋滤、吸收、沉降、固结等方式在环境介质中循环往复,从而危害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铊污染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