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6篇 |
免费 | 971篇 |
国内免费 | 256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566篇 |
晶体学 | 149篇 |
力学 | 808篇 |
综合类 | 111篇 |
数学 | 780篇 |
物理学 | 24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80篇 |
2022年 | 394篇 |
2021年 | 361篇 |
2020年 | 390篇 |
2019年 | 300篇 |
2018年 | 244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401篇 |
2015年 | 326篇 |
2014年 | 424篇 |
2013年 | 606篇 |
2012年 | 460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538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487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409篇 |
2003年 | 334篇 |
2002年 | 269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215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48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影响量子点荧光特性除了量子点尺寸因素外,其溶液浓度也会对其荧光特性起很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还未见到有关量子点 CdSe/ZnS 在溶液中浓度对其荧光影响的详细报道。为了掌握影响量子点CdSe/ZnS荧光特性的因素及其物理机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量了尺寸为4 nm的量子点CdSe/ZnS在氯仿中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侧重研究了量子点CdSe/ZnS的浓度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量子点对光谱的吸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发光却具有一个最佳浓度2μmol·L-1。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则随其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荧光猝灭效应;(2)荧光发射与光吸收的竞争效应。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由于量子点之间相距太近(仅为94 nm)而引起了荧光猝灭效应,且其荧光猝灭效应随量子点间距的减小而增大,且因为吸收过大,导致受激的量子点并未增加,因此,其荧光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因为量子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不再引起荧光猝灭效应,其荧光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量子点的个数,单位体积内量子点的个数越多,其发光强度越强。因此其发光强度随量子点溶液的浓度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2.
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和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利用荧光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各种不同体系的状态及其变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其中,N,N′-二天冬氨酸铵盐-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PTCDA)是一种水体环境中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典型荧光分子探针。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PTCDA的光物理机制进行研究。计算了PTCDA分子在理想状态下的最优构型,电荷布居和激发光谱。根据计算结果,拟合此苝系衍生物激发态与Cu2+结合前后的吸收光谱,与Cu2+结合前后,吸收光谱峰形相似,加铜后整体吸收峰位发生了红移,有猝灭变色现象。通过与实验值的对比,计算所得分子构型合理有效,激发光谱谱峰位置切合实际。分析得出:PTCDA分子对二价铜离子有较好荧光探测活性,其光信号响应机制属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当分子接收二价铜离子时,吸收光谱谱峰位置红移,分子内电荷转移方向和强度均发生变化,既有猝灭信号,也有光的颜色变化信号,是一种具有猝灭与变色双信号的荧光探针材料,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所做工作只是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分子荧光探针领域进行光物理响应机制分析的初步探索,可以为该领域提供系统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基于Tessier-AAS法的华中大农区污染红土Pb赋存形态非生物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包括金属矿山、公路沿线、工业集中区、农业耕地等。对于事关农业安全生产的大农区,土壤超量重金属往往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使用价值丧失,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实际上,农作物体内累积重金属量与土壤“活性”重金属关系更加密切,这部分重金属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相互转换。因此,明确土壤条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作用规律,有望从源头上降低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污染风险。基于前期研究成果,以华中大农区酸性网纹红土为检测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揭示不同条件对红土Pb形态转化的非生物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土样品Pb总量为32.56 mg·kg-1,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推荐值,但比全国土壤Pb平均含量要高。不同形态Pb含量分布为残渣态>Fe-Mn氧化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残渣态Pb占Pb总量的54.55%。红土pH值通过改变无机胶体和有机质表面电荷量来控制Pb的结合行为和可交换态含量;不同含水率导致红土氧化还原电位差异,进而影响Pb的形态转化行为。此外,秸秆加入量和老化时间也能改变Pb的形态分布,但残渣态Pb含量始终最高。红土Pb的Muller指数Igeo为0.302 5,表明土样采集区人为污染值得注意。Tessier连续提取-AAS法能有效表征红土Pb赋存形态的非生物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994.
