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2篇
  免费   185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化学   928篇
晶体学   243篇
力学   1255篇
综合类   63篇
数学   435篇
物理学   7186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采用密度矩阵方法来处理长脉冲光与钠原子的相互作用,求解24能级钠精细结构的布洛赫方程,给出参与跃迁的每个态密度随时间的演化曲线。对于圆偏振情形,发现在长脉冲(大于100 ns)的持续时间内,最终的原子通过转移只在3S1/2(2,2)到3P/3/2(3,3)之间进行泵浦并且激发态达到稳态。进一步的2能级模型计算与24能级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用2能级近似的速率方程方法取代24能级密度矩阵方法具有合理性,由此简化了模型,节约了后续研究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82.
方静  程乐红  张玉萍  罗高鹏 《光子学报》2014,43(10):1011003
提出一种适用于气体扩散分布重建的改进代数迭代算法.针对投影射线扇束构型及双投影方向,在算法迭代步骤中引入先验矩阵,对迭代结果间隔性地进行中值滤波.以高斯烟羽模型为测试对象,分析迭代次数、松弛因子及不同滤波器使用策略对重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迭代次数为500次,松弛因子为2时,均方误差、峰值相对误差基本收敛,并将波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代数迭代算法的均方误差、峰值相对误差重建指标优于传统代数迭代重建算法;同时,改进后算法能够准确定位波峰,完成尾峰重建,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183.
针对控制系统软件在线更新或升级维护的需要,构建了SoPC远程更新系统,研究了一种远程在线更新FPGA硬件配置文件和Nios II软件可执行文件的可重构方法。通过硬件配置代码和软件可执行代码引导顺序的分析,设计了高级BootLoader,可以从任意指定地址加载应用模式映像软件代码;EPCS存储用于远程更新的工厂模式映像和多份用于天线相位控制的应用模式映像;采用自定义的CAN应用层协议,用于传输及校验数据,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系统可进行多份配置程序的自由切换;即使远程更新失败,FPGA也能自动加载工厂模式映像,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鑫  林杰兴  刘晓宙  刘杰惠  龚秀芬 《中国物理 B》2016,25(4):44301-044301
We used the spheroidal beam equation to calculate the sound field created by focusing a transducer with a wide aperture angle to obtain the heat deposition, and then we used the Pennes bioheat equation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biological tissue with ribs and to ascertain the effects of rib parameters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and the gap width between the rib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xial and radial temperature rise of multilayer biological tissue. With a decreasing gap width, the locati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moves forward; as the ribs are closer to the transducer surface, the sound energy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ribs at the focus decreases,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decrease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moves forward with the ribs.  相似文献   
185.
利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电子束的能量沉积,用流体动力学方程计算了热击波的传播,所用物态方程为GRAY三相物态方程。全部计算均由程序DRAM1D完成。讨论了波的传播规律,并给出了铝材迎光面反冲速度峰值及比质量亏损与电子束的入射通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6.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带状电子束高功率微波源的宽通带收集极,在有效吸收束-波相互作用后的带状电子束的同时,保证了带状电子束高功率微波源的工作模式矩形波导TM11模式高效率地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13~27 GHz范围内,功率传输效率大于95%,这一宽通带特性使得该类型的收集极与带状电子束高功率微波源能够更好配合,显著提高了微波源的模拟优化和实验调试效率;TM11模式微波的传输效率对收集极厚度和长度等参数不敏感;该类型收集极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在不加外部水冷装置的条件下,仅靠空气自然对流冷却和辐射冷却,可以承受电流3 kA、电压300 kV、脉冲宽度30 ns及重复频率50 Hz带状电子束的连续冲击。  相似文献   
187.
偏振探测不仅可以获得目标的光谱、强度、偏振态以及空间几何形状等参数,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目标信息,有利于改善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红外辐射偏振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红外探测技术,主要通过目标与场景的红外辐射偏振特性差异进行目标探测与识别。但由于红外辐射偏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其偏振态会受到传输介质的影响,而通常基于实验分析总结目标红外偏振特性的方法难以对偏振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也不能定量描述各相关参数对于红外偏振信息的影响。通过微面元理论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建立了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红外辐射偏振传输方程, 推导分析了目标表面发射率对红外辐射偏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表面发射率对目标红外偏振度影响可以忽略;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红外光谱偏振探测试验,试验数据分析与理论推导结论吻合。这表明: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变化不影响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偏振度。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红外伪装探测的目标识别效率,可为进一步提高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伪装目标探测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如在伪装目标探测识别中,通过探测其表面的红外辐射偏振特性的改变实现伪装目标识别探测。  相似文献   
188.
用薄层处理法模拟有源共焦非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FT方法和增益介质近腔镜簿层处理法研究了非稳腔下具有非均匀流动介质的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光束特性和光束质量,证实了该方法在小扰动、低放大率、低增益器件的腔型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9.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别研究了3种能量X光机的光子穿透不同厚度铝的硬化情况及3种能量光机作为光源测量面密度的过程,并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能量光机X射线硬化对面密度测量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种能量光机的光子而言,随着面密度变大,射线硬化程度越严重,导致测量灵敏度下降;光子能量越低,测量灵敏度随面密度变大下降越快,反之亦然;对于某一范围面密度被测物,调整X光机电压使X光子刚好穿透并形成有效图像,可获得最理想的测量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0.
利用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F+H2(v=0,j=0, 1)反应在碰撞能1.27 kcal/mol下的动力学行为, 获得了产物HF(v′=1,2,3)转动态分辨的微分散射截面.当反应物H2 处于不同转动量子态j=0和1时,产物HF(v′=2)的散射角分布都主要表现为后向散射,但HF(v′=2)的转动态布居与反应物的转动量子态密切相关,转动激发的H2分子将产生转动“更热”的HF(v′=2) 产物.另外,对于HF(v′=3)产物通道,由于slow-down机理的影响,当H2布居于j=0时前向散射表现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