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2篇
  免费   2546篇
  国内免费   5204篇
化学   16256篇
晶体学   102篇
力学   3360篇
综合类   1050篇
数学   5109篇
物理学   9175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397篇
  2010年   1403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836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467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1612篇
  2003年   2122篇
  2002年   2060篇
  2001年   1766篇
  2000年   1129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1107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759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38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77篇
  1990年   397篇
  1989年   412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本文报道10个三尖杉碱类生物碱的圆二色谱(CD), 我们将Kuriyama等提出的用于石蒜碱类生物碱的苯环^1Lb带的八区规则推广应用于测得的Cotton效应(CE)符号确定该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并用该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双键"生色团的"八区规则"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972.
传统的钢铁分析检测过程,是以手工化学分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湿法分析”方法为主。这种分析方法过程长、强度高、功能单一、稳定性差、人为误差大。  相似文献   
973.
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吡哌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吡哌酸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吡哌酸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吡哌酸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07-0.36μg/mL,检出限为0.0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6%-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1.1%-1.2%。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74.
Two new pyrrolizidines named lankongensisine A (1), B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Ligularia lankongensis collected in Lijiang, Yunnan,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975.
钴的光度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钴的光度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催化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相似文献   
976.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Umbelliferae), known as Danggui in Chines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used for tonifying blood and treating female irregular menstruation and amenorrhoea. It is also used for treatment of …  相似文献   
977.
原子吸收光谱仪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微量和痕量分析的重要常规设备,其在理化分析实验室的普及程度据原子光谱分析仪器的首位。  相似文献   
978.
979.
何美玉 《大学化学》2003,18(1):18-22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生物大分子分析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3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980.
铈改性NaZSM-5分子筛担载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玉水  吕功煊 《化学学报》2003,61(4):635-640
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添加CeO2的Pd-Ce/NaZSM-5负载型催化剂.以C0氧化为 模型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Ce含量、预还原、空速及水蒸气等对C0氧化性能的影 响,并利用XIlD和朋等手段对催化剂体相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 CeO2作助剂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且催化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及Ce含量的增加 而增加;随着空速的增加而降低;催化剂对水蒸气不敏感,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 反应可连续进行720h以上保持C0完全转化;H2预还原作用使催化剂活性有所提高. XRD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组分处于高分散状态,Ceob的引入促进了N物种在 NaZSM—5载体上的分散.表面XPS分析证实催化剂表面Pd物种处于较高的氧化状态 ,且CeO2与Pd物种间存在协同作用.Pd的高分散及其与CeO2的相互作用是催化剂具 有高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