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3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3438篇
化学   10091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85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2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A thick silica gel film, corresponding to the glass film of 10–20 micron in thickness, has been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liquids, hexane and water, using E-40, a partially polymerized silicon alkoxide, as the precursor. The film formation was possible using both acid- and base-catalyzed water, but was greatly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catalyst. Only the trace of a film was observed for the system catalyzed with a strong electrolyte such as HCl, HNO3 or NaOH, while a gel film, corresponding to the glass film of several to 10 micron in thickness was formed with a weak electrolyte such as ammonia, organic acid like acetic acid, citric acid, etc., of similar pH value. The direct introduction of organic base catalyst like triethylamine in hexane wa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use of ammonia water, suggesting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of E-40 to form a gel film takes place in the organic phase, where water molecules, as well as undissociated ammonia or organic acids, can diffuse in.  相似文献   
992.
担载型铂催化剂上甲烷活化的TP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手段,系统地考察了甲烷在Pt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特征及甲烷分解后产生的表面碳物种。结果表明,CH4确能在SiO2担载型Pt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复杂的碳物种。这些碳物种间可发生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93.
研制了适合多乙苯脱氢制多乙烯苯的Fe-K-Ce复合型脱氢催化剂.助剂钾以钾霞石(KAlSiO4)方式引入,既克服了钾的大量流失,又保留了钾碱的抗积炭性能,使催化剂活性稳定.另一助剂CeO2的加入对催化剂中的各组分起到了一定的分散作用,使催化剂晶粒度变小,并且提高了活性组分Fe2O3的还原温度,因而可增强催化剂的抗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中空纤维催化膜反应器中环戊二烯的选择加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负载钯催化剂(PVP-Pd)镶嵌到三种醋酸纤维(CA)中空膜(CA-I,CA-Ⅱ,CA-Ⅲ)内制各中空纤维催化膜,并进一步制成催化膜反应器,在40℃和0.1MPa的反应条件下,在催化膜反应器中进行了环戊二烯的选择加氢反应,考察了具有不同氢气渗透率的醋酸纤维丝组成的三种膜反应器对反应的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各种反应参数对反应的影响,CA中空纤维催化膜对环戊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积炭法研究稀土对催化剂镍表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利用一种具有H_2O_2催化活性的Cu-MOF[Cu_3(BTC)_2(H_2O)_3,简称HKUST-1],构建了以邻苯二胺(OPD)为颜色指示分子的比色传感体系,实现了对H_2O_2和多巴胺(DA)的快速灵敏检测。HKUST-1起到催化H_2O_2氧化OPD的作用,反应体系能够呈现出显著的颜色变化。在优化条件下,415nm处的吸收峰强度与H_2O_2浓度呈双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10~50 mmol/L和50~100 m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947和0.9995,最低检出限为1.29mmol/L。由于DA能抑制H_2O_2氧化OPD,因此比色传感体系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DA,线性范围分别为0.25~5μmol/L和2.5~25μ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783和0.9705,最低检出限为0.262μmol/L。该项工作拓展了Cu-MOFs材料在生物分子催化和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利用Co(CH_3COO)_2、氧化钼、钼酸和咪唑为基础原料,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oMoO_4晶须材料.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证明为完整均匀的CoMoO_4晶须.在环辛烯环氧化催化反应中对材料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CoMoO_4晶须具有优良的非均相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8.
以甲酸为燃料、 Fe3+为氧化剂组成了一种新型的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为多壁碳纳米管(MWCNT)或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β-CD-MWCNT)负载的金属钯或钯锡纳米颗粒: PdSn/MWCNT, Pd/β-CD-MWCNT和PdSn/β-CD-MWCNT. 运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CA)等技术研究了各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酸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金属锡能促进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甲酸氧化电位提前, 电流密度增加; 环糊精的改性对催化剂电催化活性有一定提升. 将上述催化剂制成电池阳极片, 碳粉制成电极阴极片, 组成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并测试其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 电池的开路电压在0.981.20 V之间; 以PdSn/β-CD-MWCNT为阳极时, 其最大放电电流密度达50 mA/cm2, 最大功率密度达12.6 mW/cm2, 远优于以Pd/C为阳极的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经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RGO),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RGO);对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以碳纳米管(CNTs)和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的Ni基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由于催化剂的载体分别为RGO,CNTs和AC,所以Ni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利用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测试、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RGO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316 m~2/g),Ni在Ni/RGO上的颗粒尺寸(5.3 nm)小于其在Ni/CNTs(8.9 nm)和Ni/AC(11.6 nm)上的颗粒尺寸;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00.
Several new 6-(alkylamine)-6H-dibenz[c,e][1,2]oxaphosphinine-6-oxid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one-pot reaction, starting with 2-phenylphenol, phosphorus trichloride, and a Zn catalyst, to form 6-chloro-6H-dibenz[c,e][1,2]oxaphosphine. The alkylamine derivatives were subsequently prepared through a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involving aliphatic amines and H2O2 oxidation under soft conditions.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is a one-pot synthesis, does not require an inert atmosphere, and involves in situ catalyst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