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化学   1282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35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在L^p(1〈P〈∞)空间上研究板几何中一类具反射边界条件下各向异性、连续能量、均匀介质的奇异迁移方程.证明其奇异迁移算子产生C0半群和该半群的Dyson-Phillips展开式的二阶余项是紧的,且得到了该算子的谱在区域Г中由具有限代数重数的离散本征值组成等结果.  相似文献   
932.
通过共沉淀与同相反应法制备层状的 LiNi0.45 Mn0.45Co0.10O2,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测定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在2.5~4.5 V范围内,以0.1 C(28 mA·g-1)放电,LiNi0.45Mn0.45Co0.10O2正极材料的起始放电容量达到167.2 mAh·g-1,但循环性能较差.当采用 A1F3包覆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探索AIF3包覆对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AIF3包覆层能够阻止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溶解和侵蚀,稳定其层状结构,同时降低了电极界面阻抗.冈此A1F3包覆技术足一种改善LiNi0.45Mn0.45Co0.10O2材料电化学件能的有效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933.
系统研究了La5/8Ca3/8Mn1-xCoxO3(0.0≤x≤0.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体系的晶胞体积单调减小,并出现正交到四方的结构变化;绝缘体-金属转变(I~M)温度TIM向低温区移动,对应的峰值电阻率ρp急剧升高.在高温区(T>TIM)体系的输运特性满足可变程跃迁模型,对低浓度掺杂(x≤0.1)样品,具有典型的绝缘-金属转变行为,在低温区(TCo掺杂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34.
Co掺杂对YBa2Cu3O7-δ微观结构及透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RD、TG和标准四电极法研究了YBa2Cu3-xCoxO7-δ(x=0~0.5)混合导体的结构和性能,稳态法考察了Co掺杂量对膜材料透氧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x<0.05时,Co掺杂可以提高透氧量,在x=0.05时达到最大值(940℃,厚1.4mm的膜材料透氧量为0.53ml/min.cm2)。当x>0.05透氧量开始减小,当x>0.01后,透氧量下降到比未掺杂的YBa2Cu3O7-δ还要小。从晶格结构与Co掺杂量的关系及Co-O键能与Cu-O键能的差别对透氧量随Co掺杂量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5.
铈掺杂对Co_3O_4/微孔-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微孔-介孔分子筛,并以Ce掺杂改性后制备了Co3O4/Ce-微孔-介孔分子筛催化剂,考察了Ce掺杂微孔-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对苯催化完全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BET,XRD,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e的加入有利于提高MSZ-B催化剂的催化活性。XRD分析显示Ce的加入不会阻塞Co3O4在微孔-介孔分子筛孔道内的分布;TPR分析表明:Ce的加入提高了MSZ-B催化剂的可还原性能,催化剂的可还原性能是影响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另外,介孔的存在不利于Ce改性Co3O4/ZSM-5微孔分子筛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36.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乙醇为溶剂在冰水浴中合成了一系列Co1-xNixB合金催化剂,研究了该系列合金不同Ni含量对NaBH4水解放氢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显示Co1-xNixB合金是纳米非晶态颗粒.放氢测试表明Co1-xNixB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放氢速率先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在x=0.15时放氢速率达到最大值,然后随x值的增加而减小.298K时Co0.85Ni0.15B合金催化碱性硼氢化钠水解的最大放氢速率可达4228mL·min-1·g-1,CoB和Co0.85Ni0.15B合金催化放氢的活化能分别为34.25和31.87kJ·mol-1.因此以乙醇为溶剂合成的Co1-xNixB合金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37.
A new 1D coordination polymer [Co(bpp)3Cl2(H2O)2]n 1 (bpp = 1,3-bis(4-pyridyl)-propa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um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Ibca with a = 16.569(9),b = 17.240(10),c = 27.087(16) ,V = 7738(8) 3,Z = 8,Dc = 1.306 g/cm3,Mr = 760.65,λ(MoKa) = 0.71073 ,μ = 0.623 mm1,F(000) = 3192,the final R = 0.0678 and wR = 0.2011. The Co(II) atom is coordinated in a slightly distorted octahedral CoN4Cl2 geometry by two Cl atoms in the axial positions,four N atoms from the two bridging bpp ligands and two pendant bpp ligands. The CoN4Cl2 octahedra are connected by the bridging bpp ligands to form a 1D neutral coordination polymer chain. The chains are linked by face-to-face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adjacent pendant bpp ligands to give rise to a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The photoluminescent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mission of 1 is attributed to ligand-centered emission. The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shows weak antiferromagnetic behavior in the complex.  相似文献   
938.
采用热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粒径在15~30nm)非负载Ni(Co)-Mo-Al2O3催化剂,并用BET、XRD、SEM、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乙酸为探针分子,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考察了Ni、Co活性组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晶态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的反应条件下,Ni、Co活性组分加入后,使Mo-Al2O3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而且Ni-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明显高于Co-Mo-Al2O3催化剂的活性;焙烧温度由500℃升高到550℃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晶化度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939.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的方法合成了富镍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简称NCM62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Rietveld精修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测试,对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800℃下,NCM622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1.97%),首圈库伦效率高达92.2%,100圈容量保持率为81.4%.  相似文献   
940.
MOFs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作者通过溶液扩散法将Co3(HCOO)6原位负载在 rGO(还原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出Co3(HCOO)6@rGO复合材料. 将Co3(HCOO)6@rG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500 mA·g-1的电流密度恒电流充放电循环 100 周后,仍然保持有 926 mAh·g-1 的比容量,亦表现出很好的倍率性能. 循环伏安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Co3(HCOO)6@rGO材料上的Co2+和甲酸根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对比同样采用溶液扩散法合成的 Co3(HCOO)6 的测试结果发现,rGO起到活化甲酸根的电化学反应的作用,同时也改善了Co3(HCOO)6的倍率性能. 将MOFs材料与rGO复合为优化 MOFs 材料的电池性能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