用1H、13C、95Mo NMR技术研究了一系列Mo(W)-CO-S一dtc原子簇化合物,并用动态95Mo NMR技术跟踪了MoOnS4-n2→(n=0,2), CuCl, R2dtc(R2=Me2,Et2)几个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该系列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5.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锌,钴,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KF)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以5-Br-PADAP为显色剂。OP为增溶剂的Cu、Zn、Co、Ni混合体系,探讨了显色条件、滤波参数选择问题。合成试样解析结果表明:AKF法能很好地消除由于这四个元素的络合物光谱严重重叠而致的相互干扰,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同时因AKF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混合体系吸光度对加和性的偏离,故而计算结果优于普通卡尔曼滤波法(KF)。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可调实时时间差电子错位散斑干涉技术,并成功地用于热变形测量,该方法还可用于长时间连续变形和瞬态大变形的位移测量。叙述了该技术的原理,给出了一些应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了改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莫尔条纹光电信号质量,降低主计数信号中高次谐频的影响,提高信噪比达到输出稳定的正弦波形,本文深入地研究了莫尔条纹光电信号中的高频信号和噪音信号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自适应滤除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案分析光栅副的屏函数,研究莫尔条纹光电信号输出波形的不确定原因,并且提出采用相关自适应滤波方法将高频信号滤除保留原有基频信号.从相关自适应滤波的数学模型论证和推导该相关自适应滤波过程并讨论其自适应性.指出在设计该自适应滤波电路时需要重视的几个关键指标及其影响效果,完成相关自适应滤波的有效性分析.相关自适应滤波效果等价于一个中心频率为基频的窄带带通滤波器,当基频随机变化时其通带也会随之改变.通过相关自适应滤波技术较好地滤除计数信号中除基频外所有高频分量和放大电路所引入的加性高斯白噪音.实验证明:莫尔条纹光电信号的失真度被降低8倍相关自适应滤波方法能使莫尔条纹光电输出波形趋近于标准正弦波,获得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全面地了解变形镜的性能,以便自适应光学系统更好地工作,进行了基于干涉仪测量的变形镜面形展平标定研究.首先,给变形镜的压电陶瓷驱动器施加一半的控制电压;再用Zygo干涉仪测得变形镜的面形,计算对应各个驱动器位置的镜面高度,并算得各个位置镜面高度相对平均镜面高度的偏差;最后,控制驱动器运动使偏差量为零.测试及实验表明,受压电陶瓷迟滞的影响,上述过程需要迭代4到6次镜面面形才会收敛到希望的准确度;对镜面周边无驱动器约束的21单元变形镜,展平之后其80%口径的面形接近λ/20(λ=632.8 nm);对镜面周边有驱动器约束的137单元变形镜,展平后的面形优于λ/50.在望远镜不同的观测条件下,该技术可以快速地对变形镜进行展平标定,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K(5P)与H2反应生成KH(v′′=0-3)振动态,测量了各振动态的转动分布,转动玻尔兹曼温度为455K,而振动温度为1604K,这个接近池温的转动温度和很高的振动温度是共线碰撞机制的有力证据.利用高分辨率瞬时吸收技术得到各振动能级上转动态的布居分布,从而得到反应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对于v′′=0、1、2、3,分布别为(3.45±0.86)×10-13、(1.35±0.34)×10-13、(6.28±1.57)×10-14和(2.35±0.59)×10-14cm3s-1. 同时研究了K(5P)-H2的电子-振动能量转移,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探测H2的振动态分布.扫描CARS谱发现v=1、2、3上有布居. 由CARS峰值得到H2(0,1)、(1,1)、(2,1)、(3,1)和(3,3)布居之比. H2(0,1)布居由450K的转动分布得到,因而得到(1,1)、(2,1)、(3,1)和(3,3)态的布居,从而获得K(5P)-H2(1,1)、(2,1)、(3,1)和(3,3)的电子-振转速率系数分别是(1.1±0.3)×10-13、(9.3±2.5)×10-14、(4.2±1.1)×10-14和(3.8±1.0)×10-14cm3s-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