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1篇
  免费   4354篇
  国内免费   11210篇
化学   19352篇
晶体学   1233篇
力学   395篇
综合类   423篇
数学   635篇
物理学   9227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776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720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709篇
  2016年   754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189篇
  2013年   1419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413篇
  2010年   1395篇
  2009年   1399篇
  2008年   1598篇
  2007年   1454篇
  2006年   1641篇
  2005年   1520篇
  2004年   1512篇
  2003年   1287篇
  2002年   1109篇
  2001年   1042篇
  2000年   735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88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382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251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B3LYP/aug-cc-pvtz//6-311++G(2d,2p)水平下研究了气相FeO分子催化乙炔三聚环化合成苯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反应主要涉及三次C-C成键以及一次C-O断键:FeO分子与两分子C2H2相互作用并形成C-C键,产生中间体cyc-C4H4FeO;FeO活化第三分子C2H2,使其与cycC4H4FeO上的C原子成键,生成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cyc-C6H6FeO上连接FeO的两个C原子成键,形成中间体C6H6OFe;中间体C6H6OFe的C-O断键,生成C6H6与FeO的分子复合物C6H6FeO。反应的转化频率(TOF)为6.73×10-9h-1,关键过渡态为第三次C-C成键过渡态,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是关键中间体。  相似文献   
82.
One novel organically templated zincophophate(C5N2H14)·[Zn3(OH2)(PO4)2(HPO4)]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ogether with elemental analysis,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 = 9.7904(11), b = 14.0287(14), c = 11.8651(13) , β = 104.690(3), V = 1576.4(3) 3, Z = 4, T = 296(2) K, Mr = 601.31 and Dc = 2.533 g/cm3. The compound consists of a macroanionic [Zn3(OH2)(PO4)2(HPO4)]2- framework and(C5N2H14)2+ cations, and its structure is built up from ZnO3(OH2), ZnO4, HPO4 and PO4 tetrahedral units that result in 4, 8 and 10-ring channels.  相似文献   
83.
《化学分析计量》2014,(6):24-24
本发明涉及分析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KI和H3BO3混合溶液中KI浓度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包括:(1)测定待测液的电导率;(2)将H3BO3转化成络合酸;(3)滴定反应;(4)计算H3BO3的质量浓度;(5)计算KI质量浓度。该方法试剂种类少而且使用量少,所使用的试剂也容易得到,价格也不高,使操作过程更加方便快捷,还大大降低了测量的成本;同时加入了电导率的测量和函数模型拟合的计算,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也防止了人工操作容易造成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4.
选择市售α-Al2O3粉体作为比表面积标准物质候选材料,采用交叉缩分方法对标准物质样品进行分装。检验结果表明α-Al2O3标准物质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18个月)。采用国际公认的氮气物理吸附BET方法,联合测量能力经过确认的8家实验室对α-Al2O3标准物质样品进行定值,标准值比表面积为5.47 m2/g,不确定度为0.22 m2/g(k=2)。  相似文献   
85.
86.
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良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钙钛矿层具有带隙宽、结晶性较差、表面缺陷较多和水分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提高和商业化发展.本文以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基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控制组,在PbBr2前躯液中引入具有丰富疏水F离子的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ine fluoride,PVDF)作为添加剂,调节CsPbBr3钙钛矿薄膜的生长过程,改善晶体结构和薄膜形态,降低缺陷密度及非辐射复合几率.结果表明,PVDF处理后钙钛矿器件的光伏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至8.17%.并且在无封装条件下保存1400 h后,光电转换效率仍可保持90%以上.这表明适量添加PVDF可以有效提高CsPbBr3薄膜质量及器件性能.本工作对进一步拓展CsPbBr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优化设计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在托卡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未来聚变堆稳态长脉冲运行至关重要。HL-2A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偏滤器位形的非圆截面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撕裂模是托卡马克中的一种基本的电阻磁流体不稳定性,它可以改变磁场的拓扑结构,形成输运短路,甚至会触发大破裂。高能量离子在燃烧等离子体和各种外部辅助加热过程中是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目前,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共振关系、该物理过程导致高能量离子损失的物理机理等,并且还没有完整的关于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共振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工作。因此,本综述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回顾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2)基于HL-2A实验,从数值模拟的角度讨论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共振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以及其导致高能量离子损失的物理机制;3)展望未来聚变堆中撕裂模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8.
Fe3GeTe2 是一种具有稳定长程磁有序的准二维范德瓦尔斯磁性材料, 范德瓦尔斯材料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使其在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用助熔剂法生长了 Mg 原子掺杂Fe2 位的 Mg0.3Fe2.7GeTe2单晶样品, 并对 Mg 掺杂Fe3GeTe2 的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磁性数据表明 Mg 掺杂后铁磁转变温度不变, 但样品的饱和磁矩减小. 输运性质的测量中观察到各向异性的反常霍尔效应, 与Fe3GeTe2 相比, Mg掺杂后的反常霍尔电阻率减小, 同时各向异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9.
荧光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操作简便等优点;然而,在使用单发射荧光传感器时,背景信号、温度、p H值等因素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为使检测结果更灵敏、准确,具有自校正特性的比率荧光传感器应运而生.将模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的分子印迹技术引入到比率荧光体系中,即分子印迹比率荧光(molecular imprinting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MI-RFL)传感器,具有高选择、高灵敏及便捷性等特点,广受关注.本文梳理了2017年以来MI-RFL传感器构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MI-RFL传感器的荧光源和工作机理,然后重点综述了能够提高传感器性能的印迹策略、荧光双/三发射类型,讨论了传感器的微型设计及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尝试提出了MI-RFL传感器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0.
分子生成作为药物设计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旨在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方式设计出具有理想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属性的新颖分子.近年来深度生成模型在药物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模型结构和优化策略得到探索,其中大多是生成一维或二维的分子结构.随着深度学习在处理几何图形数据上的快速发展,面向3D分子的生成模型被提出,因其在直接生成3D分子构象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上的优势和潜力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3D分子生成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从3D分子生成算法输入的角度将其分为基于隐变量的生成、基于2D分子图的生成和基于3D分子构象的生成;接着从3D分子生成算法输出的角度将其分类为定向生成和非定向生成;随后总结了相关生成模型在主要的公开数据集上的性能,以探究各种生成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