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48篇
力学   23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3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An empirical equ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model the 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potassium chloride (KCl) solutions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0 to 55 °C (ITS-90) and molality concentrations from 0 to 5 mol⋅kg−1 (H2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Demal values are treated as the defining data and selected historical data provided further data. Changes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ohm, liter and temperature scal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historical data were converted to modern units. The accuracy of the equ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equal to 0.03% as suggested by NIST as the accuracy of these data.  相似文献   
532.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mmon terms related to chemical measurement processes, the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calibration (which are not always well established) and the role of chemical standards. General classifications of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their use in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are clarified. Related features, such as recovery studies or screening and corrections of matrix systematic errors, are also considered, and guidelines concerning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calibration are given.  相似文献   
533.
为了获得精准的磁场测量数据,基于磁探针测量磁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由长螺线管、交流电源、标准探针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长螺线管标定系统,对EAST 磁探针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的总有效面积(NS 值) 进行了精确的标定,并对标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获得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误差要求,为磁探针精确测量托卡马克中的磁场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34.
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tability 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SCARS)的无标模型传递方法。利用有用信息标准即稳定度指数(定义为回归系数除以其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和传递后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选择重要的、受测样参数影响不敏感的波长变量,能够消除或减少不同仪器或测量条件对样本信息反应差异,提高模型传递效果。此外,在该方法中,光谱变量被压缩、降维,从而使模型传递更稳定。采用该方法对谷物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不同仪器之间进行传递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消除仪器间的大部分差异,较好地实现模型传递效果。与正交信号校正法(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蒙特卡罗结合无用信息变量消除法(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的比较表明,SCARS不仅在传递精度上能取得比OSC、MCUVE及CARS更好的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简化并优化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535.
郝振芳 《光谱实验室》2004,21(4):650-652
推导了 NMR实验中任意条件下柱状介质所感受到的有效磁场和固有化学位移的公式 ,概括了通过单谱仪、双谱仪和魔角实验校正化学位移的方法 ,阐述了平行场和垂直场中的介质磁化率效应。  相似文献   
536.
光电光谱分析电炉钢中微量C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炉炼钢工艺中对 Ca的成分有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微量 Ca元素的快速炉前分析。采用仪器所带原始曲线 ,现有的标样 ,以及与 ICP对照比较试样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 Ca的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537.
近红外透射技术分析大豆籽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建立了近红外透射技术 (NIT)分析大豆样本的新方法 ,批量地分析了大豆子粒的水分、蛋白、脂肪 ,定标误差分别为 0 .36 9、0 .5 78、0 .4 6 0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8、0 .913、0 .912。通过 30个样本的独立样品集的定标验证 ,预测误差分别为 0 .4 0 4、0 .6 2 2、0 .5 0 8,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2、0 .90 1、0 .90 8。结果表明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测试大豆品质是可行的 ,可用于育种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38.
表面喷涂硫酸钡的漫反射板正入射时是最接近朗伯特性的用于标定光谱辐射亮度的实用漫反射板。通过实验测量硫酸钡漫反射板 2 5 0~ 4 0 0nm的半球反射率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表明 ,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假定漫反射板为朗伯表面根据测量的半球反射率计算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相对差值为 6 7% ,实测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可达 2 8%。为提高光谱辐射亮度标定的准确性 ,考虑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微小变化和漫反射板上的光谱辐射照度的不均匀性 ,通过对光谱仪视场内每一小面元积分 ,最后可精确求得所测光谱辐射亮度 ,并标定光谱仪的光谱辐射亮度  相似文献   
539.
分立波长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定标模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滤光片型或者二极管阵列型等采用非连续扫描方式工作的近红外光谱仪来说 ,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定标波长的优选一直是很关键的问题 ,传统近红外定标波长的优选采用向前或者向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依据回归结果所给出的各个波长的t检验值进行定标波长的筛选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被筛选掉的波长也可能是非常有用的定标波长 ,而增加波长的定标所给出的定标标准差往往会减小 ,但预测精度则不一定会提高。文章将组合数学中的组合生成算法和面向矩阵运算的计算机语言相结合运用于近红外最优回归定标波长的计算机选取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最优波长组合的选取 ,由于最优波长组合的选取是在优选定标波长数一定的前提下进行比较而且以经回归定标分析确定定标标准差最小原则 ,所以由此得到的定标方程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540.
For a vehicle interacting with snow, whether dry or wet, uncertainties exist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now, and i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tires of the vehicle and snow. For dry snow, these uncertainties have been studied recently using methods within a statistical framework employing a simple stochastic tire-snow interaction model and several validation metrics. Wet snow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much less studied than dry snow, especially for tire-snow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used a physical tire-snow interaction model and a similar statistical framework as was used to analyze dry snow, and presented results of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model for wet snow in conjunction with new test data based on a single test run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it would provide needed sampling point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Four local and global statistical validation metric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hysical and statistical models with good results. Comparison between wet and dry snow, based on a single test run, shows that the former has a lower interfacial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a higher drawbar pull than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