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3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803篇
化学   1699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416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14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i-Sn电极析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天义  张宝宏  丛文博  骆耀 《电化学》2002,8(3):343-347
在Fe基底材料上电镀Ni_Sn合金制备低析氢过电位的阴极活性材料 .该材料适用于氯碱工业隔膜型电解槽 ,可达到降低槽压、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电解槽阴极溶液NaOH 12 0 g/L ,NaCl190 g/L ;温度 90℃ ,阴极极化电流密度i=15 0mA/cm2 的条件下 ,测得其析氢过电位为 88mV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该种材料与传统装饰用Ni_Sn合金的结构状态有所不同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Fe电极和Ni_Sn合金电极进行分析 ,可初步判断Ni_Sn合金对氢的吸附较弱 ,有利于析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992.
镁铜合金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磊力  李凤生  支春雷  宋洪昌  杨毅 《化学学报》2008,66(12):1424-1428
采用置换-扩散法制备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Mg2Cu-H),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Mg2Cu经过氢化得到的镁铜合金储氢材料不是单一晶相, 而是MgCu2和MgH2的混合物. 用热分析法(DSC)研究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对固体火箭推进剂常用氧化剂——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可以显著促进AP的热分解过程, 加快热分解速率, 降低高温热分解温度, 使DSC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 Mg2Cu-H对AP热分解过程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Mg2Cu. 随着加入量增加, 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增强. 探讨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促进AP热分解过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铂元素。通过实验探讨了镍基高温合金中基体元素镍,主量元素如铬、钴、铝、钼、镍、钽等对铂元素测量的干扰情况,确定了适合的分析谱线。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55%(n=6),加标回收率为94%~105%。该法可用于镍基高温合金中铂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4.
罗国华 《分子催化》2013,(5):406-412
以含钼为1.5%的镍-铝合金粉与拟薄水铝石按质量比为1∶1的比例,经成型、焙烧、浸取活化制备了负载型Raney-Ni-Mo/Al2O3加氢催化剂,通过XRD、BET、TG-DTA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并以茚加氢生成茚满的反应为探针,采用连续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加氢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型合金A lloy-Ni-Mo/Al2O3的焙烧温度对于浸取活化后的Raney-Ni-Mo/Al2O3催化剂的抗压强度至关重要,比较适宜的焙烧温度为860℃,在该温度下合金中富铝相NiAl3向贫铝相Ni2Al3转变不仅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而且金属铝被氧化生成α-Al2O3,使得制备的Raney-Ni-Mo/Al2O3加氢催化剂的强度能满足固定床装填要求.在反应压力2.0 MPa、温度180℃、WHSV=2 h-1、氢油比(V/V)为300∶1条件下,Raney-Ni-Mo/Al2O3催化剂催化茚加氢生成茚满的转化率在所考察的1 000 h周期内均高于9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活性及其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5.
使用浸渍负载-还原法及化学镀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CoB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的性能。在温度为20℃,反应液为1%NaBH4+5%NaOH的条件下,浸渍负载-还原法制备的CoB/C催化剂的产氢活性为2 022mL.min-1.g-1(Co),而化学镀法制备的CoB/C催化剂的产氢活性可达2 503 mL.min-1.g-1(Co),相同条件下非负载的CoB催化剂的产氢活性仅为1 351 mL.min-1.g-1(Co)。化学镀法制备的CoB/C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性仍能保持初始活性的70%,而浸渍负载的CoB/C催化剂及非负载的CoB催化剂的活性分别降至初始活性的30%和10%,化学镀法制备的CoB/C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性能。此外该催化剂在空气中放置30 d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这为其存储和使用带来了便利。进一步的物理化学表征表明,非负载的CoB极易团聚,形成的二次粒子粒径在400~800 nm,而活性炭负载的CoB催化剂团聚现象则大大减弱,CoB的分散性明显好于非负载催化剂。载体的存在可进一步阻止CoB活性组分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发生团聚而避免活性下降。化学镀法制备的催化剂中,载体与CoB之间有更强的相互作用而使得后者结合紧密,分散良好,不易流失,催化剂整体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两种不同的快速凝固方法对TiAl-RE合金中稀土相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并与铸态组织进行对比,选择的快速凝固方法为溶体旋转法(MS)和锤钻法(H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冷却速度的变化稀土相的显微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铸态完全分布于晶粒边界之上过渡到锤砧法极细的层片和弥散分布的颗粒组织,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稀土相的衍射斑点与AlCe金属间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997.
空心微珠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无机非金属粉煤灰空心微珠为芯材, 利用化学镀工艺对其表面进行金属化改性, 可以得到表面完整包覆的导电粉体, 该粉体具有中空, 质轻, 粒度细, 高强度, 耐高温, 导电性能好等多种优异性能, 可部分代替金属和铁氧体微粉作为电磁波吸收剂. 采用SnCl2和PdCl2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 在空心微珠表面化学包覆Ni-Co-P合金层, 利用XRD、EDS、SEM和镶嵌金相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分析表征, 结果表明, 使用PdCl2作活化剂可以得到优质均匀的Ni-Co-P合金镀层, 镀层光亮, 均匀, 包覆完整. 化学镀后镀层呈非晶态, 450 ℃氢气气氛下热处理后出现结晶相Ni3P和六方晶系的α-Co单质.  相似文献   
998.
高性能镁-稀土结构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由于镁合金具有低的密度-质轻、高比刚度、卓越的机械性能、高的硬度及良好的铸造性能, 近几十年来镁合金的应用一直是自动化工业的目标之一. 然而, 高温特殊用途, 例如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通常的镁合金就受到了限制, 因为在高温下它们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都比较差. 由于镁-稀土合金增加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延展性及抗蠕变性能, 稀土加入后形成镁-稀土合金就可以满足高温应用的要求. 本文就我国丰富的镁和稀土资源评述了国内外镁-稀土合金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同时结合我国相关单位的研究进展, 对我国镁-稀土合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铽对Ni50Mn29Ga21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b对Ni50Mn29Ga21磁性记忆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b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合金抗弯强度在Tb含量<0.1%时,Tb利用它的还原性除去合金内容易引起合金脆性的有害元素氧来净化合金;在Tb含量>0.1%时,Tb除了净化合金作用外,还通过细化晶粒提高合金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镍合金作为催化剂,通过乙炔的催化热解制备了对称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IR)对其进行表征,发现在单个纳米铜-镍合金粒子上对称生长出两根螺旋纳米碳纤维,它们的旋向相反,但是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螺旋长度和碳纤维直径,而且纳米铜-镍合金粒子也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此外,这两根对称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之间的夹角也不同,分别为60°,90°,110°和160°.IR结果表明,螺旋纳米碳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然而,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铜和纳米镍作为催化剂,催化热解乙炔,得到的产物均是直线型碳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